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編者按:省政府2月27日批准銅川市印臺區等29個貧困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陝西所有貧困縣全部摘掉貧困帽子,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為進一步總結和展示這些縣(區)在脫貧攻堅中所取得的有益經驗和典型做法,即日起,西部網、陝西頭條客戶端、“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臺特別推出“秦奮有新貌——陝西29個縣(區)脫貧摘帽”專題,邀您共同見證陝西人民脫貧攻堅之路,一起感受三秦兒女不懈奮鬥之美。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西部網訊 (記者 蘇靜萌)巍巍秦嶺,魅力山陽。由於自然條件艱苦、自然災害頻發、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使得山陽縣成為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硬骨頭”。四年時間,山陽縣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將茶葉作為脫貧增收的“十大脫貧產業”之一, 做大做強現代材料、現代醫藥、綠色食品等五大產業鏈;圍繞藥菌果畜“四大全產業鏈”和“中蜂、光伏、電商”等區域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給全縣人民交出一份高質量脫貧“答卷”。

脫貧有實招:“兩業打底致富道路寬又長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讓禿嶺荒山變成金山銀山,山陽建起一座群眾增收的“綠色銀行”。

產業興,農民富。沒有產業帶動,只能留在深山受窮。山陽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大力推行“三帶三創”產業扶貧模式,藥菌果畜“4+X”特色產業基地迅猛擴張、鏈條不斷延伸,建成金雞扶貧產業園、和豐陽光食用菌產業園等30個農業循環園區和三產融合示範園區。

天竺山、漫川古鎮、月亮洞、天蓬山寨4個精品景區和法官秦嶺原鄉、漫川小河口等一批美麗鄉村也成為了“旅遊+扶貧”的新高地。實現了“綠色生產+現代工業”“綠水青山+旅遊三產”等三次產業逐步深度融合,累計2.59萬貧困戶受益於產業扶貧。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山陽縣南寬坪鎮引進“黃金芽”茶特色品種,堅持把茶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推動全鎮特色產業邁上新臺階。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山陽縣以山陽建築和返鄉創業“兩大品牌”為抓手,積極探索推行“做強山陽建築,做實返鄉創業,做全社區工廠,精準分類培訓”就業模式,促進貧困群眾通過就業實現增收脫貧,將貧困勞動力零散就業轉化為有組織的穩定就業。

同時,引導返鄉人士以“一區五園”為重點,做大做強現代材料、現代醫藥、綠色食品等五大產業鏈;圍繞藥菌果畜“四大全產業鏈”和“茶葉、中蜂、光伏、電商”等區域特色產業,結合“三變改革”打造了一批產業基地;採取“社區+工廠(基地)+貧困戶”模式,培育和新建了一批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實現了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脫貧。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山陽縣通過“社區+工廠(基地)+貧困戶”模式,實現了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脫貧。

另外,通過有機結合蘇陝協作、公益專崗等政策途徑,全縣實現就業創業4萬餘人,帶貧益貧佔貧困勞動力總數70%以上,人均年增收近萬元。

數據看發展:啃下“硬骨頭”方能打勝仗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脫貧故事匯:脫貧路上一起走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這一棚菌棒能出五千袋香菇。”張志飛介紹村裡的香菇產業。

幾年前,張志飛還是一名貧困群眾。而今,由他牽頭成立的山陽縣誌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帶著村裡200多戶群眾共同致富。 28歲張志飛家住山陽縣十里鋪街道王莊村, 家裡弟兄三個,父親年邁,母親聾啞,家中二哥不幸去世,留下一個年幼的侄子,大哥長年在外打工,家裡的重擔全壓在他的肩上。

後經人介紹,張志飛到河南西峽一家菌種廠學制菌棒。當時山陽縣十里鋪街道還沒有種大棚香菇的,張志飛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萌生了種大棚香菇的念頭。

說幹就幹,張志飛學成返回家鄉,在流轉來的土地上搭建了12座棚,其中養菌棚4座,種了2萬袋香菇,當年就收入近10萬元,收支基本持平。一年後年,他貸了10萬元貼息貸款,種了四五萬袋香菇,終於脫貧。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脫貧路上一個不落一起走。

作為一名曾經的貧困戶,張志飛深知貧困日子的煎熬。自己脫了貧後,他就想著如何擴大香菇種植規模,帶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剛好,王莊村計劃發展村集體經濟。張志飛牽頭成立山陽縣誌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十里鋪街道辦、包扶單位縣委辦及王莊村委會給予了資金、技術等投入支持和幫扶,在王莊村槐一組建成食用菌產業園,佔地100畝,總投資500萬元。

產業園建標準菇棚200座,生產規模香菇菌棒60萬袋,年產值360萬元,併購置了生產設備5套,建設生產辦公用房400平方米,新建冷庫2座,水電路設施齊全。基地帶動了50多戶貧困戶就業,140戶參與分紅,流轉土地近70畝。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延坪鎮中節村鱘魚養殖助力當地百姓脫貧增收。

“村裡產業發展得好,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我有兩年沒出去打工啦,在家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小孩,自己再搞點種植,收入增加了很多。”4月8日,山陽縣延坪鎮楓樹村脫貧戶陳德春在茶園裡開心地說。

延坪鎮位於山陽縣東南,由於自然環境和立地條件差,全鎮11個村均為貧困村,其中白龍、西河、西泉、楓樹和青坪為深度貧困村。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延平鎮圍繞 “產業提質增效、茶園規模擴大、生產條件改善、觀光茶園打造、增加群眾收入”的目標,以楓樹、白沙、馬家店村為重點,把茶葉作為脫貧致富的首選優勢產業。

延坪鎮免費給村民發放茶籽7.5萬公斤,建成1.08萬畝生態有機綠茶基地。同時,利用蘇陝協作扶貧項目資金,購買茶葉初加工設備19套,實施茶葉提質增效工程,並增加茯茶生產線,延長茶葉產業鏈。如今楓樹村年產茶葉60噸,產值800萬元,全村5家茶企,4月每天採茶用工量能達到500餘人,而陳德春和妻子都是其中成員,陳德春每年務工所得超2萬元,成功甩掉貧困戶帽子。(部分文字內容、圖片綜合陝西日報、商洛日報)

來源:西部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秦奮有新貌丨堅持產業綠色化發展路徑 山陽致富道路寬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