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前幾天,楊超越在社交平臺上意外曝光她的豪宅內景,引起了強烈熱議。

照片中,裝修精緻的客廳一片凌亂。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地上隨處可見散落的衣服,以及各類包裝袋。

沙發上除了衣物,還有開封過的快遞包裹。

就連茶几上也堆放著各類小物品。

放眼望去,偌大的客廳竟毫無整潔可言。

難怪惹得不少網友紛紛質疑:「這是女孩子的房間嗎?」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照片裡,楊超越雙手遮著眼睛,崩潰地倚靠在懶人沙發上,顯然也是對如何收拾無從下手。

哈佛商學院曾做過一個歷經多年的研究,結果發現一個現象: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換句話說,居住在髒亂差的環境裡,是很難讓一個人感到幸福的。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網友@滿意的幸福 講述過住在一個髒亂差的家裡所帶來的親身體驗。

網友的母親是個囤積狂。

抽獎贈送的劣質耳機、吃喜酒裝喜糖的蕾絲抽拉袋子、過季的毛衣,甚至壁櫥裡十幾年都沒有翻過的舊雜誌,一樣都不捨得丟。

網友曾主動打掃過幾次,想要清理掉一些沒用的東西,卻總是被她母親嚷嚷著不許扔。

家裡的東西越堆越多,空間也就越來越擁擠,不僅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而且還給生活帶來了不少麻煩。

有一次,網友在外地辦事需要護照編號,她發了信息讓她媽媽幫忙找下。

結果過了半小時,母親終於回了電話,卻不耐煩地說「找不到」。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曾經,網友堅持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守住難得整潔的一處空間。

只是後來到了大學,臥室也被母親佔用了。

小時候穿過的舊毛衣、發黃的白色T恤、廉價的絲巾,把臥室塞得滿滿當當的。

就連原本被收拾得井然有序的衣櫃,如今也被各種無用的東西佔據,只要打開就有關不上的風險。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網友原本認為,

家是一個可以讓人卸下疲憊、感受舒適的地方。

可如今,看著凌亂不堪的家,壓得她竟透不過氣來,心情也變得煩躁起來。

最後,網友坦言,髒亂差的居住環境,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

《物品:強迫性囤積和物品的意義》書中,深入剖析過囤積症這種普遍現象:

「當囤積行為導致擁擠或混亂不堪,威脅到一個人的健康或安全,或帶來嚴重的抑鬱時,囤積就成了紊亂。」

說到底,物理空間被佔據,注意力帶寬還被囤積的物品所霸佔,佔據越多,整個人就會越感覺沒有能量。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日本有一個家居博主sippo,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她的私屋內部照,圍觀的網友無一不拍手稱讚。

廚房的各類物品錯落有致地擺放著。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各種調料用玻璃罐裝好放在架子上,清爽又美觀。

湯勺、鍋鏟等常見工具掛在牆面上,方便取用,又節省空間。

櫥櫃放一些必備用品,側邊還可以放置烤盤,空間得到了有效利用。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打開冰箱,白色的保鮮盒分裝著各種食物。冰箱兩側放著常用的飲品、醬料、雞蛋,乾淨又整潔。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浴室不大,卻同樣簡潔有序。

吸附在牆上的置物架,不僅可以放沐浴用品,還能放些小朋友洗澡時的小玩具。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再利用幾個無痕掛鉤,收納盆子,節省空間。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房間裡衣櫃的收納也讓人賞心悅目。

大衣、長裙靠邊掛,下部空間放幾個拉抽式的收納箱,用來收納襪子內衣等小物件。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客廳不免有些瑣碎的物品,博主直接選擇在雜物櫃上標上序號,存取都十分方便。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平日裡,博主會不時地在家裡插上一些應季的花朵,給房子增添自然的氣息。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有人說,房子和生活一樣,都是需要經營的。

能夠認真對待房子的人,也一定會感受到來自生活的快樂。

日常生活中,sippo和她的先生、兩個孩子,在房子裡一起做糕點、一起收拾屋子,一起玩耍,一家人把樸實的日子,活成了讓人羨慕的樣子。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少即是多》有這樣一句話:

「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向減法時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質的豐富才是幸福的王道。」

深以為然。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看過一則寓言。

許久以前,一個歷經磨難的年輕人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師傅,為什麼我的生活會如此不如意?」

方丈帶他到一條由五彩石鋪就的小路,接著給他一個揹簍說:「走過這條小路,把小路上你喜歡的石頭都撿進揹簍裡。」

聽完,年輕人一邊走一邊撿起地上各種顏色的石頭。

可是沒過多久,他雙肩沉重得難以前行,最終跌倒在地上。

方丈見狀,說道:「你把最喜歡的石頭留下,其餘統統扔掉試試呢?」

年輕人照做了,丟掉了大部分石頭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並很快走完了這條路。

記得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整理自己凌亂的生活?

其中一個答案簡單卻醒目:請開始丟東西。

約翰•拉斯金曾寫道:每一樣增加的物品,都會增添我們新的疲倦。

扔掉那些多餘的東西,簡化自己的生活環境,讓自己不被物慾所控制,你的世界就會慢慢變得明朗起來。

思想家梁漱溟也曾說過: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應該是,以物致心,心意相通,熱誠而節制。

留下那些最能打動你的物品就足夠了。越精簡,才越能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最後,引用學者梭羅在瓦爾登湖邊上獨居了2年後有感而發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

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 作者:夏穆,精讀主創,個人公眾號:夏穆好時光(ID:writesomething)。本文首發於精讀(ID:jingdu999)。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楊超越公開豪宅內景引熱議:治癒成年人的崩潰,從“扔東西”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