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懂得二字,是黛寶最深的情愫!

紅樓十二曲中的《終身誤》道的是寶玉的愛情結局: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為什麼他人眼中的金玉良緣,到了賈寶玉這裡,變成了深深的嘆惋?

為什麼寶玉和寶釵舉案齊眉,終不忘世外仙姝林妹妹呢?

那是因為,寶玉和黛玉之間有著靈魂深處的懂得。

寶釵再好,奈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世間,寶玉再也遇不到一個像林妹妹那樣懂他的人。

01

她懂得他的痴

雖然“銜玉而生”的賈寶玉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官二代,但真的不代表每個女子都會打心底愛上他這類男人。

他做過太多不著邊際的事,比如混在脂粉堆裡吃胭脂,比如姐姐妹妹不離口,比如調戲金釧導致其自盡,比如沒有擔當遇事就想溜。

他厭惡四書五經八股文,厭惡科舉考試不願求取功名,家事國事天下事,他事事不關心。連林黛玉都看出了賈府的敗落,替他算賬提議要節儉些。

他笑著說:“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這樣的寶玉,放在現代社會,也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畢竟生活需要務實。

然而,唯有黛玉懂得,在寶玉無事忙的背後充滿著悲哀、憂傷、依戀、痴迷……

那是對美好生命的珍視,是一份情懷。

情懷這東西,最無用,卻能以此體悟出生命的價值與樂趣。相反,和矇昧的人在一起,無論經歷什麼,他的感受力都是缺席的。

整部紅樓裡,銜玉而生的寶玉是最憂傷的那個人。

《紅樓夢》:懂得二字,是黛寶最深的情愫!

對於美,對於生命,對於這世間的一切草木蟲魚美好事物,寶黛二人都有著相似的迷戀與傷感。

黛玉看到“花謝花飛花滿天”,便“手把花鋤出秀簾”,聽到“昨宵庭外悲歌發”,便疑“知是花魂與鳥魂?”

情感枯索的人是不能體會到這份痴情的,他們覺得這是無事找事;務實主義者也是不能理解這份閒情的,他們覺得還不如做點女紅,補貼家用。

唯有寶玉聽出了《葬花詞》背後對人類悲劇命運的哀嘆。當他聽到黛玉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不覺慟哭,悲聲盈山坡。

這一刻,跌入痛苦中的寶玉看到了虛無。

許多詩人都抒寫過這份虛無,曹操吟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蘇東坡在《赤壁賦》中又感嘆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世事皆會發生滄桑鉅變,此情此景此人此生皆不復存在,焉能不令人傷悲?

黛玉心想,“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難道還有一個痴子不成?”黛玉痴,寶玉更痴,靈魂質地相似的人總是會相互吸引的,二人的知己之感應該源於此。

兩人一起葬花,一起讀《西廂記》,一起在夏日的午後躺在床上編排些無聊的廢話打發時光。

他不喜功名利祿,她從不逼他追名逐利;他聽了劉姥姥瞎編的故事魂不守舍,她立刻懂得他的痴念,並用“雪下抽柴”的事打趣他;

他在金釧生日那天出去祭奠,襲人等都猜不不出寶玉幹啥事了,只有黛玉猜得出來……

正是因為這相似的情懷,這共同的痴念,兩人才會走得更近。那份親切感熟悉感只有同質的人之間才會擁有,否則,即便是在一個屋簷下,也永遠是熟悉的陌生人。

02

他懂得她的真

《紅樓夢》中寶釵的好誰都看得到,她舉止有度,進退周詳,然而,有時寶釵好得讓人有點隔膜感:這麼小年齡的女孩子,怎麼人情如此練達?

黛玉的好卻如重重簾幕密遮燈,乍看之下,你可能不喜歡這個敏感尖銳的小女孩,但時間久了,你會看到她的聰慧、她的真摯、她的幽默、她的坦率、她的純真……

紅樓夢中有無數場煙火味與詩意融合的聚會,在這樣的聚會里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情,黛玉的真性情便在一次又一次這樣的聚會中彰顯得淋漓盡致。

《紅樓夢》:懂得二字,是黛寶最深的情愫!

她總是那個語言最俏皮、動作最誇張的女子。

劉姥姥進大觀園那一回,“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曖喲”;蘆雪庵聯詩那一回,黛玉“笑得握著胸口,高手大嚷”;

指導惜春妹妹畫畫那一回,人家寶釵如師長一樣展示博學,黛玉如頑童一樣在旁邊混插幾句鐵鍋鐵鏟啊……總之,她是人群中最自由最放縱的那一個。

黛玉不是不懂禮法規則,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她的言談舉止都合大家閨秀的風範。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書香望族,父親當朝探花出身,母親是賈府裡最優秀的大家閨秀,她有著很好的教養和見識。

然而,禮法束縛不住自由的心靈;世故阻礙不了獨立的人格。任何環境裡,都有出淤泥而不染、卓爾不群的人。

和黛玉青梅竹馬長大的寶玉,當然懂得並欣賞珍惜黛玉這純真自然的性情。

他懂得黛玉從不用“混賬話”勸他背後對自己的理解;也懂得黛玉用蠅頭小楷幫自己做功課的用心;還懂得自己捱了打黛玉哭得眼睛像桃子傳遞的真情,更懂得黛玉內心深處的孤獨。

第三十二回,寶玉瞅了黛玉半天,方說道“你放心”三個字。

這三個字讓黛玉覺得如如轟雷掣電,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也怔怔地望著寶玉。兩個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聲,兩眼不覺滾下淚來,回身便要走。

情到真處無言。“你放心”三個字,分量比“我愛你”還要重得多。

這是寶玉對黛玉的一份體貼,他懂得她的憂慮、她的煩惱、她的悲涼、她的沒有安全感,因此,他對她傾吐肺腑之言。從此,他們之間更多了默契和心心相印。

黛玉真純的性格如清澈透明的溪水,流過這汙濁的塵世。她知世故而存純真,懂人情而不圓滑,黑白分明,青春絢爛,不苟且、不隱忍。

恰如天上掉下了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追名逐利、明哲保身變成處世法則的時代裡,黛玉的真性情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連我等庸人都能穿過紛紛擾擾,看出黛玉心靈的美好。那個最有靈性和慧根的寶玉怎可能看不懂這點呢?

像那越劇中所唱的:眼前分明是外來客,心底卻是舊時友。

03

懂得,愛情的最高境界

當日,一僧一道告誡石頭說:

“凡間之事,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樂極悲生,人非物換,到頭一夢,萬境歸空,你還去嗎?”

頑石曰:“我要去。”

痴念由此而生。佇立在蒼茫的天地間,我們尋尋覓覓的,就是靈魂和自己最相似的那一個。縱然人生如夢萬境歸空,我們也想握著一雙手,溫暖餘生。

《紅樓夢》:懂得二字,是黛寶最深的情愫!

就像《藝術人生》裡有一次訪談,朱軍問單身演員王志文:“你想找什麼樣的女孩呢?”

王志文說:“其實我就是想找一個能隨時隨地說話的人。”

王志文想找的,也就是一個懂得他的女人。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懂得是一份尊重,是一種理解,能夠讓一個人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能夠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綁架對方做不喜歡的事,能夠不出現“雞同鴨講話”錯位的悲哀。

懂得二字,道盡了愛情中的最高境界!

人生漫漫,願每個人都能遇到懂你的的愛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