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4月25日


離開蓬安,前往達州。

有要好的同學老家是達州的,一直以來達州給我的印象都是非常偏遠不容易到達之地。這次特地選擇經達州進陝西,算來達州也算是四川最後到達的地區了。


第一站渠縣,目標是渠縣漢闕,闕是我國古代建築群落前建立的左右對稱的建築物。因兩者之間不連接,中間缺開,留出道路,故名“闕”。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中國古代地面建築,最主要的就是漢闕了。目前全國僅存29處漢闕,渠縣就有6處7尊,佔全國四分之一,分佈在土溪巖峰兩鎮,因此渠縣被命名為“中國漢闕之鄉”。最著名的馮煥闕和沈府君闕早在1961年就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蒲家灣漢闕、王家坪漢闕、趙家村漢闕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馮煥闕、沈府君闕合併,合稱“渠縣漢闕”。

下高速,沿縣道前往土溪鎮,半個小時後,到達第一處漢闕。看到醒目的標識牌,在路邊停車場停好車,有人行步道通往遠處的蒲家灣無銘闕。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闕頂蓋有防護亭,經歷了近2000年風雨的漢代建築遺存,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在鄉間小道旁。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代表——沈府君闕距蒲家灣無銘闕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是漢闕中唯一的雙闕倖存者。有圍牆保護,正在擔心不開門,碰到一男子,自稱姓蒲,是前面蒲家灣無銘闕的看護人,見到我們直呼稀客,熱情地帶我們參觀,還好鎖頭只是掛著並沒有鎖。老蒲不停地做著講解,還要帶我們去參觀村裡蒲氏家祠,再三推辭,直到我們離開才分手。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沈府君闕約建於122~125年(東漢延光年間),兩闕東西相距21.62米,闕高4.84米。西闕銘文書法獨匠,乃漢隸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運筆之飄逸淋漓,為世罕見。1900年前的漢字和今天的並無二致,這就是文化的傳承。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沿路前行就到了王家坪無銘闕。正在施工準備建防護亭,大門緊鎖,好在圍牆不高,老徐爬上圍牆走了一圈。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繼續前行,在馮煥闕路標旁停車場停好車,下臺階進入村中步行幾分鐘到達馮煥闕,正在施工,大門緊鎖,由於距離較遠,無法看清細節。繼續在村中按照路標前行十幾分鍾,可以到達趙家村東、西兩座無銘闕。都在施工修建防護亭。但圍牆小,基本可以看清細節。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形制類似,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個部分組成,是完整的石質仿木結構建築。漢闕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最難忘是其正面朱雀和側面青龍浮雕,朱雀展翅,青龍利吻緊咬玉環下之綬帶,掙扎上仰,奮欲騰雲。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必須為渠縣點贊,沿途標識非常清晰,只要按照路標指示,不會落下一處漢闕。每一塊指示牌下都在路邊修建了停車場,從停車場到漢闕的步道和路標也非常清晰。附近還建有漢闕博物館,只是疫情期間不開門。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整個鄉村的環境乾淨整潔非常優美。正是春耕插秧時節,雞鴨成群,秧苗新綠,生機勃勃,漫步鄉間小路,無比愜意。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帶著滿滿的收穫,順利到達渠江邊的縣城,找到一家新開的酒店,無敵江景房,吃過午飯休息後,在熱鬧的江堤上散步,找一個好位置,繼續喝壩壩茶。

渠縣漢闕,我們能看到的最古老的中國地面建築遺存

如今的達州,隨著高速公路和動車通車,已融入成都重慶四小時經濟圈,不再難以到達。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