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2019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60%以上

在美國不顧勸阻,持續向我國明目張膽進行非法軍火交易的情況下,中國盛怒發聲,將制裁美國三大國防軍火產銷商,波音、雷神、洛克希德。具體內容未定的制裁,十分自然地將眾人的目光轉向了目前已知的中國處於全球統治地位的一張底牌——稀土。而沉積於地殼中的稀土,之所以稀少,並不是因為地質層中含量少,而是因為難以尋找。

從稀土的形成來看,其存在於在岩石中的濃度,只能在滄海桑田、日沉月升的地球化學變化中,漸次累積。但地球已有45.4億年的歷史,其地質層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正因為經歷了滄海桑田,所以,在地球表面已然發生了億年變故,原來的土層已經不知道藏於哪一處深山、大海、甚或已有人居住;而且,即使找到了當年的岩層,部分元素可能已經被洪流沖刷,帶入另一片土壤。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每百萬個硅原子含量地殼中元素含量(紅色為主要工業原料,紫色為稀有金屬,藍色為稀土元素)

從稀土的含量來看,在17種稀土元素中,只有鉕(PM)處於真正的匱乏狀態。因其極不穩定的化學屬性及其放射性,其衰變週期之短,只需17.7年就能消耗一般的鉕含量,因而整個地殼當中大約只有572克該元素的存在。其他元素含量基本和主要工業原料的含量不相上下,真正含量稱得上稀少的,還是金銀等貴金屬。而且,即使是在百萬硅原子地殼中都找不到的鉕,也可以在核反應堆中由鈾裂變放射而得。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從稀土的全球分佈來看,根據“數據網”2020年統計,截至2019年,以千噸為單位,全球稀土儲量約120000個單位,中國44000佔36.7%,巴西次之22000,越南同巴西22000,俄羅斯12000,印度6900,澳大利亞3300,格陵蘭1500,美國1400,坦桑尼亞890,南非790。根據稀土的形成條件與存在狀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上述都是目前已知的稀土礦數據,還有一些未探測、未開發的稀土礦存在於世界各地,並且正在逐步探明、開採中。

從稀土的全球產量來看,根據“數據網”2020年統計,全球稀土產量以噸為單位,2019年稀土產量,中國132000噸,美國26000噸,緬甸22000噸,澳大利亞21000噸,印、俄、泰等其餘7個主要稀土出產國家的當年產量在600至3000不等。就產出量而言,中國的稀土確實處於全球主導地位,達到全球的60%(2019),相較於也不過全球1/3的稀土儲量而言,這是非常不成比例的資產與出口狀況。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而這種近乎“亞健康”的稀土出口,要追溯到1990年代。據“施普林格”國際出版網站2020年1月7日發佈的一則,有關我國稀土1975年至2018年間發展的研究報告顯示,1985年,我國出產的稀土產品也僅佔全球供應鏈中的21%,2005年至2011年間,卻一度飆升至97%,成為稀土淨出口國。考慮到稀土的重要作用與資源保護的需要,2010年,我國對稀土精礦生產配額降低了25%,各類稀土衍生品的出口配額則削減了37%。這在當年的稀土市場,直接拔高了稀土產品的出口價格。以釹元素為例,氧化釹2010年初的出口價約為25美金每千克,到2011年7月,達到峰值340美金每千克。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國之所以能夠保持佔比如此巨大的產出量,靠的並不完全是稀土礦的發掘和探明儲量,而是別的國家同樣無法比擬的生產力與配套設施建設。“路透社”2019年5月報道,由於美國國內缺乏稀土加工設施,想要挑戰中國的稀土主導地位可能還得幾年。報道指出,中國的稀土出口中,佔美國軍事裝備和高科技消費電子產品所需進口量的80%,也就是說我們手上的美國手機,可能是來自中國的材料,甚至再加上中國的工藝。直至今天,美國的稀土開發也並未解決國內資源需求問題。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中國對稀土生產出口的戰略定位,與全球能源體系直接相關,同時有能力威脅到全球能源體系的安全,談及中國稀土對美國的影響時,報道認同“不排除中國使用稀土出口作為調節局勢的一根槓桿”的可能性。實際上,為了保有國內稀土的儲備量,在更長時間內實現稀土安全,在近幾年的稀土生產中,我們寧願從外部買進稀土,以完成稀土產品的生產與出口。“金融時報”10月29日消息,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稀土進口量今年上半年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4%,已實現從出口第一,到進口第一的重大戰略轉變。而中國市場對稀土從材料到成品的需求還在持續增長。這一需求與國內供給的不匹配,導致我國許多稀土公司轉向美國當前稀土生產商——加州芒廷帕斯礦山,以及緬甸的供應商。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芒廷帕斯山口礦

值得注意的是,芒廷帕斯礦雖為美國投資者所有,但是中國公司也有10%的股份在其中,並被要求將產品材料運往中國進行加工。但是中國方面公司高管提醒道,“從美國和緬甸獲取稀土材料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任何一方都不是我們能夠理所應接受的稀土來源。”這也是美國等國外稀土重要客戶兼出口國所同樣擔心的事情。所以,稀土本身,是否能夠在全球範圍內,作為一項制裁措施使用,還不很明確。雖然中國方面的生產量依然保持在全球過半水平,但是實際上可開採的國內儲量並不足以為國內生產提供充分保障。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萬一稀土在全球範圍內被各國不約而同地停止出口交易,那誰的儲量多,誰就佔據戰略高地。所以,我們更應當利用好當前的戰略資源——稀土。

但並不是完全固守稀土礦,就可以保證我國的戰略資源地位的。因為在多年以前,我們加入了一個高端交易圈子,世界貿易組織。剛加入的那些年,我們憑藉自己的雙手真正富了起來,國民生活、國防建設都眼看著好了起來。但當我們發現,出口貿易會威脅到本國的戰略資源安全,並準備從市場中抽身的時候,也是世界貿易組織將我們攔了下來。2014年8月,“路透社”消息稱,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控告中國對稀土資源實行限制出口政策,而世貿組織的裁決是,中國未能證明此次事件中對稀土的出口配額規定是合理的。隨後中國唯有撤銷出口配額,並維持相當分量的全球出口份額。

而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除了戰略上保證中國持續對外輸出稀土產品以外,哪一個都沒閒著。美國更是早在2012年8月就恢復了芒廷帕斯山口礦的開採運營,日本也在2012年5月就發現了本地稀土,2013年1月,日本研究小組還在太平洋島礁處海床下,發現了稀土氧化物含量0.66%的泥層,該區域礦床稀土質量與我國華南地區礦床相當,而華南地區礦床佔我國稀土產量大部分。2011年初,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在馬來西亞半島處建立了耗資2.3億美元的稀土精煉廠,用以提煉澳大利亞威爾德山區的鑭系精礦。據該礦業公司稱,建成2年後,將能夠滿足全球1/3的稀土需求。這些稀土儲備與產量被發現的時間,正好與我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時段相吻合。也能說明,每個國家都希望用著別國的資源,來武裝自己。這也正是稀土資源的戰略意義之所在。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17種稀土元素名稱

從稀土的用途來看,稀土被稱為新時代的“石油”。這個名號可以從2個方面概括,一方面是稀土形成不易,不可再生,難以人為製造,另一個方面就是它在一段時期內、或者說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拿石油來說,現在很多領域都在尋求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以期能擺脫這個價格飄忽不定的生活硬通貨。其中各國國內,將可再生能源運用得最好的,當屬德國,目前已有約300個地區宣佈,最晚將在2030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但這在軍事領域還是一個較為遙遠的事情,而當前形勢下,各國對軍工需求都非常旺盛,沒有哪個國家在買入或製造武器的時候,將節能減排放在第一位,儘管會考慮燃料的充分燃燒問題。現在的“新石油”稀土更是如此,且尚無能夠替代的可再生資源出現。

而全球範圍內,稀土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其實是催化劑與普通磁體,其次才是生產高性能磁體、合金、玻璃及電子產品。其中鑭元素與鈰元素,不僅能夠幫助煉油、並添加到石油產品當中提升產品質量,而且在合金、燃料電池、鎳氫電池生產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覷。而另一種稀土元素釹,不論是在傳統工業還是低碳技術引導下的工業中,都能有效改善所生產磁體的屬性,對混合動力或電動汽車上的電動機、風力發電機、硬盤驅動器、便攜電子設備等方面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鈰元素、釓元素、釹元素,在電子學中也不可或缺,目前被用於生產LCD和等離子屏幕、光纖、激光器以及醫學成像領域。此外,在農業生產方面的作用巨大,稀土肥料被廣泛應用於我國農業領域,能夠加速植物生長,提高產量和植被抗逆性;用作畜牧業飼料添加劑也是常見現象,雖然也會增加產量,但是動物與植被不同,無法代謝稀土等重金屬元素,只會造成體內累積,影響畜牧環境中植被生長的同時,也有可能影響到所蓄養的動物本身,乃至使用它們的人類,目前這種可能還停留在猜測階段,有待觀察研究。

“新石油”需求,正在限制各國軍備發展,能否以此調節局勢?

回到開篇所說的未指定製裁上,既然中國不一定拿稀土說事,那麼對美國三大國防供應商的制裁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呢?“彭博社”認為,這三大國防供應商沒有對中國大陸進行的軍事訂單,美國也不會允許,所以從停止軍備交易層面來看並不容易實現。但是,波音公司與中國有大批商務訂單,中國是首批使用波音客機的國家,同時擁有當前全球最大的波音737Max機隊。但是目前,中國停飛的近百架波音737Max還未獲得明確的飛行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