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引以为戒的九大惯子行为

前段时间,女子当街扇母亲耳光,遭**踹倒的视频引起热议。


应当引以为戒的九大惯子行为

据悉,原因是该女子经常在外不归家,事发当天刚好在楼下被附近熟人看到,便打电话给其母亲。

母亲下楼后与其交谈,没说几句,该女子便动手打她母亲,扇了好几耳光。

事实上,当下像这种孩子打父母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

是谁,助长了孩子们无知的嚣张?我们的教育这是怎么了?

是教育的错位,还是家庭的缺失,或者是舆论引导的失误?值得每个人深思!

其实,这种问题往往都是惯出来的!

下面我们罗列了九大惯子特征,相信每位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于一切,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好吃的东西首先留给孩子吃;

家里所有人生日都可以不过,但孩子生日必须得过,而且都要给孩子买礼物,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小太阳”。

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会变的自私,缺乏同情心,不会关心别人。

2.当面袒护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做妈的往往会护着孩子:“不要管的太严了,孩子还小。”

有时候父母教孩子,爷爷奶奶会站出来:“你们不能要求太急,孩子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没有他做的好呢!”这样袒护着孩子。

之所以出现熊孩子,根源就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

3.轻易满足

孩子从小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予什么。

有的父母还会给孩子大量零花钱,这样孩子的欲望就更容易满足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不懂得一分耕坛,一分收获的道理。

也就不会懂得珍惜,浪费金钱的不良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应当引以为戒的九大惯子行为


4.生活懒散

纵容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缺乏上进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故事才把饭吃完。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替代

古人云:“不劳动者不得食.”

但是,许多父母却由于溺爱孩子等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

“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

“叫孩子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了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

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应当引以为戒的九大惯子行为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

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

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

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抛开先天因素,小孩就如一张白纸一样,会根据大人们的教育引导以及耳濡目染形成各种各样的性格习惯。

网络分享,以提醒家长引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