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版權申明:本文由萃歐劉建雲及萃歐學生共同創作,原創,版權歸波蘭萃歐有限公司ChinEuro Sp. z o.o.所有,如需轉載,必須在正文開始前醒目處註明作者姓名“劉建雲”及來源,轉載時,文字不允許改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刪減、改編、拼接及添加。如果是商業用途,請務必聯繫作者,獲得書面確認後,方可轉載。)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在萃歐過去幾年做留學服務的經歷中,心理學是經常被諮詢的專業,有不少學生對心理學專業很感興趣,並且很想知道波蘭的心理學專業方面申請情況。

與此同時,萃歐發現,國內大多數學生的家長,包括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本人,對心理學這個專業的瞭解通常都很片面,大多是從影視作品中對“心理學家”“心理醫生”有所耳聞,從而對這個專業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瞭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佈。


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

來諮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專業,或是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痛苦,於是在翻書“自療”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有過不尋常的情感經歷,從而在心理上變得更敏感,產生了探索自我和他人的興趣,這在心理學界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但是,對心理學感興趣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把心理學作為畢生的事業,首先,你得問自己一句:我學心理學的目的是什麼?是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還是在此之外想要進一步研究、探索更多問題,弄清楚它們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呢?


很多人選擇心理學專業的初衷是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但帶著這種目的而去學習心理學專業是完全錯誤的。其實“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眾多產物之一,成為心理諮詢師並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心理學專業(當然,有專業學習經歷會成為很好的助力),關於心理學就業方向這個問題,我們會在後面詳細解釋。


心理學的定義

隨手翻開一些心理學的教材,你會發現專業學者是這麼定義心理學的:

Psychology as the science of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引自Myers 著Exploring Psychology;

Psych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ind and behavior

——引自Schacter, Gilbert, Wegner & Nock 著 Introducing Psychology。

所以從學科定義上來看,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


正如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所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在學科還沒有分化的時代,心理學原本和哲學交織在一起。


1879年,第一個心理實驗室在德國學者馮特的帶領下於萊比錫大學建立,心理學從此脫離哲學的思辨性,可以說心理實驗室的建立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自學科建立之初,到現在也不過200年時間。


很多學生對心理學的認識誤區在於,認為心理學只需要哲學思辨、思考、溝通交流即可。實際並非如此,心理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理科。換句話說,嚴謹的科學實驗流程同樣適用於這個專業——提出假說、測量、統計、分析、重複實驗得出結論……


心理學領域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加強自身的科學範式,即用數據說話。這也是為什麼統計和測量是心理學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只有掌握測量和分析數據的方法,才能夠正確地對實驗結果和假說進行解釋、驗證。


當然,專業課的學習並不需要你有很深的理論數學基礎,只需要知道基本的統計原理、學會使用數據分析軟件即可。在學習過程中,設計調查問卷、採訪特定人群是很常見的活動。


心理學的細分領域

心理學是一個樞紐學科(hub science),是一門涉及面廣袤、多學科交融的複雜性科學。前面提到過,心理學其實是一門歷史很短的學科,與高速發展伴隨而來的是體系的繁雜和混亂。這裡,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當然,實際的學科領域不僅僅侷限於這些範疇):心理學=生理學+神經科學+實驗學+統計學+社會學


心理學可以籠統地分為以下十一個分支:生物、臨床、認知、比較、發展、教育、演化、工業-組織、人格、社會、積極心理學。而每個分支又可以分為多個子類,目前心理學的細分領域有數十種之多,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生物:從生物角度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主條目:生物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和心理藥物學。


臨床:理解、預防、緩解心理痛苦與紊亂,促進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該分支的中心是心理測評與治療。主條目:臨床心理學和心理輔導。


認知:研究心理活動中的認知。知覺、注意、理智、思維、解題、記憶、學習、語言、情緒都在它的研究領域之中。在更廣域的層面上,認知科學是一種跨學科範疇,包括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人機互動、計算神經科學、數理邏輯與人類學。主條目:認知心理學。


比較:比較心理學指對非人類動物的科學研究,特別是與系統發展史、適應值、行為發展相關的領域。在此領域的研究討論許多問題,使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探索不同物種的行為,從昆蟲到靈長類動物。主條目:比較心理學和動物認知。


發展:發展心理學著重於人類意志在畢生當中的發展過程,試圖理解人們在世界中如何意識、理解、行動,並且研究這些現象是如何隨著年齡而改變的。這些研究可能會著重於認知、感情、道德、社交、神經的發展。主條目:發展心理學。


教育:教育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在教育過程中的學習、效率、授課心理以及學校作為一個組織的社會心理。主條目:教育心理學。


演化:演化心理學從現代演化觀點來研究心理的特質理論——例如記憶、知覺、語言等。它試圖去探究是何種人類心理特徵在適應進化,即,作為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的功能產品。主條目:進化心理學。


工業——組織:應用心理學概念與方法優化工作場所的人類潛能。主條目: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人格:人格心理學關注個人持續性的行為、思想、情緒——這些被稱作是人格。主條目:人格心理學。


社會: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類彼此之間的看法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聯繫的,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課題包括他人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例如:從眾、說服)、信仰的建立、態度、或更大層面來說,不只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人與一個群體的互動等。主條目:社會心理學、跨文化心理學和文化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運用實驗科學手法,研究人類的快樂與力量。與傳統臨床心理學不同,積極心理學關注健康人的保健。如果說臨床心理學是為了消滅疾病,那麼積極心理學就是為了保持健康。主條目:積極心理學。


學心理學是解決什麼問題的?

判斷對一個學科感不感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的。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為什麼大家在和大多數人意見不同的時候,傾向於保留意見而不明說?
  • 為什麼經常鍛鍊身體的人,通常在學業方面也表現比大多數人要好?
  • 為什麼明知玩遊戲、追劇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停不下來?


這些都屬於心理學所研究的範疇。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也就有心理學介入的契機。如果你在生活中特別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善於發現問題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的話,那麼心理學就可以作為你的選擇之一。


什麼樣的人適合學心理學?

首先,善於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是學習心理學的基本要求。一個對心理學有興趣進行深度研究的人,要做到善於與人溝通,懂得傾聽,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和人說話時也需有意識的給出積極的回應和引導,能夠對自身或他人的心理問題保持察覺,具備更好的移情共情的能力


另一方面,學心理學需要你耐心、不輕易和他人發脾氣,學會讓自己的個性變得隨和。在人際關係方面,要做到能夠從容地面對和你對話的每一個人,保持一顆友善的心,用平常心對待別人,以平靜的姿態陪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性格內斂、不善交際並不意味著你不適合心理學,如果你深諳研究、探索其他問題,比如“內向者如何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你也一樣可以在心理學界有所建樹。

總而言之,心理學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廣,最重要的是保持開放的心態,帶著成長型思維,有目的、有方向地去改變自己和身邊的人,做一個終身的學習者。[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787616 「心理學」專業是一門什麼樣的專業?- 知乎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logy 心理學 - 維基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