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與文化基因

賞石與文化基因

賞石與文化基因

玩石頭,繞不開的話題始終是文化、歷史。

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古代史不是鐵板一塊,中國的古代史必須重寫。

本來,人類的終極問題也許只有兩個,生命的奧秘是其中之一。其實,意識更為重要。

賞石與文化基因

在生命的所有特徵中,精神是最為神秘的。這個問題已經困惑了人們太久。在很久以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精神和其它所有存在的東西都不一樣,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只要是存在的,比如空氣、輻射、電磁場這些以前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現在都可以進行計量和測量了。唯獨精神,我們雖然明明知道它的存在,卻無法對它進行感知和測量。


賞石與文化基因

生命為什麼會有意識(精神)呢?這個古老的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當我們把時間追述到石器時代時,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意識是人腦對自身及外部世界的感知加工,包括生物本能的和文化因素自覺的。生理學上,意識腦區是指可以獲得和加工其它各腦區信息的那部分(在前額葉周邊)。

人的意識是生物進化得來的,是從簡單到複雜的大腦生化過程,此過程隨著生命演化最終從自發的自然生物行為,逐漸發展成為具有自覺的人類意識行為。

賞石與文化基因

人是一種動物,他在直立行走以後,就開始了一系列體質和大腦上的進化,這一切都與環境有關係,有什麼樣的環境變化,就會有什麼樣的生物進化。在大約300萬年前,有一件事情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生物的自然屬性,即人猿為了自已的生存需求,製造了工具---石器等(因直立行走雙手被解放出來,製造工具成為可能)。在漫長的過程中,初期並無多少明確意識性,當大量反覆的製造工具後,人猿大腦意識中逐漸具有了某種明確的意識形式,逐漸變得可以按照預先設想的那個樣子來製造工具,同時人猿在工具的製造形成中有了一種特別的存在感,最終導致人猿的生物本能意識發生質變,進化成為了人類。而預想的製造方案和意識等等,具有文化特徵,其實就是人類文化萌芽的起點。


賞石與文化基因

“自意識”一詞,是目前理論界提出的新觀點,用於闡釋人類文化的終極起源問題,並對意識概念本身也進行了全新闡述。

賞石與文化基因

“人類的‘自意識’是什麼時候出現?並以什麼事物為標誌的呢?答案是工具的製造。從人猿到人類的進化中,所有的其它方式努力雖然很有成效,但都沒能達到出現有自我意識的因素,只有工具的製造,才引發了人自身的自我意識。這時候“人”才發現,世界還有如此奇妙的事情,人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還可以把自已的意願、自已的力量表現在一個物的對象上。這時候,人類已經再也不

賞石與文化基因

像一般動物或生物那樣靠本能去行動,而是能在製造工具等諸多類似的行為中,表現一定的‘自意識’,漸漸地,在工具製造中出現了人的選擇、人的標準,並自覺適應所改造對象的規律。例如,對需要打製的石頭,其硬度形態重量都必須預先有深入瞭解,並預先掌握其製造方法,這些預案就是“自意識”,而最後體現在製造石器時能按設想進行和完成。從此,人類開始了按照頭腦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觀念(需要)有目的地改變自然物形態(現實)的創造性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實現了預想的目的,從而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

賞石與文化基因

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自從“自意識”破天荒地出現以後,人和自然界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此前,活動主體只處在適應自然的被動地位,對自然界只能依存、順應,並與之保持著比較對立和比較疏遠的關係;而在此後,前者則上升到對後者不僅適應而且亦有改造的能動地位,人和自然之間開始了比較密切、比較複雜的多重關係。在此之前,自然界和活動主體都只是一種存在而已,但從此以後,它們開始被意識到了,儘管這種意識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而,‘自意識’作為最初的起點,相對於生物本能‘意識’逐步地產生了獨立性。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一件物質性的工具可以被毀壞和泯滅,但一種自主性的意識,卻可以在代代相傳中豐富和發展。從而開始了意識和存在,精神與物質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的新的歷史。”從此,人類文化開啟,最終帶來現今的人類文明。


賞石與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帶著它光輝的歷史流傳下來。中華文明也是從石器時代開啟的,今天我們所有的中國人,仍然是這個文明傳統的承載者。對於文化和歷史,追根溯源,不論任何民族和國家,人類整個歷史都來自石器時代。因而,玩石並非是一種簡單的賞玩活動,透過石頭,我們可以看見人類的整部歷史畫卷。不僅如此,人類在辨別,嘗試,摸索石頭如何用來製造工具的過程中,同時還加入了藝術審美元素,然後才得以形成“自意識”開啟人類文化歷程。在博物館展示的石器中,會發現很多石器具有美學價值,其中,一些石器的藝術性,已經體現了原始人類初期的高超審美意識,令當代人震撼!他們在製造石器的同時,其實也在製造美。例如重慶三峽博物館中擺放的一些石斧,造型優美,輪廓線條流暢,實用性與美觀性完美結合,參觀者一看就知道那是一斧頭,讓人不僅納悶和驚歎為何人類斧頭的造型在石器時代就定型了?而這樣的美感也定格幾十萬年!這究竟是如何產生和做到的?人類初期的審美是否與“自意識”是同時形成和出現?人類的審美到底起源於何時?進一步,審美在人類進化史上是否扮演著重要角色?等等。。。。。要回答這些問題非常難,因為需要眾多確鑿證據和全新的理論,而這是目前學術界鮮有專題研究的。


賞石與文化基因

總之,可以想象,在人類進化的慢慢路途中,特別是在“自意識”開啟人類文化征程的石器時代,人類祖先們其實早已經開始了“賞石”活動,因為選擇緻密堅硬的石材製造石器,這樣的石材本身就伴隨著美感,伴隨著審美選擇,而玉石被選擇出來做器件或純藝術品,更體現了“賞石”意識的活動。甚至還可以猜測,人類後期一切審美意識和藝術形式,都有可能是那時候“賞石”的延續和擴展。只是這一切都淹沒在幽暗難以考證的進化歷史長河中,猶如長江入海口的人若沒有地理知識,就難以知道長江起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更難以想象那裡一直終年積雪。在石器時代後期陶器出現,陶器的造型和其上的裝飾圖案,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有石器造型美感的元素存在,這也說明人類後期的審美不是無水之源,大概率是承接延續於石器時代。因而,我們現代人賞石,為何內心會對石頭會產生迷戀,在賞石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有一種深層意識被喚醒的情結,大約皆因此緣故,是“賞石基因”早就烙印的緣故。無形中我們的賞石活動,猶如一根探針觸及了人類文化和藝術起源的祖根!


賞石與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今天,也註定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所以賞石文化,堪稱基因文化,能深透一切文化底層,由賞石展開能透視一切文化和各種藝術形式,對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注:上文觀點和文字部分引用了《文化基因論》吳秋林 著,和《藝術前的藝術》鄧福星著,特此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