"最美扶貧人":遼寧省文聯曲藝家協會一級主任科員駐康平縣東昇鄉善友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孫力


9月17日(週四)晚間17點30分,FM88.8遼寧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世界在耳邊》特別節目"最美扶貧人",本期採訪嘉賓:遼寧省文聯曲藝家協會一級主任科員,駐康平縣東昇鄉善友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孫力,歡迎關注收聽!

孫力,遼寧省文聯曲藝家協會一級主任科員,駐康平縣東昇鄉善友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2017年底被省文聯評選為優秀黨員;2018年、2019年分別被省文聯評選為優秀青年。

座右銘:扶貧先扶智,扶貧必扶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要從娃娃抓起,要改變貧困思想,就要發揮文化的力量。

孫力是選派幹部中為數不多的女同志,也是省文聯和東昇鄉選派幹部中唯一一名女隊長,在女兒剛剛兩歲半咿呀學語的時候,頂著家中巨大的壓力,來到了康平縣東昇滿族蒙古族鄉善友村開展扶貧工作。

善友村位於康平縣西南部32公里處,區域、區位地理位置優越,區域面積11.9平方公里,林地面積2570畝,有耕地7800畝,有水庫6個,氧化塘1個,5個自然屯,9個居民小組,508戶,1770口人,轄區內居住蒙、滿族少數民族1062人,是全縣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村。

孫力來到善友村的時候,村上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戶52人,如今,經過三年的幫扶已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全部解決飲水安全等問題,全部完成脫貧。

三年間,她平均每週都要到貧困戶家中坐一坐、聊一聊,用她的話說:“我們要做到就連貧困戶誰家多了一條晾衣繩都要心中有數”。

1、 以黨建促脫貧,打造堅強組織堡壘

初到善友村,經過幾個月的調研,對於如何開展工作,孫力犯了難。康平的地理環境東高西窪,南丘北沙,春秋大風、夏季乾旱,這樣的地理環境因素導致農作物只有玉米。搞養殖?27戶52人雖然不多,但大多是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基礎,不願投入資金。一個女同志到了農村,大家都議論說:“女同志來能幹啥?又是一個來鍍金的!”孫力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最終,孫力決定先從黨建工作開始抓,結合文聯的工作優勢,把黨員幹部的精氣神先帶動起來。

工作隊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聯合鄉政府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文藝惠民演出暨東昇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當下農村生活與精準扶貧政策為內容,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在文化扶貧的同時,更是為全鄉黨員上了一堂生動易懂、別開生面的黨課,藉此迎接和慶祝黨的98週年。

為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孫力為黨支部、村兩委及27戶貧困戶代表共40餘名黨員群眾、貧困戶上了一堂生動黨課。會上,善友村黨員群眾、貧困戶齊聚一堂,聽黨課,談思想,介紹脫貧經驗,共謀脫貧攻堅新思路。第一書記孫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全面解讀了十九大報告中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與農村息息相關的新理念、新舉措、新政策,結合善友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際,從解讀文件、信息歸檔和環境整治等三個方面,用老百姓能聽懂的“大白話”與貧困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溝通,增強了村黨員群眾和貧困戶全面脫貧奔小康的決心和信心。

2、 勤走訪深調研,將建檔立卡基礎工作做細做實

每隔一段時間,孫力和工作隊員就會到貧困戶家坐一坐,聊聊天,深入的瞭解貧困戶們的家庭情況和實際需求。不論是村檔案、戶檔案、公告欄、公示欄全部內容規整齊全,在今年3月,工作隊接到了鄉里的任務,希望我們能把建檔立卡三年來的相關信息錄入成電子版數據庫,並重新刊印電子版明白卡。孫力和工作隊員三個人,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點鐘,入戶採集基礎信息,核查檔案資料,瞭解每戶致貧原因和經濟收入,糾正了過去幾年留下的糊塗賬,每一項收入全部重新計算,每一個號碼全部重新核對。最終善友村的明白卡和三上牆成了全鄉的典範,也是全鄉唯一一個做到電子版明白卡和信息錄入的工作隊。

3、 因戶施策、精準幫扶,推動特色產業持續發展

根據對善友村的氣候位置、土壤環境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認真分析調研後,工作隊制定了“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宜工則工”的幫扶措施,對每戶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開展特色產業幫扶工作。每年年初,工作隊會將貧困戶劃分出本年度的養殖戶和種植戶,通過召開善友村扶貧工作會,讓貧困戶根據自家本年度的實際情況進行申報,省文聯工作隊則根據申報情況,經過實地調研,採取不同的幫扶措施,在下一年度還可以根據自家情況進行調整,對於沒有養殖和種植能力的無勞動力的貧困戶,還可以採用代養代種的形式獲得福利補貼,以提高貧困戶的實際收入。

工作隊幫助引進種植架豆項目, 2018年為27戶貧困戶贈送了1萬餘元的種子化肥。為申報養殖項目的19戶 貧困戶每戶贈送30只鵝雛;2019年為申報種植業項目的12戶貧困戶購置了72000根價值2萬多元架豆杆。在貧困戶有了一定養殖經驗後,工作隊加大了養殖業投入,為有勞動能力的6戶貧困戶每戶贈送鵝雛85只;2020年駐村工作隊投入1萬多元為14戶貧困戶每戶贈送一畝地辣椒苗及地膜等物品,為8戶養殖貧困戶每戶贈鵝雛63只。2018年以來,在特色種植方面工作隊共投入4萬多元,貧困戶增收8萬多元。累計為貧困戶贈送鵝雛1600只、飼料1600斤,養鵝項目共投入2.3萬元,增加收益10多萬元。

幾年來,省文聯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措施和成效為貧困戶解決了養種植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得到了鄉政府、村兩委及貧困戶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貧困戶經常笑談:“哪家建檔立卡戶跟咱村都比不了,咱省文聯工作隊老有名了!”

五、以文“化”人、以藝抗“疫”,將文化扶貧常態化

孫力知道,相比自主發展產業項目,作為文化單位的扶貧幹部,文化扶貧更應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作用,讓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享受到春風化雨的文藝滋養,是她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孫力帶領工作隊,對東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進行了深度調研,這裡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平時與老人一同生活,學校的升學率不算太高,家裡條件好的,孩子有學習意願的,就考個縣裡的高中。但大部分的孩子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便在家裡務農或進城打工,能上高中的為數並不多。學校裡平時是沒有多少藝術課程的,學生們也不懂什麼是藝術。在校的音樂老師只有1人,儘管學校配有鋼片琴、電子琴,但是沒有老師會教,而且這兩樣樂器對於短時間普及來說也有很大難度。工作隊瞭解基本情況後,當即決定從現在做起,要將“藝術進校園”作為常態,將文藝的種子種在校園,讓種子開花結果,茁壯成長。

幾年來,工作隊始終堅持文化扶貧工作,每年都為東昇鄉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開展藝術課堂,每年捐贈近萬元的樂器。去年5月,工作隊再次對學校開展了贈書授課活動,協調了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捐贈了近10萬元的美術畫冊捐贈給學校,除此之外,協調國家一級演奏員劉蕾老師為學校捐贈水鼓12面,幾年來共捐贈了近2萬元的樂器,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現在的大鼓表演幾乎變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在各種文藝演出中的必備節目,同時,工作隊還定期在善友村為貧困戶開展寫春聯送剪紙等文化活動,修繕了文化廣場,提升了村容村貌,粉刷、繪畫文化牆,使其成為善友村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

孫力在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防控的同時,她充分發揮文化的力量,引導村幹部以藝抗“疫”,宣傳抗疫期間先進事蹟典型。村委成員廉巍同志的快板《全民防控戰疫情》經工作隊修改推薦,登上了“學習強國”APP、遼瀋晚報、愛音斯坦APP、中國曲藝雜誌融媒公眾號、遼寧文藝公眾號、遼寧曲藝公眾號、遼寧大學生在線聯盟公眾號、康平V生活公眾號等多家媒體。廉巍笑著說:“沒想到自己活了一輩子,居然還上了報紙,將來老了要給孫子們看”。

從最開始到農村工作的害怕、擔憂,到如今的樂觀、積極,孫力越來越喜歡這片土地。她認為:駐村工作是政府聯繫農村老百姓最快的傳遞紐帶,能將宣傳思想工作滲透到這片黑土地中,能將美育教育、藝術素養普及給需要幫助的農村孩子,我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