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想運動,想讀書,想早睡早起?

想培養一個好習慣,卻總是堅持不了幾天。

每一次豪言壯志失敗,只能勉強笑笑:我就是個三分鐘熱情的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輸給三分鐘熱情呢?

到底什麼是三分鐘熱情呢?

日本的吉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這樣說到:三分鐘熱情其實是一種習慣定力。這種定力就像是火箭發射,在衝破大氣層之前受到的地心引力一樣,它會使勁把我們拉回原來的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很難堅持下去,主要是因為大腦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傾向”的特點。

當環境變化時,生物會將生理狀態維持在某一固定狀態,這一狀態被稱為“體內平衡”。

舉個例子:人類的正常的體溫是36.5度,身體一般都維持在這個正常體溫,春夏秋冬都是如此。當我們感冒發燒時,身體用出汗來降溫,當寒冷時,用顫抖來提醒自己加衣服。

同樣的:我們的性格也是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的,我們不會因為今天遇到善談的人就變得健談,也不會因為碰見強勢的人而變得具有攻擊性。

因此,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狀態,當保持在固定狀態時我們會感覺舒適,在感應到變化時會緊張不安。

三分鐘熱情,也就是書中說的習慣定力,就是在每一次我們準備培養新的習慣,並開始行動時,由於身體感受到威脅,而本能地去抵抗它,使我們無法持續,最終半途而廢。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三分鐘熱情讓人很煩惱

一、三分鐘熱情是怎麼阻礙我們堅持下去的?

每天早晚刷牙我們不會感到痛苦,睡前洗澡抹臉我們也不會覺得麻煩,但運動,打掃,早睡早起等,卻總讓我們感到難受。

大多時候,我們想做一件事卻堅持不下去,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習慣它。一旦我們把要做的某件事變成了習慣,我們就不需要依賴意志立和毅力去堅持,它也會變得像刷牙一樣輕鬆而能持久。

三分鐘熱情就是在阻止我們養成這樣的習慣,它通過兩點來達成目的:

1、 抵抗新變化

當我們想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比如早起,運動,減肥等,它們都是為身體帶來了變化。這時習慣引力就會啟動保護程序,來幫助我們驅除這種變化。因此當我們一開始執行目標時,身體就會開始反抗,試圖不被新的行為影響。

這就好比我們決定開始跑步,由於長期沒有運動,肌肉群在跑完第一天,第二天會十分痠痛,這其實就是身體在抵抗。同時,因為身體感受到這種痠痛和疲倦,我們的意志力也受到影響,很想停下來,放棄它。

2、 維持現狀

除了抵抗新變化,習慣引力也會拼命維持往常的行為,比如吃油膩的食物,熬夜晚睡。

假如我們忽然開始健康飲食,吃清淡的食物,我們的胃就會抵抗,一整天都難受。如果我們決心早睡,比平常早了一個小時上床,結果就會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這都是因為往日的習慣引力在作祟。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有壞就有好。

正是由於習慣引力的這種維持現狀的特點,我們就能得到啟發:只要我們把想做的事轉化為習慣,並且把這個新習慣持續下去,直到大腦認為這項習慣“跟往常一樣”,我們就能輕鬆地長久堅持下去了。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堅持就是勝利

二、 把想做的事變成習慣很難,失敗的原因主要有3個:

第一、堅持的時間不夠長。

習慣培養的時間,有各種說法,21天,一個月,三個月,6個月等等。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的作者,在經過長期的調研後發現習慣主要分為三種:行為習慣,身體習慣和思考習慣。針對不同的習慣,習慣引力的作用強度也不一樣,培養它所需要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三個習慣類型

行為習慣因為比較具有彈性,培養難度不大,只需要1個月。

身體習慣比如減肥,運動等,對人的影響較大,培養它就需要3個月時間。

而思考習慣,因為與人的性格有關,要改變舊習,就需要更長時間,大約半年左右。

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培養收拾的習慣很容易,想改變自己的交際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卻很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堅持的時間還遠遠不夠。

第二、做事前心態準備不夠。

大家有沒有體會?越是急切想改變自己時,就越是貪心,恨不得同時幹100件事,期望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目的。結果因為太過疲憊,反而很快就放棄了。

所以,在行動開始之前,最好能給自己打心理好預防針:

1、 不要太貪心。一次只專注一個習慣的培養,集中精力,會更容易突破。

2、設計規則越簡單越好。在習慣培養之前,我們需要的是堅持行動,先動起來再慢慢完善才是最輕鬆的辦法,所以設定的規則越簡潔越好,過於複雜會阻礙我們持續下去。

3、儘量享受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因為期望太高而產生更多的挫敗感。享受過程,反而更容易堅持下去。

第三、做事過程中干擾太多。

90%的失敗都是在堅持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加班打亂節奏,情緒的低落,看不到結果的迷茫,都會讓我們半途而廢。所以想要做成一件事,培養出一個好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克服半途而廢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看看如何克服半途而廢的問題。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找出原因,設立對策。

三、7個克服半途而廢的對策。

培養一個習慣,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以培養早起的習慣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具體的時間劃分: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

早起屬於身體習慣,培養它需要30天。

第1-7天是反抗期,三分鐘熱情在這個階段的作用力最強,一不小心我們就被打敗。

第8-12天為不穩定期,稍微一個意外也就將我們的節奏打亂了,體內的惰性瞬間被激發,所以也十分容易失敗。

第22-30天是倦怠期,因為感受不到新鮮的刺激,我們又會被擊退。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原因引發半途而廢,根據不同的特點,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對策來克服。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辦法

第一:在反抗期的對策

反抗期的失敗率高達42%。

在這個階段我們通常會有一些普遍的反應:剛開始沒幾天,馬上就感覺沒勁,只有三分鐘熱度。計劃內容太過勉強,導致中途失敗。時間一天天過去,變得越來越懶得行動。

我們會給自己找各種理由來停止行動:“我太忙了,沒有時間。”“一開始我還是堅持了,可是突然第三天老闆叫我加班……”,

所以,要度過反抗期,我們首要的重心就是隻要撐下去就好。也就是說,只要持續就行。比如要用功讀書,哪怕每天打開那本書,看了兩個字也好。如果要跑步,哪怕只熱身也行。這個階段可以完全忽略行動的量和結果。

克服反抗期,只需要2個對策:

1:用嬰兒學步的方法開始。就是學習小寶寶走路,從小地方著手。在反抗期中,由於習慣引力的作用太強,很容易讓人產生放棄的念頭。所以,要放棄一口吞,想大規模改變的想法,轉而從小處著手,效果會更好。

如何從小處著手呢?一是可以細分“時間”,比如5分鐘收拾,15分鐘看書,3分鐘寫總結,15分鐘運動。這樣可以輕鬆完成每一個小事情。二是細分“步驟”,比如只收拾一個房間,只讀一頁書,只寫一行字,不想跑步就快走好了。

在細分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設定容易執行的門檻。把門檻降到最低,保證無論什麼樣的狀況都能執行。拋開不足感,不要忽視小小目標的堅持帶來的巨大意義。

這種嬰兒學步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減小行動的壓力,以小出發,又很容易產生成就感,引發更大的動力。

2: 簡單記錄。

當我們設定好嬰兒學步的小目標後,就需要進行簡單的記錄。這個記錄,一定要簡單不繁瑣。比如想減肥,就記錄每天的體重就好了,如果寫日記,就寫新聞標題那樣言簡意賅的話語。

這樣堅持記錄下去的習慣,不僅能幫助我們熬過三分鐘熱情,也能幫助我們客觀分析瞭解問題,減少行動中的不確定,還能提高我們的動力。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邁開第一步最重要

第二:在不穩定期的對策

在這個階段的失敗率是40%。

由於已經堅持一段時間,門檻也被提高,所以在這個階段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在已安排的好的時間內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廢計劃,因為加班或個人私事導致計劃中斷,天氣或者突發事件導致多日無法持續行動。

各種各樣的狀況都會可能一下中斷我們的計劃,想要度過不穩定期,就要提前為自己建立一個能夠持續的彈性的機制。

這一階段相應的對策有:

1:把行為模式化。

模式化就是把要培養的習慣,安排固定的時間、地點、做法,並且認真執行。比如在上班路上聽英語,一到辦公室就查郵件等等。這樣當我們在某個時間沒有做這件事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時,說明我們就已經成功地培養了這個習慣。

通過把行為模式化我們就能為身體培養節奏感,並且不容易忘記要堅持做的事。

2:設定例外規則。

任何周全的計劃,想要遵守一個月都是很困難的。被加班打斷,被領導罵了心情不好,失眠,都可能才成為中斷的原因。我們可能會因此而產生厭惡感或無力感,繼而提不起勁,然後失敗。

例外規則就是對不規律發生的事件預先制定應對規則。比如心情低落,就只看一頁書;晚回家,就在路上背單詞;下雨無法跑步,就在室內做熱身運動等等。這樣做,對完美主義者來講十分奏效。有了預先的設定,我們就不會因為完美主義而中止努力,同時還能幫助我們有彈性地執行計劃,並且在無法遵守時,減輕不必要的壓力。

3:設定能持續行動的巧妙方法。

任何人都不可能持續保持激情和耐力,所以我們需要在疲倦時,厭煩時為自己重新找到動力。比如有的人會獎勵自己看一場電影,有的人會把完成進度寫在顯眼位置為自己加油。

根據心理學的說法,一個人積極行動的動力來源有兩種:“產生快感”與“迴避痛苦。”

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作者列舉了十二個幫助人們獲得持續動力的方法:

一種是糖果型,正向激勵: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糖果型激勵

一種是處罰型,利用危機來激勵自己。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處罰型激勵

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激勵自己,我們就能更好的蓄積動力,再次前進。

第三:在倦怠期的對策?

這個階段失敗率降低到18%。

這是最靠近成功的階段,也最容易前功盡棄的階段。我們會出現的症狀是:感覺厭煩提不起勁、感受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 由一成不變而產生空虛感。這些情緒就會變成“好像沒有意義”“好無聊”“感覺好煩”等放棄行動的藉口。

所以克服倦怠最重要的就是製造“變化”。

這裡也有2個小對策:

1:添加變化。

如果持續做同樣的事,任何人都覺得單調感到厭煩。於是我們會開始找藉口,或者因為找不到意義而放棄。就像很多人本來已經習慣了一份工作,卻在第三年突然辭職,就是因為一成不變實在讓人痛苦。

培養習慣也是一樣,在倦怠期需要一些改變。比如學習英文,可以準備不同的教材;如果跑步,可以改變跑步路線;如果正在減肥,可以在菜單上添加各種創意。

總之,一旦我們感覺一成不變時,就要靈活應對。

適當添加變化,可以讓我們以嶄新的心情重新出發,並且因為心情低落而消失的動力也會再度出現。

2:開始計劃下一個要培養的習慣。

我們想要得到很大的改變,取得更大的收穫,就需要持續培養不同的習慣。

如果當上一個習慣的培養快要結束時,就開始思考下一個要挑戰的習慣,並且制定計劃,就可以幫助提我們高現階段的動力,以嶄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動,保持建立習慣的連貫性。

每一次,當我們擬定好下一個要培養的習慣和計劃後,又會再次感受到目前培養習慣所獲得的成就感,這樣,倦怠期也會變得有趣。

做事總是半途而廢?三分鐘熱情不過是紙老虎,7招就能打敗它

變化帶來新鮮感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衝動。

如果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借鑑作者的方法,列舉想做的事,把這些事堅持培養成習慣,在習慣中輕鬆達成目的,收穫滿意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