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形容一個人有出息的詞很多,但其中有一個詞可謂最佳的讚揚,就是“成大器”。人活一生,誰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成為大器,成為有用之才。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比起成大器,一個人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不器。

君子不器,這是孔子說的話。

什麼叫“君子不器”?

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什麼都不像,但做什麼像什麼。“君子不器”是一個人通透靈活、應變力強的表現。

人常常要應對身邊複雜多變的各種環境,能做到“君子不器”是非常高明的境界。

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君子不器”的來龍去脈,知道怎樣才能做到“君子不器”,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1

君子不器——多才多變

《論語·為政》中說:君子不器。

孔子的意思說:“有才德的君子不像一般器皿,只有一種固定用途,而是多才多藝,靈活多變。”

一般的器具,有固定的用途,不能夠相通。

對人而言,“器”相當於專業,“不器”則表現為多能。

孔子並不反對專業,卻更加推崇通才。我們可以先專後通,儘量增加自己的彈性,現代稱為“第二專長”。

放在今天,“不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換句話說,即儘量擴大視野,博古通今,具備第二專長,不固定在特定的用途上面。

但是,不能夠妄自尊大,動不動自誇為通才,似乎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君子不器”,是加重自己的責任,使自己更加謙虛、更加努力!

孔子在《易傳》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不單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

所以“君子不器”,不單是說人的各種才藝,而且引申出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事的應變力。

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2

君子不器——順時而為

孔子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麼?就是把時提出來了。而“君子不器”的關鍵就是順“時”而為。

任何事情,時一到,如果不出手就錯過時機,後悔也沒有用;時未到,做了也是白費力氣,還不如安安靜靜地休養。所以,《易經》也告訴我們要守時待命。

《易經·文言傳》裡特別提到一句話: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什麼叫做乾?為什麼能夠自強不息?就是因為他會用九。

孔子是最會用九的。用九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階段性的調整。你不能老一套,否則這個階段合適了,下一階段就遭遇到重重困難。

在不同的時代,處於不同的地位,就應該有不同的表現。

這樣各位才知道,我們中國人讚美人都說,這個人了不起,有兩把刷子。我們從來沒說,這個人了不起,有一把刷子。一把刷子管什麼用呢?

一個人最起碼陰陽兩把刷子:能剛就剛,要柔就要柔;能高就高,該低就低,順時應變。這叫能屈能伸。

中國人最了不起的,就是能屈能伸、剛柔並濟、恩威並施、內方外圓。

所以,做到“君子不器”就要順時而變,要“日日新,又日新”,隨時調整改善,這樣的人創造力才強。

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3

君子不器——理性應變

做到“君子不器”都是能力強的人,情緒穩定,心理素質都比較好,遇到問題能權衡各方利弊,理性應變。反之,意氣用事,就會有失分寸,把事情弄僵。

一般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理性完全被情緒所淹沒掉了,就會越來越衝動。

就像現代人動不動就罵,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抗議,就是穩定不了自己。其實遇到問題,尤其是突發情況,先了解再從長計議,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三國》裡面有一個人,這個人叫司馬懿。大家對他的看法不一樣,但是你有沒有覺得司馬懿的情緒管理是第一流的,怎麼激他都不會生氣,叫做激不怒。

我們稍微被激一下,就火冒三丈,而司馬懿怎麼激,他都笑笑不生氣,想一想換成你做得到嗎?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孔明想辦法刺激他,送女的衣服他就穿,怎麼罵都沒有用。

隨時都能理性應變,輕鬆化解問題,就這種高超的智慧和修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只有情緒穩定,才能理性對待身邊事;只有合理應變,才能做到“君子不器”,隨時當其位,謀其事,快速變換自己的角色,積極展開行動。

可有很多人就是輸在耍自己的小性子上,不夠理性,一句話一個舉動,就毀掉了自己的前途,不可不慎重。

總之,君子不器就是告訴我們,不僅要博學多才,還要不拘泥於方式方法,突破環境所限,順應時機,合理應變,才能靈活處世,走向成功。

一個人成大器已經很厲害,但更厲害的是這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