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最近的我,追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河神2》,本來該寫的文章,該拍的小視頻,卻被一拖再拖。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總在三分鐘熱度、間歇性的墮落之間徘徊,羨慕著別人的自律、別人的時間管理、別人的平衡,而自己卻越拖越焦慮。

慶幸這兩天讀了《只管去做》這本書,讓我重新把自己拉出來。

整理這篇讀書筆記,希望能夠梳理自己思路的同時,也對你有所啟發。

你在焦慮什麼?

人們所有的焦慮,都是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作者總結了一個焦慮者三問,很多人都被這3個問題困擾著:

1、總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不知道怎麼才能實現。

3、知道該怎麼實現,但就是做不到。


那麼這些焦慮到底從哪裡來?如何才能擺脫這些焦慮呢?

1、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

我之前也是這樣的,想要去做知識分享,但是總覺得自己還是新手,沒有準備好,就不敢開始。而事實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就是在一次次的完成中,我們才逐漸變得完美。

2、知道的太多了。

你可能讀過很多書,上過很多課,不停的輸入。而這種輸入反而也成為了一種障礙,覺得這些事別人都已經做過了,而且比自己做的還好,自己做這些還行嗎?還有可能借拼命的輸入,來逃避輸出。

3、自我懷疑。

懷疑自己寫出的文章是不是不專業,懷疑自己拍的視頻會不會被別人笑話,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等等,不斷的自我懷疑,最終的結果就是放棄。

而作者在這裡給出的建議是:如果是你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情,那麼現在,放下腦袋裡所有的雜念,只管去做!看看會發生什麼。


給五年後的自己寫封信,你會寫些什麼?

讓我們列自己想做的事情,恐怕每個人隨手都會列一大堆。但是想一想你的年度計劃,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是不是很多都擱淺了呢?

作者在這裡提出一個觀點:走腦的計劃很容易半途而廢,而走心的計劃才動力十足。

半途而廢或者三分鐘熱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一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願景。

而先給五年後的自己寫封信,具體描述一下自己期待的五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可以讓我們跳脫現在的束縛,暢想出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而這個走心的願景,也會帶給你實現各種計劃的動力。

如何讓夢想照進現實?

有了願景之後,製作目標九宮格,包括工作、生活,各方面,這可以讓目標更加平衡,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不能一頭獨大,否則就是一種失衡的狀態。

比如有一些全職媽媽,全部的時間、精力和關注,都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

而且,把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像是自己的情緒遙控器一樣,孩子聽話了就高興,孩子調皮了就憤怒,孩子學習不好就焦慮。

媽媽覺得為這個家付出了一切,孩子卻覺得媽媽無時無刻不在控制我,老公也感覺不到妻子的關心,夫妻關係也逐漸淡漠。

全職媽媽在“家庭生活”這塊佔比很大,卻把其他方面忽略了。

而目標九宮格,就像是一個人,腳下踩著的是三個根基,包括健康、財務、社交。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人左右手握著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人頭頂上是三種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成長享受,體驗突破的愉悅享受,還有休閒娛樂的放鬆享受。

做好九宮格以後,把願景分門別類地放到九宮格里,然後把美好的願景孵化為明確具體的目標。

目標的制定一定要合理,避免假大空全,符合smart原則。


抬頭走路與低頭走路

當你盯著這張黑點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是不是覺得黑點周圍的顏色逐漸模糊了?

我們把這種專注於一件事情,忽略周圍事情的狀態叫做“低頭走路”。

而當你停止看黑點,觀察整幅圖,不深入某個細節,會發現所有的顏色又重新回來了,又能夠看到全局了。這種狀態我們稱為“抬頭走路。”

一直低頭走路,就會撞到電線杆;一直抬頭走路,就會掉到坑裡。

恰當的做法,是在這兩種狀態之間不斷的切換

人們的所有的目標只有兩類,一類是項目,一類是習慣。

對於項目類的目標,作者推薦:

一、使用甘特圖,從全局把控項目的進度,“抬頭看路”。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二、使用倒推項目清單,搞定清單裡的事,“低頭走路”。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這兩個工具具體怎麼使用才能落到實處,感興趣的夥伴,可以詳細閱讀,微信讀書上就有這本書。

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介紹過項目類目標,接下來是習慣類目標。

首先需要知道培養習慣的四階段: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帶著新鮮感和熱情開始,用方法和技巧突破,吸納渴求和獎賞的能量來突破,最後是伴隨著喜悅的習慣成自然。

習慣培養的過程中,對照這幅圖就可以知道自己處於哪個階段,下個階段需要怎麼做,而不是過了三分鐘的熱度就選擇放棄。

  • 《習慣的力量》中提到習慣迴路

書中提到,習慣是這樣產生的,首先我們會收到某種暗示,然後就會產生慣常行為,接著獲得獎賞。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因為這種獎賞,下次我們收到同樣暗示的時候,還會產生慣常行為,整個迴路是由某種內心渴求所驅動的。

  • 培養習慣,還需要燃料

一個是熱情,一個是痛苦

因為有熱情,基本上不用培養,因為每天都渴望著去做這件事;而痛苦,比如因為太胖,和女兒參加親子運動會摔倒被嘲笑,下定決心減肥,也是一種燃料。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現階段是否適合培養這個習慣,即考慮時機。比如,你想培養做早餐的習慣,但是下個月需要出差,這個習慣就不適合放在這裡。

是最想培養哪個習慣,可以參照這3個維度,進行打分,選出一個自己目前最想培養的。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 習慣培養的啟動儀式

確定好之後,製作一張習慣卡片放在醒目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 循序漸進,記錄反饋

然後循序前進的制定計劃,並做好記錄,積極反饋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意味著我們每天的精力、情緒、時間、狀態都是不一樣的,作者這裡提出了一個培養習慣的三條命,允許自己每個月有三次“掛掉並復活”的機會,沒“掛掉”一次,就塗黑一 個小人。三個都黑了,就重新開始培養這個習慣。


你如何度過一天,就會如何度過一年

普通人的狀態,基本就是下班了,也累的癱在沙發上不想動了,根本不想做別的事情了。

“太忙了,根本沒時間做啊”,這也是很多人的計劃半途而廢的原因。

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精力,沒有大塊的時間,沒有立刻去做。

作者提出了一個每天都可以使用的4D工作法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1.Do it now:立即去做的事情,寫在自由區,優先完成。

2.Delay it:計劃去做的事情。固定時間做的事情放在手機日曆裡,今天必須某個時間段做的放在左側時間軸,什麼時候都能做的放在自由區,將來去做的事情放在月曆裡。

3.Delegate it:授權去做的事情。授權給別人要約定好日期,設置一個提醒,進行跟進。

4.Don't do ti:儘量別做的事情。 一般不會出現在清單中。

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對突發事件進行優先級排序,並承擔這樣處理帶了的後果。

2.2分鐘原則。2分鐘能夠解決的事情就立即去做。

3.刺激與反應之間有個空隙,在這個空隙,你可以從被動變為主動,而不是被事情一直推著走。

4.預覽今天要做的事情,確定優先級別。

5.寫下來。所有事件呈現在眼前,你會更有條理。

運用這樣的方法,每天的工作一下子就清晰了,處理起來也會有更高的效率。

寫了這麼多,你是不是有點暈了,我估計很少有人能看到最後。(自己總結的時候都覺得好難┭┮﹏┭┮)

總結來了:

1、願景——寫信

先是寫一封給五年後的自己的信,調動五感去寫,要找到怦然心動的感覺。

2、願景孵化為目標

然後在九宮格里把五年願景孵化成今年的目標

所有的目標只有兩類,一類是項目,一類是習慣。

3、項目類目標如何實現?

對於項目類的目標,一邊抬頭看路,製作好甘特圖,一邊低頭走路,用倒推分解法做出項目計劃。

4、習慣類目標如何實現?

習慣類的目標可以寫一張習慣卡片,用四步法來製作培養習慣的計劃。

5、如何落實到每天?

最後,不管是項目還是習慣,落實到每一天的計劃當中,可以使用4D工作法。

附:手繪思維導圖總結

讀完《只管去做》這本書,我知道了自己的計劃總是半途而廢的原因

看完這篇,如果什麼也沒記住,那就記住四個字吧:只管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