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在2004年的时候,孙正义拜访了乔布斯,并且给他画了一张手机的草图,对乔布斯说:“乔爷,你应该做手机,全世界只有你能做出来最新型的手机,绝对能干过诺基亚,不要慌,我给你个主意,ipod加现在的功能手机,只有你能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做出来的那一天交给我来卖,咱们一起赚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孙正义在2006年收购了日本的vodafone。这个公司当时因经营不善,被人们称为“即将沉没的船。”后来苹果手机问世,孙正义真的成为了日本代理。

我们都知道,苹果是在2007年才发行的,所以那个时候乔布斯想没想到过做手机,未必。

当时的软银年收入1.1万亿日元,在收购vodafone时花了1.75万亿日元,如果这次计划失败,孙正义将万劫不复,他就在赌未来的手机行业就是苹果的天下。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聪明人,怕的是出现不好的原因,因为善因才能种出善果。

张邦鑫曾经说过一句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芸芸众生,怕的是会出现不好的结果,而聪明人,怕的是出现不好的原因,因为善因才能种出善果。

我们看到的只是孙正义在冒险,结果是靠运气的,却不知道人家做了多少准备,结果是必然的。

这个观点延申到职场上,工作了好几年了,还是一事无成,眼瞅着中年危机一步一步接近,却不知路在何方。自我反省一下,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你昨天所作的选择。

现实是因,理想是果,可是大多数人甚至连理想的概念都不清楚。

众生畏果,怕的是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所以只有先得到好的结果,才值得我去努力。你要先给我月薪过万的条件,我才会干1万块的活。

菩萨畏因,怕的是之所以没有好结果,肯定是没有种下好的原因,没达到月薪过万,那一定是我当前做得还不够,没有体现出一万块的价值,凭什么会有一万块的工资?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没有体现出一万块的价值,凭什么会有一万块的工资?

每个人刚入职场时,都梦想有一份轻松又高薪的工作,走上人生巅峰,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各自的样子。

就好比去问那些职场小白:“你的理想是什么?”

他们大多的回答都是:“我要赚好多好多钱,要做CEO。”如果继续问第一步打算怎么做,几乎所有人都会卡壳。

那些职场小白就是曾经的我们,刚入职场,我们的理想就是要变得很“牛”,“牛”在哪里,怎么个“牛”法,往往却要思考良久,反正就是不甘平庸。

就像《财富自由之路》里说的:“这只不过是“嫩”的一种表现,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我们在职场上努力工作,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却连追求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只有一个模糊的名称:理想。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几年前,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在酒桌上第一个问候语句一般都是最近过得怎么样啊,做什么工作啊,买没买房啊什么的。

当时我就发现几乎所有的回答,大概意思都是:我就一打工的,拿多少钱,出多少力。大家赚的都是血汗钱,辛苦也没办法,不也是为了混口饭吃。

就连有几个正在创业的同学,也都说现在生意不好做,自己能在夹缝中占个位置已经很满足了,不考虑下一步怎么做,想的都是如何维持现在的经营状态。

这绝对是职场上很常见的现象,老板拿5000块的工资,那我就干5000块的活,多一分就占老板便宜,少一分死活不干。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赚点工资,维持现在的生活状态。

曾经很“牛“的梦想早就没了,也不需要梦想,现在就挺好,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对得起老板给我的薪水。

理想,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但是实现理想的过程能够提高你的价值,同样的工作,有的人为了理想奋斗,有的人为了混日子,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理想,本身不具备任何价值,但是实现理想的过程能够提高你的价值

无法定义理想,其实就是“打工者思维”的自我设限。

老板不重用我,不给我升职加薪,工作好几年了一直在原地踏步,那我凭什么要努力工作?

所以不是我不行,是没遇到一个好老板,那些高薪的人不过是运气好,我就这么耗着,等着老板加薪。千里马,也得吃饱了才能跑起来对吧。当我们无法定义理想的时候,就会开始抱怨身边的一切。

职场中有个现象,当一个人有所成就之后,所有的目光都会聚焦在他的成就上,背后的一切努力都会自动被忽略。

从我们的角度去看,他就是业绩很高,就是能力出色,至于为什么这么厉害,不过是巧合而已,我上我也行,跟理想有关系吗?

该羡慕的羡慕,该嫉妒的嫉妒,再有就是朋友圈来句励志的句子,配上励志的图片,然后该干嘛干嘛。

为什么在职场上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甚至早已经被磨灭了,变得越来越能混日子?

因为他们连追求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换个说法就是“打工者的思维”加上想做老板的野心。

就好比现在的90后崇尚财富自由,可是大多数的90后对财富自由的定义都不清楚,就知道这是理想,可是相比于财富自由,他们更想要的是一夜暴富。

如果我们扪心自问,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连终点都没有,谈何而来的方向?没有方向,一切努力都是低水平的重复。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相比于财富自由,他们更想要的是一夜暴富。

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我们以为的巧合,背后都是必然。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加入格力,成了一名业务员。没学历,没背景,没基础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持与学习一步一步走上格力总裁的位置。

在功成名就之前,没人在乎她休没休过假,也没人注意她是如何苦练技能的。这个时代上帝只会关门,开窗是靠你自己争取的。

也许董明珠当初的理想并不是做总裁,但是她起码知道当下最该干的是什么,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若想看清自己,你必须活在未来。

想办法活在不久的将来,太远了不切实际,完全活在当下就是泯然众人矣。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机会,一定在未来某个时间段出现,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何时开始准备。

最近几年自媒体时代的崛起,但凡是有点写作功底的人,都能做出点成绩,然而那些心急火燎随大流的人,基本上都被淘汰掉了,这就是有准备与没准备的区别。

凭什么别人的职场很丰满,你的职场很骨感?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理想本身就是对未来的预演

凡事都可以预演。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理想本身就是对未来的预演,只不过太遥远了,你很容易走偏,如果把理想分成几个阶段,每次让现实与理想拉近一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果自然而然会更好。

活在不久的将来,即便每次只比别人快一小步,长期下来就会形成复利效应,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曾经在网上看到有这么一句话:“花点时间,想象一下希望自己几年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倒推到现在,提前按照那个标准去学习和工作,将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

即便当今的职场已经不相信理想,但是它依然很重要,所有没实现的理想,其实就是你没有在追梦的路上设路标,却布满了路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