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

一、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周期


1、1998-2003年:首次注资和不良剥离

受中国经济下行、亚洲金融危机、国企经营困难和银行经营管理和内控较弱的影响,银行业在90年代不良率高企,根据测算1998和1999年国有大行的不良率高达35%和39%,同时在资本金不足的困扰下,已经进入技术性破产阶段。

为维护金融稳定,中央政府采取2项措施,从资本金和不良双方面入手改善银行资产情况:

其一,1998年,财政部向四大行发行30年期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募得资金以资本金的形式再注回银行。

其二,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向银行发行8200亿元金融债券,同时央行向银行发放5700亿再贷款,共计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约1.39万亿不良贷款。

在注资和不良剥离完成后,按照较低的会计标准,国有大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8%,但按新的国际审慎标准,实际是-2.29%,仍处于破产状态。


2、2003年底-2008年:再次注资和不良剥离

为完成国有大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从2003年到2008年,先后完成对国有大行进行第二轮的注资和不良剥离,使得四大行得以顺利完成股改和上市准备工作。

2003年底,央行以外汇储备成立中央汇金,并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

2004年,信达从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剥离2787亿元不良资产,使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下降到5%以下,已满足监管的不良率要求。

2005年,工商银行从中央汇金获得150亿美金注资,同年工商银行向四大AMC剥离不良资产4500亿,并将1760亿元损失类贷款以及700亿元的非信贷风险资产,合计2460亿元划归财政部和工商银行共管基金,后续财务部将共管账户资产委托华融资产管理。通过直接剥离和共管账户,工商银行共计处理不良贷款7000亿。

2008年,中央汇金向农业银行注资190亿美元,并通过共管基金模式剥离不良资产逾8000亿元,使其不良贷款下降到4.1%,满足监管要求。

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

3、2008年-2011年:不良额率双降期

在2008年四大国有银行均完成注资和不良剥离后,银行系统的存量风险大幅减轻。同时新增贷款的坏账风险尚未开始暴露,以及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监管推出的四万亿计划使得资金面趋于宽松,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余额和比例实现双降。

2011年3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为0.41万亿和0.90%,达到历史最低位,较2008年末四大行完成注资和不良剥离后,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下降了0.15万亿和1.5个百分点。


4、2011年-至今:不良余额快速上升,不良率逐年缓慢上升

2011年底开始,随着我国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的快速攀升,不良资产余额也快速攀升,同时不良率也逐年缓慢上升。2020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为2.61万亿和1.91%,较十年前的历史低位,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上升了2.2万亿和1.0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最近十年,不良率逐年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4点:

其一,GDP增速持续下行,企业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也随着减弱。

其二,2008年后四万亿宽松计划,在稳定经济的同时,向僵尸企业和金融市场投放了大量信用,从而积累了较大的坏账风险,在随后十年坏账逐渐开始暴露。

其三,08年起,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不断攀升,高企的杠杆率增加了经营风险和坏账发生率。

其四,随着城农商行的市场化改革和不断壮大,银行业的目标客户范围不断扩大,也不断下沉,中小银行在银行资产中占比逐渐扩大,而中小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下沉、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弱,贷款利率和风险溢价也更高,使得整体不良率有所上升。


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

二、银行业历史不良处置情况


银行业的不良处置,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情况密切相关,也分为以下几个周期:

1、2008年之前:四大行超大额剥离存量不良期

通过向AMC直接剥离和共管基金等方式,四大行剥离超过3万亿的历史坏账。

2、2008-2011年,核销转出力度下行期

2008年后的3年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实现额率双降,资产质量向好,同时四大AMC也因为刚刚接管大额存量不良,缺少再度大额收购不良贷款的动力。因此需要核销或转出的贷款均较小。

3、2012-2016年,核销力度大幅上升期

随着2008年之后3年的贷款不良逐渐暴露,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均处于上升通道,银行业在2012年后的5年间,大幅提升核销转出力度,通过核销和转出贷款控制不良率。2016年末核销转出率达0.87%,较2011年的低位0.05%高出82bp。

4、2017年至今,核销力度稳定期。

过去几年,银行业的核销力度较为稳定,维持在0.8%-0.9%之间的高位。原因:

其一、不良率较高需要更大的核销力度。在过去10年内,银行业的整体不良率累计提升了1个百分点,因此需要更大的核销力度来稳定资产质量。

其二、不良资产管理市场的扩张和政策的边际放松带来更大的转出规模。包括:组建新的地方AM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业务范围放宽、准许单户对公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不良资产的出售、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在不良贷款市场化处置路径更加容易、转让接收方选择更多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的转出力度加大。

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