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不可思議?日本刀的七大誤區!

請欣賞視頻



長期以來,圍繞著日本刀一直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誤會,的確,日本刀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的傳統兵器,在各類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頻頻出場,也引起了相當多冷兵器愛好者的興趣。但由於國內並沒有很完善的科普體系,使得日本刀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此產生一系列的誤會也是情理之中。本文就圍繞著常見的日本刀七大誤解來簡要地解答一下。


Q1:日本刀嘛,就是軍刀。

日本軍刀在各類抗日劇中的出場率自然不用說,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人對日本刀認識的“啟蒙物”,在各大紀念館和博物館中都有展示的軍刀,因此很多人會把日本刀與軍刀畫上等號。但其實日本刀是一個大類,包含了像太刀、打刀、脅差、短刀等各種樣式的刀劍,軍刀則是其中的一個小分類,因此以偏概全是不可取的。


Q2:嗯,古董刀太貴了,給我來個現代的,現代的便宜點。

在絕大部分人的常識中,同樣的東西,古董總是要比現代做的貴上幾個數量級,現存的很大一部分日本刀都是從鎌倉時期到幕末這一段時間製作的,自然是日本的古董了,因此很多人覺得現代新制作的刀必然要比古董便宜。這邊就涉及到一個成本的問題,要知道,現存的古董刀對於保存者來說只是需要承擔一個保存成本,其價值是根據刀的狀態、刀工位列以及作品本身水準等要素來判定的,整個定價體系自江戶時代至今已經非常成熟了。而現代刀則是完整的人工製作成本,要知道在人工價格非常高的日本,現代刀的起步價就非常高了。一般而言,現代刀長刀的價格起步一般在四五十萬日元,最高價格一般為五六百萬日元;而古董刀最便宜的十幾萬日元就能購入,還是帶有保存證書的,當然最貴的上不封頂,幾億日元都有,典型例子就是開價到五億日元的山鳥毛。


Q3:日本刀中的好刀是不能從日本出口的。

這句話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準確的說日本刀是有出口限制的。我們都知道,日本刀的評級制度是有很多種的,大體上可以分為國寶、重要文化財、重要美術品和各類日本刀鑑定機構出具的評級,在這些當中,只有國寶、重文和重美是不能出口的,其餘像我們看到的重要刀劍乃至於特別重要刀劍都是可以作為美術品出口的。


Q4:我在日本刀的網店上看到“新刀”,就是現在新制作的刀對吧。

“新刀”這個詞在日本刀名詞中屬於專有名詞,它指的是一個日本刀的時期,與“古刀”相對,時間跨度一般是從慶長元年到安永末年,也就是1596年到1781年,折算到中國的朝代大約是從明萬曆年間到清乾隆年間。順帶一提,現代新制作的日本刀一般被稱為“現代刀”。


Q5:登陸證上都寫了刀銘,這把刀肯定是真品。

對於日本刀而言,登錄證的性質相當於一張身份證,記錄了刀的尺寸數據、銘刻、登記地點和時間,其作用就是證明這把刀在日本的合法身份,與刀的真偽並沒有關係。在雅虎拍賣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不少大名頭的名刀,登陸證上記錄的刀銘一個比一個驚人,虎徹、源清麿、正宗這些都是常見的熟人,至於真偽嘛……


Q6:我想買個長點的刀,遊戲裡那種揹著的太刀就不錯。

圍繞著“太刀”這兩個字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說,很多人看到太刀第一反應就是很長很長的日本刀,確實,從字面上看它比“大”多了一“點”,像三日月宗近、童子切安綱這樣的太刀刃長也比較長,因此很多人印象裡太刀就應該是很長的。太刀其實作為一個刀的種類,在長度上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比刀(這邊特指katana這個字)長,理論上而言,刃長符合刀的尺寸(超過二尺,也就是大於60.6釐米),姿態、刀銘符合太刀的就可以判別為太刀,當然這其中要考量的細節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敘述了。因此太刀並不一定就非常長,二尺六寸二尺七寸長的打刀有之,二尺一二的太刀亦有之。當然針對刀銘有個例外,那就是喜歡用太刀銘格式的肥前忠吉一門。


Q7:老刀都殺過人。

日本刀作為武器,在戰場上殺敵自保自然是最初的設計目的,但是這個“都”字就很值得商榷了。我們都知道,只要是經歷過戰爭、被確實用來斬擊過的刀劍多多少少都有損傷,即使是經過修復也看出痕跡,更不必說那些受到致命傷後報廢的刀劍了。到了江戶時代,刀劍的作用已經基本從武器變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用來斬切的幾率自然是大大降低。而像我們現在看到的保存刀劍、特別保存刀劍乃至於重要、特別重要刀劍,對於刀劍的狀態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幾乎可以說都是沒有經歷過實戰、殺人的刀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