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鳳凰成韻”琴,木器漆,仲尼式,明代,通長118.0釐米。河南博物院舊藏。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鳳凰成韻”琴

“鳳凰成韻”琴。桐木面板,色黃,極鬆軟,紋理順直;硬木嶽尾,上塗朱漆;塗金飾螺鈿琴徽,木足,六稜形青玉軫;琴體秀美,琴面弧度較平,具有薄而輕的特點,重量極輕,邊稜明顯;承露方角,與嶽山共用一木,長度相同;冠角、焦尾明顯,結處較尖,龍齦承弦不明顯,齦託半圓形;一足缺失,另一足呈柱基形;長方形龍池、鳳沼,均無貼格,納音微隆;嶽山長與邊齊,肩在三徽,腰上至九徽偏上、下至十一徽偏上,足在十徽偏上,龍池長27.0釐米、寬2.2釐米,鳳沼長11.2釐米、寬2.3釐米,瓦灰、極薄,沒見葛布,似有朱漆底,黑色光漆、亮度較差。底板在琴肩附近刻有銘文三行,中間刻“鳳凰成韻”,右刻“萬曆乙未年中秋月”,左刻“太華山人梅溪氏造”。此琴應是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斫制。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鳳凰成韻琴琴底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鳳凰成韻琴銘文

古琴的仲尼式,又稱孔子式或夫子式,相傳由孔子創制,是採用最多的古琴樣式。仲尼式的一般形制:琴首,方形,寬度小於琴肩、大於琴項,琴頭一端稍寬於琴項一端;承露、嶽山,兩者同長,長度一般都與琴邊平齊;琴頸,起自嶽山後約五、六釐米處、止於琴肩,內收大體呈弧狀,項寬較窄,一般與琴腰和琴尾寬度接近;琴肩處最寬,從琴肩至琴尾,琴體兩邊成一直線;琴腰,內凹入琴體,兩端斜入,腰內平直,深度較淺;琴體大多邊稜清晰,琴面扁平。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仲尼式古琴各部位名稱

最早的仲尼式古琴實物為唐代,但在唐代仲尼式古琴的數量相對較少,從宋代起仲尼式為廣大琴人所接受,成為最流行的古琴樣式,其數量遠遠超過其它琴式的總和: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等編《中國古琴珍萃》一書,共介紹傳世古琴109張,其中仲尼式就有62張;本文所整理的歷代古琴實物中,宋代35張、其中仲尼式28張,元代11張、其中仲尼式10張,明代90張、其中仲尼式60張,清代41張、其中仲尼式29張。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這張“鳳凰成韻”琴,形制規整、保存完好,可以作為研究傳統古琴,特別是明代仲尼式古琴的寶貴資料。

比較研究

“來凰”琴。仲尼式,唐,浙江省博物館藏。通長120.4、隱間110.7、額寬5.8、肩寬20.7、最厚5.6、尾寬13.5釐米。漫圓肥厚的琴面,項與腰兩處邊沿的特殊處理。肩在二三徽中間,腰上至八徽、下至十一徽下,足在九十徽中間。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來凰”琴

“秋鴻”琴。仲尼式,唐,浙江省博物館藏。通長109.3、隱間100.5、額寬15.1、肩寬17.0、尾寬11.8、最厚5.3釐米。形體扁平、偏小。肩在三四徽中間,腰上至八徽下、下至十一徽上,足在九十徽中間。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秋鴻”琴

“玉潤鳴泉”琴。仲尼式,宋,山東省博物館藏。通長137.0、隱間122.5、肩寬24.0、尾寬16.5、厚4.5釐米。體寬而扁。肩在三徽下,腰上至八徽、下至十一徽上,足在九十徽中間。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玉潤鳴泉”琴

“玉壺冰”琴。仲尼式,南宋,故宮博物院藏。通長119.1、隱間110.3、額寬17.8、肩寬19.3、尾寬13.3、厚4.8、底厚1.1釐米。琴體秀美,琴面弧度較平,具有薄而輕的特點,額下由軫池向外微坡。肩在三徽,腰上至八徽、下至十徽下,足在九十徽中間下。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故宮博物院藏“玉壺冰”琴

“秋聲”琴。仲尼式,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通長123.5、隱間114.0、肩寬21.5、尾寬14.8、厚5.3釐米。琴體渾厚,琴面弧度大,琴底平坦。肩在三徽,腰上至八徽、下至十一徽下,足在九十徽中間下。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秋聲”琴

崇昭王妃琴。仲尼式,明代,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通長129.4、隱間120.5、肩寬21.5、尾寬15.0、厚4.6釐米。琴面渾圓、弧度較大,琴底平坦。肩在三徽,腰上至八徽下、下至十一徽上,足在九十徽中間下。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藏崇昭王妃琴

“聚雲”琴。仲尼式,明,故宮博物院藏。通長116.2、隱間108.5、額寬17.1、肩寬17.9、尾寬13.0、厚4.9釐米。肩在三徽下,腰上至八徽下、下至十一徽下,足在九十徽中間下。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故宮博物院藏“聚雲”琴

楊少五款琴。仲尼式,清,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通長124.2、隱間112.3、肩寬18.6、肩厚5.3、尾寬14.4、尾厚5.0釐米。肩在三徽上,腰上至八徽、下至十一徽,足在九十徽中間上。(民國時期的重慶著名琴家楊少五)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楊少五款琴

泉州府學古琴。仲尼式,清代,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藏。通長100.2、隱間91.0、肩寬17.9、尾寬13.5釐米。肩在三徽,腰上至八徽、下至十一徽上,足在九十徽中間。

【國寶品鑑】“鳳凰成韻”琴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藏泉州府學古琴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歷代的仲尼式古琴在長度、寬度和厚度等方面差別都較大,即使是同一時期也有很大差異,長度最長可以達到137.0、最短只有100.2釐米,寬度最寬可以達到122.5、最窄只有91.0釐米,厚度最厚可以達到5.6、最薄只有4.5釐米。由於長度、寬度和厚度都是影響古琴聲音品質的關鍵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歷代、以及同一時代的琴人對仲尼式古琴的聲音、品質和詮釋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作者簡介

王文析,本科學歷,就職於河南博物院社教部,助理管員。致力於博物館青少年社會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

顧永傑,男,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史博士,河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致力於中國古代和近現代技術史等領域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