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想要再降回10元“低價”時代,基本難以實現。

近日,“最牛養豬概念股”牧原股份交出了一季度成績單,超40億元的淨利潤,同比8倍的盈利增幅,在當前的上市公司業績中,備顯亮眼。

事實上,不僅是牧原股份,受益於去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資本市場上大多數的養豬概念股都處於上漲態勢,營收和淨利潤普遍大幅增長。

正如養豬行業分析師馮永輝所言,在幾乎所有行業都因新冠疫情影響,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養豬行業仍然保持著十幾塊錢每斤的利潤,成為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養豬概念股如此漲勢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目前,豬肉價格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全行業向上的態勢能否持續?豬肉價格是否已經進入下行通道,還會繼續降嗎?能降到多少?會回到原來10塊左右一斤的低點嗎?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近期深入調查發現,關係到全體國人菜籃子和居民價格指數的豬肉價格走勢背後,正在發生一些深刻的變化。

肉價上漲的邏輯

豬肉價格創出歷史新高,養豬龍頭企業股價與利潤齊飛,但並不意味著所有養豬人都能賺到盆滿缽滿。

養了二十多年豬的廣東人胡耀榮(化名)就沒有享受到此次豬價上漲的紅利。他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2019年2月,由於遭受非洲豬瘟疫情,他養的1萬多頭豬全部“中招”,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由於沒有資金,他無力大規模復養,目前偌大的豬場,只有不到一百頭豬,眼看著豬價上漲,利潤可觀,卻很難從中分一杯羹。

“只能慢慢來,看能不能起來。”胡耀榮說。

胡耀榮的遭遇並非個案,他告訴記者,因為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當地不少生豬養殖企業沒能撐到肉價上漲,因為遭遇疫情或擔心疫情影響不計成本出貨,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下降。

全國範圍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生豬存欄量分別下降21.3%和27.5%,當年6月,豬肉價格開始上漲。

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歷年生豬存欄量情況(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招商證券)

事實上,更早之前,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開始,此輪豬肉價格的上漲就已埋下伏筆。當時,短期內生豬迅速湧向市場,造成價格非理性下跌,本來在2018年上半年已經走出下跌通道的豬肉價格,仍然維持在低位。

2019年1月,全國生豬價格每公斤降到12元左右。按照業界計算生豬養殖盈虧的“豬糧比”,當時6比1的主糧比價,已經處於行業盈虧平衡的邊緣。

2019年上半年,包括龍頭企業在內的整個行業普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隨著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的快速下降,隨後不到半年的時間,豬肉價格從每斤十幾元上漲到三四十元,大型養豬企業也紛紛扭虧為盈。

這種隨著供求變化形成的豬肉價格規律性漲跌被稱為“豬週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行業已經歷了6輪“豬週期”。

本來新一輪“豬週期”從2015年3月開始到2018年5月就已結束,卻被突發的豬瘟疫情打亂了節奏,短期內出現豬肉供應的快速變化,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肉價格報復性上漲,形成了“最強豬週期”。

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2010年來歷次豬週期養豬戶盈利能力變化曲線(資料來源:搜豬網)

馮永輝告訴記者,無論是行業專家還是農業部門,都意識到降價只是暫時的,供應趨緊帶來的價格飛漲迫在眉睫。2019年2月,農業農村部的新聞發佈會上,專家明確提及,各地要注意擴大生豬存欄量,提防下半年肉價飆升。

但是,由於養豬行業的特點,這一過程變得勢不可擋。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全國還有4.28億頭生豬存欄,到2019年9月,只剩3.09億頭,9個月裡,減少了1.2億頭,能繁母豬也下降到2100萬頭。

業界普遍判斷,豬肉供應的缺口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雖然生豬存量相比相比去年低點有所回落,但仍然只有3.2億頭,缺口仍然不小。供需失衡之下,反應到市場上,就是豬肉價格漲到了高點。

國家出手保供應

雖然各方一早就預見到,生豬生產一旦出現大幅下滑,豬肉價格將出現大幅上漲,但恢復供給、保豬價的過程,並沒有想象中容易。

在非洲豬瘟剛剛發現時,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出手防控疫情、穩定豬肉價格,並對豬肉價格上漲發出預警。2018年8月開始,農業農村部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對非洲豬瘟進行積極防控,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

與此同時,恢復生豬生產成為首要任務,多數省份將生豬穩產保供的目標分解到市縣,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擴產增養,建設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增加產能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不少地市級人民政府也出臺了生豬穩產保供的政策措施。

效果很快顯現。

2019年9月,能繁母豬存欄量開始止跌回升。11月,多項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豬肉價格開始回落,到11月末,達到一個月以來的最低點,較10月29日下降31.36%。

但是,隨後由於春節因素及新冠疫情影響,豬肉價格再次出現上漲。

不過,從2月第四周開始,豬價再次出現回落。農業農村部檢監測數據顯示,集貿市場豬肉價格已經從2月第3周高點時的每公斤59.64元下跌到第四周的均價52.11元,累計回落12.6%。與此同時,集貿市場生豬價格累計下降11.2%。

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2018年至今年4月豬肉價格走勢(資料來源:搜豬網)

即便如此,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非洲疫情導致的豬頭供應緊張局面仍未完全結束,豬肉價格趨勢性下跌時機未到。

馮永輝認為,目前肉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減少。正常情況下,豬肉的需求有三分之一是在家庭以外發生的,但是新冠疫情影響下,餐飲業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他們判斷,目前豬肉的需求和正常情況下,至少相差20%。

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這也是行業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普遍的判斷。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牧業事業部總裁李宗均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新冠疫情對消費的抑制作用、傳統的季節性因素以及禽類的替代作用,才是目前豬價下跌的原因。

此外,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及對後市價格的樂觀預期,一部分養殖企業採取壓欄措施,導致近期一部分超大肥豬的出欄,也客觀上造成供應有所增加。

不過,他告訴記者,由於價格已經出現下調態勢,加上生豬生產流通逐漸恢復正常,超大肥豬造成的供給增加不具有可持續性。禽類的抑制效應,在前期肉價處於高點的過程中已經充分釋放,隨著疫情緩解消費回升、以及上述短期因素的消失,目前豬肉供應仍存在缺口,肉價並不具備持續下跌的基礎。

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事實上,目前對豬肉價格有決定性影響的供求因素,還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牧原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生豬價格雖有走低,但是從行業情況來看,未來2-3個月豬價會處於平穩過渡狀態,如果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能繁存欄3381萬、農業農村部公佈的全國16萬家500頭以上規模豬場新生仔豬情況來看,豬價進入下行週期應該會在8月份以後。

生豬的生長有固定的週期,這決定了它的供應恢復,比一般商品更長,很難在短期內出現改變。牧原的上述判斷就源於此。豬肉供應的增加,首先是能繁母豬增加,然後才能產出更多的仔豬,仔豬量的增加,通過育肥長大,才能實現豬肉供應量的增加。

農業農村部公佈的數據顯示,非洲豬瘟導致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一度下降超過40%。即使從2019年9月開始,能繁母豬止跌回升,今年截至今年3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去年仍然下降了20%。

事實上,從能繁母豬止跌回升算起,生豬存量也要在一年以後才能開始穩定增加,此時距離育成肥豬,形成市場上穩定的豬肉供應增加還需要3個月的時間。

按照農業農村部去年底發佈的《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規劃,確保2019年底生豬生產止跌回升,2020年年底前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

基於此,李宗均告訴記者,由於供應恢復是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今年8、9月份才能迎來本輪價格的拐點,在供應恢復正常水平的過程中,豬肉價格一直會維持一個相對高位的過程。

江西正邦養殖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羅小波也表示,非洲豬瘟疫情造成生豬供應緊張,預計2020年豬肉市場供需矛盾仍然較為突出,全年豬肉價格將高位運行。

難以指望“超低價”豬肉了

豬肉價格連續兩個月高位回落,並沒有影響行業擴產的積極性。

農業農村部檢測數據顯示,仔豬價格連續17週上漲,從1月第1周75.53元/公斤一路漲至4月第4周99.97元/公斤,累計漲幅達33.0%。往年市場千元仔豬就被視作天價,今年以來2000元一頭仔豬的報價已經快要成為主流了。

與此同時,一季度母豬價格也出現了15%左右的上漲。按往年慣例,春節過後消費走低,豬價一般都會出現一波下行,仔豬和母豬通常會跟隨生豬價格走勢,今年卻表現“反常”。

肉價還會繼續降嗎?

全國仔豬均價變化趨勢(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招商證券)

對此,畜牧產業分析師徐洪志分析,直接原因是各地採購仔豬和母豬力度空前,形成遍及全國的“搶豬大戰”,而搶豬行為的背後,是利潤的驅動。

據他測算,按照正常的生產水平,目前母豬年預期繁育利潤超過20000元/頭,仔豬繁育利潤超過1200元/頭。近期豬價略有回落,自繁育肥利潤仍有2800元/頭,專業育肥利潤2000元/頭,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增長了5倍以上,乃至十幾倍。

巨大的利潤利潤空間下,業內龍頭公司紛紛加大投資,溫氏、牧原、新希望等紛紛推出幾十億、上百億規模的投資。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4季度,牧原單季度新增能繁+後備母豬超過70萬頭。與此同時,公司預計2020年出欄生豬1750-2000萬頭,同比增長增長71%至95%;2020年底能繁母豬大概率超過260萬頭,意味著2021年出欄量預期或上調到4000-5000萬頭級別。

李宗均則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鐵騎力士新建了6萬頭規模的種豬場,明年上半年就會有大規模仔豬,下半年就會有肥出欄,這部分新增產能,進入穩定運行期,每年將產出150萬隻仔豬。

對此,牧原股份人士表示,這一輪豬週期及相關因素影響之下,2019年前十大生豬養殖企業的市場佔有率比2018年有所上升,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養殖戶因為遭遇疫情,短期內很難再次籌集資金復養,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優勢變得明顯。

雖然在疫情衝同樣遭受重創,出現鉅額虧損,但是隨著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大型企業迅速扭虧為贏,利潤翻了好幾倍,又活過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行業格局也發生了趨勢性的變化,“以前規模化養殖佔30%,散戶養殖佔70%,疫情之後,這個格局可能調了個個。”李宗均說。

他告訴記者,行業集中度提高前提下,養豬行業有望實現行業協會及監管部門通過數據檢測對企業提出預警,進而起到調節豬肉供求關係的作用。

“那時,因為供求關係導致的豬肉價格暴漲暴跌可能就會減少,通過熨平豬週期,行業會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利潤區間運行。”

這也意味著,隨著成本和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大眾的消費預期也要隨之改變,豬肉價格想要再降回10元“超低價”時代,基本難以實現。

不過,馮永輝告訴記者,行業集中度提高也不會一蹴而就,歷次“豬週期”都會淘汰一部分散戶,每次行業集中度會提高5%左右。此次非洲豬瘟疫情疊加下的“豬週期”,因為對行業影響巨大,可能提高行業集中度10%左右,但也不會短期內形成歐美國家那種產業格局。

養豬利潤大漲,為什麼他們還是不幹了?

一些中小型企業、散戶正在退出養豬行業。

豬肉價格長期維持高位,龍頭企業利潤數倍增長之際,傳統豬肉供應市場佔據70%比例的中小企業及散戶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東部省份一位仔豬飼料企業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由於擔心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及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周圍一些中型豬企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敢輕易投資。甚至有一些企業,前期遭受非洲豬瘟出現損失,復養後再次遭遇非洲豬瘟疫情,致使無力再次投資。

“一些中小型企業、散戶正在退出養豬行業。”他說。

養豬成本全面提升

河南養了十幾年豬的吳志強在2019年中就集中出售了存欄的所有肥豬,沒有遭遇非洲豬瘟帶來的打擊,但仍不敢輕易復養。

一方面非洲豬瘟疫情尚未結束,養豬企業“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太多,不敢冒傾家蕩產的風險;另一方面,防控非洲豬瘟所需的硬件投入加上2000元左右的仔豬成本,也讓他覺得力不從心。

“按照原來500頭規模的規模復養,每頭2000元計算,仔豬成本就要100萬元,再加上每頭1000元左右的飼養成本,一旦遇到疫情,損失太大。”他說。

一位東北地區的母豬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當地最明顯的變化是本地買豬崽的人少了,現在豬場的種豬主要是外地大型養殖場批量購買,“原來每天都有人來買,有買幾頭的,也有買十頭、二十頭的。”他說。

一些散戶退出生豬養殖市場背後,是行業門檻的抬升,養豬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資產的行業。養豬行業分析師馮永輝甚至認為,這次疫情的影響,不只是門檻的提高,而是給中小散戶豎起了一堵牆。

非洲豬瘟後,出於防疫防控的需求,購置新的設備、豬舍改造、清洗消殺等都需要增加投資。

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牧業事業部總裁李宗均告訴記者,以改造2000頭的母豬場為例,豬場的硬件設備投資大概需要投入300到1000萬元,其中包括建立封閉式的圍牆,與外界形成物理的切斷,增加專用的中轉檯,投入相應的人員管理,建設專用的消洗中心,對人員、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殺菌,等等。

非洲豬瘟沒有找到根本性解決方案背景下,豬企要想繼續養殖,這部分投入基本上不可避免,如果不進行改造,防控疫情的難度很大。業界普遍的說法是,這部分投入反應到養殖成本上,每斤豬肉將增加1至2元。

廣東的養豬人胡耀榮則對記者表示,因為非瘟疫情,原有豬場想要復養需要大量投入,而經歷了疫情的損失,他已無力承擔。

此外,飼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也同時推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目前飼料成本已經達到了2015年的以來的最高水平,大概上升了5%左右。

風險成本的影響更大了

目前市場情況下,成本的上升,相對於企業的利潤空間而言,顯然是小巫見大巫。近40元每公斤的毛豬出欄價格,相對於不足20元的生產成本,企業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懸在養豬企業頭上的最大一把劍,實際上是非洲豬瘟帶來的風險成本。

由於非洲豬瘟的破壞性大,發病快,傳染性強,一家豬場一旦遭遇疫情,大概率全軍覆沒。風險成本變成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成為這個行業最大的風險和恢復生產最大的瓶頸。

這種情況下,經營單個豬場的中小企業和散戶,基本上是0和1的關係,也就是一旦遭遇非洲豬瘟,大概率收入為零,而躲過疫情,目前市場情況下,利潤空間還是非常可觀的。

所以前期遭遇過疫情的中小企業和散戶,由於經歷了損失或者擔心風險,很大部分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大型企業資金、技術等優勢則體現出來。

單體經營的散戶和中小企業,一旦遭遇風險面臨的很可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規模化、連鎖化經營的大型企業,大多是分散佈局,有很多豬場,即使預留出30%的風險成本,在目前供求存在較大缺口,利潤空間很大的情況下,仍然是迅速擴張的有利時機。

李宗均告訴記者,目前的情況是,大型企業迅速擴張,中小企業還在觀望,而以前養殖規模在二三十頭的散戶群體,在這次疫情中基本消失了。大型企業,在成本提高、防疫門檻更高的行業背景下,規模化養殖的效率和規模優勢也更明顯地體現出來。

本文源自財經國家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