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前幾天在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的《相遇》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張遠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兩彈元勳鄧稼先。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他出生在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8年到美國普渡大學留學,兩年後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為位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為中國科研事業做貢獻。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1958年,鄧稼先接受國家最高機密任務—秘密研製原子彈。隨後他人間蒸發,隱姓埋名,進入與世隔絕的西北戈壁,從事科研工作。畢竟是第一次實驗搞核試驗,期間困難重重,有時為了演算一個數據,要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算幾次,就要花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那時,計算各種各樣的數據,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計算工具就是算盤,筆算。經常又要請物理學家確定其正確性,這樣下來要花好多時間,晚上工作直到天亮,這是常有的事。沒有研究資料,鄧稼先就向同事們推薦一些有關原子理論設計的書籍,由於都是外文,一般都是組織大家一起學習,一人念,大夥一起翻譯。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一家

斯大林去世後,中蘇關係惡化,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蘇聯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此後的幾年,為了當好原子彈設計先行工作的"龍頭",鄧稼先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在這以後的五年時間裡,科學家們和工程技術人員克服了資料少,設備差,時間短,環境惡劣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迎來了中國原子彈研製工作的決戰階段。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在一次核試驗期間,因故障,原子彈從高空墜落,為避免毀滅性的後果,鄧稼先冒著生命危險一個人上前,撿起原子彈碎片仔細檢查,由此受到了致命的核輻射傷害,儘管如此,他還是帶病繼續為核事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終於在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電影《鄧稼先》

研製原子彈成功後,從1965年起,鄧稼先又奉命率原班人馬與從原子能所調入的于敏率領的研究隊伍合作,開始了氫彈理論設計任務,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提交了被外國人稱為“鄧-於方案”的突破氫彈原理的方案,使中國的氫彈研製工作迅速向前推進並取得爆炸理論的成功。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1986年鄧稼先因患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


許身國威壯河山——“兩彈”元勳鄧稼先

向無數的默默建設祖國的科學家們致敬!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