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期”讓我明白的3個道理

文/一個悅己

好久沒有寫文章,今天突然很多情緒湧上心頭,就趕緊打開了電腦,敲下此刻的心情。

過去的一個月,可以說自己陷入了“低潮期”,很多事情想不明白,所以什麼都沒有做。想不明白的時候,不做什麼,恰恰能夠更好看清自己。

現在事情挺過去,再以另一種心態來看,很多碎片化的想法,想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低潮期”讓我明白的3個道理


01明確自己的短期目標


先講一個學妹的故事吧。

寫作課中認識的一個學妹在微信上聯繫我,說想和我聊聊自己的困惑。

今年她以422分考入了中國政法大學,我們是同一個專業,知道錄取後,她不知道做什麼,想和我取取經。

時間過得真快呀,去年這個時候,我也是同樣的心境。一種很不真實的開心,考研就這樣結束了?自己還不敢相信。

我們倆很像的一點就是,都是從普通二本考入的985,在外人看來,這是一件多麼勵志的事情,可以鼓勵很多人,但是我們自己卻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曾經有多麼驕傲、滿足地離開母校,就會有多大的擔心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學妹說,她的好多同學都是清華、北大調劑過來的,她擔心自己一個普通學校過去的,會和他們有很大的差距,會跟不上。

我問學妹你有什麼想法呢?你有計劃讀博麼?你有什麼就業意向麼?或者你有什麼愛好?

這個問題好像有點突然,對一個剛剛要入學的新生來說,有點不知所措。

但這個問題很重要,甚至很少有人真正想過。怎麼規劃研究生的時光,是每個學生走向自我獨立期的突破。

很多人都是很“糊塗”去上學的,包括曾經的我自己。

開學之前,我對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並沒有什麼想法。

去了之後,看到同學們每天還像考研一樣去上自習,每天早出晚歸,看文獻看原著,我雖然不知道自己應該看什麼,但還是會被帶得懷疑自己。

於是自己也有一段時間,經常泡在圖書館裡,看一些並不是能懂的原著和論文,一天天稀裡糊塗。

同時,心裡還會惦記寫作,公眾號,以及寫作課的更新與分享。

研一上半年,我就是在這種糾結與擰巴之中度過的。


疫情在家的時候,我和很多過來人聊了聊,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我做了一個三年的小規劃:

一年用來學習專業知識,瞭解自己的能力邊界;

一年用來培養興趣愛好,試錯各種不留遺憾;


一年用來實習找工作,開心畢業。

這個目標只有寥寥幾十個字,但真正做下來需要先規劃好,有方向,才會真的不迷茫。

每個人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沒有誰規定我們一定要和別人一樣,制定好自己的,然後以後全力以赴,才算是不辜負。

02 放平心態,不要什麼都想要


剛開學的一段時間,我真的是很懵的狀態,看到同學有的發了論文,有的兼職培訓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助管工作井井有條。


感覺自己彷彿脫離整個集體,什麼都沒有做好。

然後就和朋友說自己好失敗呀,什麼都沒有做,一年已經過去了。


她和我說:你也在你喜歡的事情上得到了成長和成績呀。你看上半年你們寫作課不是做得挺好,你也寫了很多作品,做了很多分享,這都是我們沒有的體驗啊。

說起來還真是奇怪,很多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誤區,總是看不到自己擁有什麼,卻偏偏很在意別人有什麼,自己沒有,還會無限放大自己的不好, 然後很喪,否定自己,焦慮傷心,連鎖的反應就是什麼都不做了。

這可真是太糟糕的體驗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時刻,記得多和身邊的人交流交流,自己鑽牛角尖不好,只會在負面情緒裡沉淪,要懂得向身邊的人求助,多聽聽他們的想法,補充自己的不足,看到更客觀的全局。

不要先自己心態崩了,一直被情緒左右,你想上岸,首先要學會向有經驗的人求助。有時候他們的一句話,就能夠讓你明白很多,這是自己去問的功課。

心態這財富,需要時間、需要積累,也要刻意糾正​。

我記得自己曾經聽過一個“一念之轉”的觀點,就是當你的大腦已經被一個負面情緒控制的時候,你要告訴自己還有其他的可能,你可以換一種想法,刻意告訴自己去轉換思路,每次多想想,換位之後就靠近“客觀​”了。

03 區分“觀點”和“事實”


這是我很有感觸的一點。

想著鍛鍊鍛鍊自己的能力,多學習一些實踐的技能,我上個月報名了學校的一個助管,報名的時候,看到要求我覺得自己是符合的,尤其是它有要求文字功底這塊,我很認真寫了簡歷,把自己的經歷和對應的要求一一符合,結果等了兩天沒有收到面試消息。


後來才知道人家已經面試錄取完了,而我沒有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頓時我心態就崩了,穩不住了,開始否定自己,感覺自己很符合崗位要求啊,簡歷也寫得很對應,面試應該是沒問題的,為什麼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呢?哪裡寫得不好?排版亂了麼?為什麼?為什麼?


想不明白。

接著看到還有招聘,我又報名了,迫切想證明下自己。這次僅僅是填寫了幾項常識性信息,結果又沒有通知我去面試,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又崩塌了,我有這麼差勁麼?簡歷不好,行,我的問題。可就填寫了個人信息,我啥也沒寫,老師也沒見到我,為啥又不行?

那兩天的我已經被打擊得不行,我想不明白,想改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滿腦子就是問號,自己在宿舍很難受。

問了班長她說一個人可以報多個,面試也有一定的隨機性,只能多試試運氣。然後我就又又鼓起勇氣去嘗試,第三個終於面試上了,表現也不錯,昨天剛剛參加完筆試,最後等結果中。

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被挫敗,懷疑自己,又重拾勇氣去嘗試,莫名又無緣,再到繼續嘗試,面試通過,我在過程中感受了百般滋味,就像過山車般起起落落,少了些刺激,多了些落寞。

我轉念一想告訴自己,現在是學校,可以嘗試,不行就再練。之後可就是畢業找工作,真槍實戰比這殘酷多了。

就當積累經驗了,就算不行,最起碼我積累了失敗的經驗,下次一定可以更好。

失敗是每個人都有的經歷,錯一次積累一次,才會更靠近成功。

還有就是要區分“觀點”和“事實”,觀點是自己主觀的看法,我第一次被拒的時候,習慣性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第二次又無緣面試的時候,心裡更是加強了這種固有的觀念,然後就對之後的嘗試更懼怕了,其實這些都是我自己的主觀看法,很可能不對。

後來我也知道並不是我不好,事實是可能沒有那個眼緣。


過分苛責自己,無異於杞人憂天。要明白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在能力範圍內,接受自己的不足,並且認真反思。


人吶,只有先處理好情緒,才能愉快做事。

關於心態與選擇,前幾天看到維安的推文讓我很有感觸:

“低潮期”讓我明白的3個道理

不是“因為那邊更好,所以走那邊。”

而是“因為走那邊,所以那邊更好。”


從來都沒有完全正確的選擇,只有​你覺得喜歡的人生。

願我們每個人在“低潮期”都能夠收穫一些頓悟的時刻,​擁有更加通透豐盈的人生。

​以上,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