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之上:杨飞云《唐韵》

“写实根本就不是目的,它是一个表现力,相当于是一个工具。通过写实,能够马上让你感觉到某些东西、马上能够与其沟通,或者是通过写实的方式能够把你带进艺术家的创作中。”

——杨飞云

具象之上:杨飞云《唐韵》

艺术家杨飞云

在杨飞云的作品中一直充斥着其个人内心满溢的古典精神,杨飞云把古典精神看得很重,在杨飞云看来,古典不是一个过时的词语,而是具有担当的责任。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对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孔子的克己复礼,其礼便是离孔子有八百年之久的周公。

其实,东西方对于“古典”都有反思、承传的阶段,所以我们对于古典的态度需要更谨慎的立场,而不是凭空的认为其仅仅是“古”。古典中的典,其实代表的是典范、经典,是可以在时代的历程中有稳定的位置的。而所谓的“复兴”,“兴”在哪里,复兴之后的“新”又在哪里,这背后都不是断层的,都需要一种能够延续的文化支撑,而这种文化就是值得传承的“典”。

具象之上:杨飞云《唐韵》

北京匡时2014秋拍

杨飞云作品《镜中无人》

成交价:RMB 5,175,000

对于写实绘画中的古典,在杨飞云看来,“古典精神与古典样式是两个概念。样式可以死亡,但是精神不会死亡,古典精神是追求永恒的精神价值。”写实绘画的古典精神是其特殊的性格,这个性格也构成了写实绘画的重要位置。古典精神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传递性,在当下,古典精神给予我们一种反思的警惕性,让我们重看现状,寻找“古典”应该有的合理位置。

具象之上:杨飞云《唐韵》

LOT1880

杨飞云 唐韵

2010年 布面油画

180×150 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1年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七周年 2011》,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P32

RMB 2,800,000-3,500,000

《唐韵》正是对这种古典式精神的坚守与传递。画面中的少女恣意的横卧在欧式的红沙发之上,颇显自然。少女所卧的沙发,曾在杨飞云2007年所作的《红》中也有出现,此时的红色,与之前相比,少了一份热烈,多了一丝温润之气。少女下方的衬布与靠垫,在调节空间关系的同时,更凸显出少女身体的温润如玉。背景中是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其雍容富贵之气脱颖而出。

具象之上:杨飞云《唐韵》

杨飞云 2007年作品 《红》

然而如果细致的观看作品,会发现,《唐韵》并不追求极致的写实与景致的原景重现。《唐韵》所承载的更多的是对于一种古典精神的塑造,或者说是对神韵的塑造,对经典的塑造。杨飞云十分推崇历史上杰出的古典主义大师,诸如委拉斯贵之、伦勃朗等人。他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借鉴其所长,学习经典的语言精神,而体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却一定是语言的追求借鉴而不是模拟或翻版。在绘画的过程中,他常常为如何简而反复推敲、也常常为如何繁而费尽心机。

综而述之,杨飞云所关注的一切语言问题都是整体的节奏关系问题,是综合因素如何最大程度地协调和发力的问题。他所关注的语言问题越来集聚在语言问题的顶端,汇集在通过语言关系与节奏的调整所传达的情绪问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