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嘆興亡的詞並不少見,這首寫的尤其別緻,茂陵之景,蕭條啊

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飈轉)

飄蓬只逐驚飆轉①,行人過盡煙光遠。立馬認河流,茂陵風雨秋②。


寂寥行殿鎖③,梵唄琉璃火④。塞雁與宮鴉⑤,山深日易斜。


註釋


①飄蓬:隨風飄蕩的飛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


②茂陵:明憲宗朱見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北天壽山。


③行殿:可以移動的宮殿,猶行宮。皇帝出行在外時所居住的宮室。


④梵唄:佛家語,佛教作法事時念誦經文的聲音。


⑤塞雁:塞鴻。宮鴉:棲息在宮苑中的烏鴉,唐王建《和胡將軍寓直》:“宮鴉棲定禁槍攢,樓殿深嚴月色寒。”

賞析

納蘭嘆興亡的詞並不少見,這首寫的尤其別緻。

寫的是茂陵之景,出現的並不突兀。

納蘭嘆興亡的詞並不少見,這首寫的尤其別緻,茂陵之景,蕭條啊


開頭就是那隨風飄蕩的飛蓬,隨著突發的狂風飄零,不知何處。實際說的是人生之不定向,人同飛蓬,漂泊天涯,不知道歸處在哪,都是匆匆過客。相比於廣袤的大自然,人類不過是渺小的葦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絲毫無力掌控生命的方向。主宰的從來是如同“驚飆”的命運,何時急轉,何時直下,何時消亡,何時弱化,都不能預知,只能順從它的變化,跟從它的腳步。人生漫長,實際上卻始終心似遊子,漂泊沉浮。開頭七個字,納蘭完全似旁觀陳述之人,寫景看似自然隨意,卻足以讀出壓抑沉鬱,不免有些消極意味。

景色蕭條,行人過盡,遠方好似全然是煙光一片,看不清將去往哪裡,寫的是內心極度的無助和孤寂。因用情太深而倍感苦楚,因知己太遠而無處傾吐鬱結的苦水,納蘭也只得感嘆,行人過盡。知己聚少,愛人不再,這軟弱的身軀彷彿只是愣愣立於世界中心,看周遭一切,都是空曠漫長。

——這才停下馬來,該要認河流,思思去向了。“茂陵風雨秋”已然出現在眼前。

上片構述巧妙,讓茂陵的出現頗為合理,亦融進了蕭瑟的風。可見納蘭來到此處,有所思,有所慮,有所鬱結,像要尋些什麼來慰藉自己。

茂陵即明十三陵憲宗朱見深的陵墓,這裡應是代指整個十三陵,隱含詠那已逝的明朝。但用的是憲宗之典,又另有意味。憲宗其人,算是史上唯一因貴妃之死抑鬱而亡的君主,他與萬妃的感情,可謂孽緣一樁。哪怕是因萬妃專橫,險些斷了後,這君主仍是對她死心塌地。雖算不上一代英明的皇帝,也算得上是一個痴心的男人。面對這樣一代君主的陵墓,納蘭何思呢?同是痴心思念,身陷喪妻之痛的納蘭,大概是感受到共通的悲涼。

納蘭嘆興亡的詞並不少見,這首寫的尤其別緻,茂陵之景,蕭條啊


“愛情是無法言說的,所謂愛情就是當它來的時候,其他的一切都將落花流水”(鐵凝),愛情逝去之痛,亦如落花流水,周遭一切隨愛人遠去,光華散盡。他與這痴心君王的心是相通的。足可見納蘭對亡妻情深,深至無處不思量,歷史之思,不僅大國興亡,也有小家悲喜。亡妻之死,在他心裡留下的傷,痛了一輩子,唸了一輩子,任何包含有過去的景緻,都能勾起些惆悵來。

下片起寫茂陵之景,“寂寥行殿鎖,梵唄琉璃火”,白描寫景,反覆吟讀,滿是蒼涼之感,紙間散發出全是悲苦的氣息。行殿之鎖,梵唄琉璃,都是歷史沉澱的標誌事物。歷史浩瀚,時光流轉,那些興盛的朝代,早被銅鎖鎖於時空深宮之中,褪去當年屋瓦樓閣金碧輝煌的琉璃,只剩梵唄聲聲,琉璃燈微亮,誦著安詳的經文,亮著高牆裡的微火。

最終,只留下塞雁與宮鴉仍舊盤旋,彷彿為找尋昔日之景而聒噪地牢騷滿腹。

納蘭道:“山深日易斜”,山谷愈深,日易沉落,悖論一語,卻無比沉重,字字鏗鏘有力,直落到心底裡去。過往再深遠,日終究沉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