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


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赵匡胤留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房产说理第146篇原创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今天不聊房地产了。

聊一位皇帝,一位职场打拼了十几年,靠打工上位的皇帝。

中国的开国皇帝有很多,大多数都是有家族深厚的基底,真正白手起家,能够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只有三个:汉朝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宋朝的赵匡胤。

对当代青年最有借鉴意义的是赵匡胤。

这篇文章,写给那些为梦想奋斗的青年,也送给正处于职业生涯打磨期的自己。

北宋开国的过程就不讲了,大家有兴趣自己翻翻百度。

直接来分析赵匡胤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当代职场人的借鉴。

唐朝灭亡之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这就是五代十国开始。

公元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五代十国就是个充满神奇的时代,短短53年,北方经历5个朝代13个皇帝。

简单地说就是各种割据,各种篡权。

直到赵匡胤篡后周才结束这种局面。

赵匡胤的职业生涯有几个我们普通职场人值得借鉴的地方。


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赵匡胤留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首先,困境是最好的老师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禁军工作,算个小领导,但也没办法给儿子安排工作。

赵匡胤21岁离开家出去找工作,本以为自己很厉害,但是出去之后四处漂泊、碰壁,求职不利:被忽视、被排斥、被欺负,还差点饿死。

两年的漂泊在让他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天高地厚,再次求职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做一个普通的士兵。

两年后他投奔了当朝(后汉)枢密使(国防部长)郭威(后周开国皇帝)的帐下。

与郭威的面试,赵匡胤沉着冷静,目标明确——做个普通士兵,郭威觉得他有料,就留在身边,成了一名亲兵。

我们很多年轻人,刚踏入职场,觉得自己很厉害,受不了一点委屈了打击,工作中充满了抱怨,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看下赵匡胤同志,跟我们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明白自己要什么——放低自己,从基层做起或许是最快的发展路径。


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赵匡胤留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第二,跟对人,做对事

23岁的赵匡胤做了郭威的亲兵,跟着郭威南征北战,

三年的时间,赵匡胤目睹了一些列郭威的神操作,学到了带兵打仗、管理朝政、领导艺术等核心技能,后面的陈桥兵变只不过是郭威的翻版。

职场中跟对一个领导非常的关键,尤其是当你不具备力挽狂澜、成就大事业的能力的时候,一定要跟一个你认为能够做大事的领导。

不用在意待遇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一个优秀的领导带给你的不只是工作的经验和技能,而是思维和格局的提升。

思维和格局恰恰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也是很多普通人从平庸到卓越的关键要素。

第三,敢于跳出舒适圈,做团队核心成员

郭威建立后周之后,赵匡胤并没有贪图安逸留在皇帝身边,而是选择“下放”自己,选择调到郭威的养子柴荣那里工作。

因为在郭威身边,赵匡胤只不过是个小角色,上面还有很多大人物,职业生涯很难再有突破。

相反柴荣事业正顺,而且是未来后周的接班人。

赵匡胤在柴荣那里是核心团队成员,未来柴荣一接班,赵匡胤就能更近一步。

来到柴荣麾下,赵匡胤把自己在郭威那里学会的经验都用到了柴荣这里,不管是多硬的仗,赵匡胤都舍生忘死地冲锋陷阵,帮助柴荣树立威信,解决了很多问题。

如果一直在郭威那里,赵匡胤根本没有机会施展这些本领,更没有机会建立功勋,赢得众人的追捧和尊敬。

这些都是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基础。

职场上,大部分人35岁之后,竞争力开始下降,很多时候是大家在某个基层岗位上贪图安逸,不敢跳出舒适区。时间长了,就丧失了竞争力,公司随便一动荡就会被裁掉。

有时候适当跳出舒适区,去一些更有潜力的工作,做核心成员反而更容易发展。

第四,组建自己核心的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赵匡胤来到柴荣麾下之后,不断地通过打仗,筛选、结交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赵匡胤在工作上、生活上都帮助他们,让他们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跟他关系最好的有九个人,加上赵匡胤,他们十人结为兄弟(利益体),号称“义社十兄弟”,这九个人就是赵匡胤北宋开国的班底。

职场中,只要在某个行业或某个公司做三五年的时间,一定有机会做管理层,如何帮助下属成长进步、如何用人格魅力赢得下属的尊重和追随也是一门学问。

不懂得培养下属,没有自己核心团队永远走不远。


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赵匡胤留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第五,管理的核心:平衡利益、知人善任

柴荣的英年早逝,留下了6岁的儿子柴宗训。给了赵匡胤篡权的机会。

陈桥兵变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赵匡胤多得民心,更不是军队多么拥戴他,而是利益!

给一个6岁的皇帝打工,不如给年富力强的赵匡胤打工。

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赵匡胤之前的一些做事风格和个人魅力,让很多后周的臣子、军官明白,跟着赵匡胤混一定能给到你们想要的利益。

同时赵匡胤还敢把内务的大事小情交给赵普去打理,从来不怀疑。正是赵匡胤的信任才有了赵普的贤相之风。打仗的事情交给曹彬(《清平乐》曹皇后的爷爷)和潘美,从没让他失望。

杯酒释兵权,也只是收了兵权,并没有置功臣于死地。

很多管理者,做到一定程度,就喜欢拿下属的业绩向上面邀功,不懂得分配利益。

很多老板自己赚到钱,也不想分给员工,总想着这些钱是自己的,员工拿工资就好了,员工没资格分配更多的利益。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

舍得分配利益是一个领导,一个老板最基本的思维。分配利益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多劳多得,按照贡献值来设定奖励。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只要人才还在,还怕赚不到钱吗?

下属愿意跟随你,无非为了两个东西:利益、成长。

知人善任,帮助下属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也是优秀领导或老板必备的技能。


五四青年节,谈一位皇帝的青年奋斗史|赵匡胤留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最后,你相信命运吗?

有很多历史学家会觉得赵匡胤命运好,两个皇帝郭威和柴进都英年早逝。让赵匡胤钻了空子。

老米觉得不是。

在那个年代,换个其他人,能够活下来都不容易。

事业是干出来的,实力是拼出来的。

赵匡胤的经历,令人老米最深的并不是陈桥兵变,更不是杯酒释兵权。

而是赵匡胤28岁那年,来跟着柴荣攻打寿州(南唐),柴荣久攻不下,还误入敌人包围圈。

危机之时,赵匡胤带着五千人马击退敌军两万兵马,撕破南唐包围圈,这是他第一次单独带兵出征。

接着他又带着五千人马,单挑南唐防守滁州的十万人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击败对手,占领滁州,给了南唐致命一击。

一战成名!

这或许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时刻。

然而,谁又不是在期待这一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