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中國文學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多次高潮期,春秋的諸子之言、漢魏的賦文、唐宋的詩詞和明清的小說,每一個時期都有它所代表的文學類型。從詩賦詞曲發展到小說,這看似是文學的進步,也符合後來人的文化興趣,但這其實卻是統治者推波助瀾的結果。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如果要從上述各個時期找出文學的鼎盛期,那麼非春秋和唐宋莫屬了,因為這兩個大時期,統治者對文學的發展是持開放態度的,沒有絲毫的禁錮和約束。所以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屢出經典文籍,其中許多文章和百家之言都搬上了當今的語文課本,而唐詩宋詞也成了後代學者必讀。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不論是賦文還是詩詞,都不再有之前的輝煌。你可以看作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仔細想想的話,就會明白這是古代文學遭到“打擊”後的結果。

從元朝開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限制了人們讀書識字,這樣一來宋時期各個詞派都逐漸覆滅,雖然衍生了新的一種文學形式——曲,但這也只是之前文學成的就九牛一毛。而到了明初,因為統治者需要大量的儒生幫助自己治理國家,就大力開放文化教育,但同時也是做了一些防備措施。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其典型措施有兩點,一是“八股文”;二是“文字獄”。前者是限制,後者是懲罰。

八股文束縛讀書人的思想

八股文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寫作形式,但是其限制卻很多。首先從作文來說,文章必須是由前後對仗對偶句組成,所有句子的長短必須一致,而且句子聲調也要前後相同(比如前句是平仄平仄仄,後句也要是平仄平仄仄)。其次作者在作文時,也必須沿著古人的語氣、見解來發揮自己的文章,不能有個人獨特的看法。

這樣一來各個讀書人在十年寒窗苦讀的同時,其文學創作思想也漸漸被統治者“奴化”,讀書人完全是為了在科考時做出一篇符合閱卷要求的答卷文章,而不在奢求通過自己的貢獻讓當時的文學成就再現昔日輝煌。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大興文字獄捕殺“出言不遜”的讀書人

雖然統治者對讀書人採取了限制和約束,卻仍有不少人淡泊功名,不願意為了一頂七品烏紗帽而改變自己的文章風格,但是這些人大多沒能逃過統治者的屠刀。明太祖在修訂《大誥》時加了這樣一句話: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莫其家,不為之過。

大致是說:生活在王土上的人全都是王者的臣民,如果這些不受教化的知識分子不能為我所用,那麼殺了他甚至滅其家族,也不是不可以的。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因而在洪武時期,太祖廣興“文字獄”,從那些不服從他的讀書人寫的文章中,斷章取義找出所謂的反抗話語,然後對其施加刑罰。比如教諭許元作的《萬壽賀表》中,出現一句“體乾法坤,藻飾太平”而被殺;訓導吳憲作的《賀立太孫表》中,出現一句“永紹億年,天下有道,望拜青門”而被殺。

此二人被殺是因為,太祖認為許元諷刺他曾經當過和尚,詛咒他早日丟掉江山;而又認為吳憲嘲笑他這一朝,天下的盜賊全都是出自寺廟,諷刺朱元璋盜取元朝天下。除了這二人之外,還有許多的讀書人和教育工作者,因為好好的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一句話遭到朱元璋的猜忌,而最終丟掉性命。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所以在此大興“文字獄”的情形下,讀書人就越發不敢寫抒發個人觀點性強的文章和詩詞,從而把目光轉向了小說題材。我們知道小說這一題材的創作內容都是作者根據所見所聞,然後加以修改杜撰而成的,主要是以講故事為主,然後捎帶上自己的個人情緒和看法。但是這仍然逃不過統治者的“追責”。

比如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中間有一個故事情節說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在車遲國和修道的虎力、鹿力、羊力大仙鬥法,改變了國王寵信道士而使得國家民不聊生的現狀。但是在同樣修道的嘉靖皇帝看來,這是諷刺他不務正業,遲早會讓國家斷送在他的手上,所以就下令全國禁止刻印銷售《西遊記》。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到了明中期,雖然著名文學家李夢陽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希望明朝讀書人能壯大本朝文化成就,文章可與秦漢賦文比肩,詩詞能與唐宋大家媲美。但是經過一百多來年,統治者對文人思想的限制,使得他們漸漸屈於現狀,即使有個別學者能突破文化桎梏,但終究掀不起改變形式的風浪。因為當時讀書人已經習慣了寫小說,而百姓也樂於此道。

就這樣到了清朝,小說的發展已經被推到了最高峰,然而此時統治者卻又把屠刀伸向了眾多小說家,因為新一輪的“文字獄”開始了。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廷從順治到乾隆,在全國範圍內查找並銷燬對自己統治不利的書籍,抓捕下獄反書作者,簡直就是“焚書坑儒”。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據統計,所謂的“反書”數量達到了13600卷。這些書籍在今天只知道其書名是什麼,而完全不知道其內容如何,就算是那些保留下來的書,也大多被統治者篡改修整過。在這樣的形式下,讀書人們只能再次自束思想,以求得日後不會因為一句話或一個字而被拉出去殺頭。

就此看來,明清之際的小說發展之所以這麼興盛,其實主要是拜統治者所賜,這雖然成就了一種新的文體形式,但同時也斷絕了中華傳統的文化精髓。

為什麼小說能在明清二朝發展如此興盛?只因“文字獄”從中作梗

對此,各位看官有何想法呢?歡迎在下方抒發己見,互相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