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载体的演变,中国纸最后成功的打败了埃及纸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件。但有了文字,就需要记载文字的载体。将字写在哪儿?

最早的文字载体是土坯,这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书写载体。

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锲形文字,估计同时也发明了在土坯上写字的办法。根据考古发现,苏美尔人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了图书馆。图书馆中存贮着大量的土坯,土坯上留存着密密麻麻的锲形文字。

原来两河流域近海处有许多沼泽地,苏美尔人在沼泽边缘挖取湿泥,制成薄薄的土坯,用削尖的芦苇做笔,在湿土坯上写字,然后将土坯嗮干,存贮起来。一个土坯大概就相当于一张纸。很多土坯堆曡在一起,可能就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

文字载体的演变,中国纸最后成功的打败了埃及纸

写有锲形文字的土坯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是竹简、木简,中国古人将竹、木劈成长条状,在上面刻子。将许多竹简、木简用细绳子串在一起,就可以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一串竹简刻完了字,卷起来保存,称作一卷书。

文字载体的演变,中国纸最后成功的打败了埃及纸

竹简,古代中国最常用的文字载体

古埃及人是最早用纸张作为文字载体的。不过,他们的纸,与现代所称的纸张并不是一回事。尼罗河谷出产一种水草,叫纸莎草。纸莎草的草茎有胳膊粗细,富含纤维与黏汁,古埃及人将莎草茎切成数尺左右的薄片,靠薄片自身的黏汁将多张薄片黏在一起,然后压平晾干,就是一张洁白平整的莎草纸了。

文字载体的演变,中国纸最后成功的打败了埃及纸

出土的埃及古画,以莎草纸为载体

莎草纸的出现,让古埃及人找到了一个发财的好路子。他们除了自用,还大量出口给地中海沿岸国家。这时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早被阿卡德人打败了。用土坯写字也的确不方便,土坯太重太粗苯,远远无法与莎草纸相比。于是,土坯被淘汰了,两河流域的人用上了莎草纸,希腊人也用上了莎草纸,中东及欧洲的许多民族都从埃及进口莎草纸。

在中国,继竹简、木简之后,绢帛也成为文字的载体。绢帛柔软轻薄,用来写字比竹简、木简好多了,保存运输起来也很方面。但缺点是绢帛太昂贵了,除了皇室、政府可用,其他大多数人都用不起,太奢侈了。这时候,真正的纸张出现了。

过去的说法是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实大谬不然,近代的考古成果奖中国的造纸术向前推进了至少二百年。

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发现一座西汉古墓,出土文物众多。其中出土的三枚铜泡被五铢钱盖住了泡口。取掉五铢钱,从泡内掏出了揉成一团的纸张。纸张不大,只有6.8×7.2厘米,但的确是纸张,经专家鉴定,是由麻类纤维制成的纸张,实测厚度为0.022厘米。估计是汉宣帝时代的纸张。

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一座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出土了一枚铜镜,铜镜下面垫着一沓子纸张,经整理点数,纸张有八十多片。经显微镜观察及化验,这些纸张主要用苎麻、大麻制成,经切断、蒸煮、舂捣等工艺制成,虽显粗糙,但与现代纸张的制作方式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纸张制造后经改造完善,用破布、树皮、麦草等都可作为原料,制造成本低廉,纸张柔韧耐用。中国的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东、欧洲,很快就被当地人接受,并广泛使用。

因为比起中国纸,古埃及的莎草纸太贵了,切片黏合工艺也太复杂,导致产量很低。这种纸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原料纸莎草只生长在尼罗河谷,其他地方都没有。古埃及人正因为这一点才能高价出口,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纸张及制造技术被广泛接受后,没人再购买莎草纸了,连埃及人自己也放弃了莎草纸的生产。时至今日,莎草纸已经失传,只能根据考古显现的莎草纸推测当时的生产工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