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鑼鼓擊響心靈的律動

記一級鼓師、洛陽曲劇院樂隊隊長石學仁

2019年10月4日晚上8:00,在舉國上下慶祝新中國70華誕之際,由洛陽曲劇院主辦,洛陽豫劇院、洛陽市藝術研究所協辦的“河洛鼓韻·石學仁專場演奏會”在河洛劇院擂響。舞臺中央,聚光燈下,只見手腕翻飛、鼓籤靈動,隨著音色清脆、節奏沉穩,鬆弛自如、流暢傳神的打擊樂音符跳躍而起,石學仁先生開始用厚實清雅、豐滿柔和的鼓點和動人的節拍引領觀眾步入戲曲音樂的聖殿,感受傳統樂器碰撞出的美妙旋律。

石學仁,靦腆的好人,鑽研的藝人;他向來默默無聞,沒有過多的話語,本本分分做事、一天無論演出幾場戲,他都會始終堅守在演出的第一線,生活上從不與人攀比,只求自己做好工作,沒有牢騷、沒有怪話、不爭強、不好勝,不出難題、不怕吃虧、始終如一,從來不幹面子活,數十年如一日,終於從舞臺一側走到舞臺中央,在聚光燈下演繹精彩、璀璨綻放。

石學仁先生出身梨園世家,父親石正心先生曾在新安等縣的專業劇團領鼓,大哥石學六先生曾是洛陽專區豫劇團司鼓一把手,後任洛陽戲校教師,侄兒石振虎、石振鋒、石小剛都活躍在省市各專業藝術院團的戲曲舞臺上,擔任司鼓。在家庭環境的薰陶下,石學仁耳濡目染,打小就對擊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司鼓是戲曲音樂的靈魂和命脈。作為戲曲樂隊中的指揮者,司鼓控制全場戲的節奏、情感和空間。戲劇界有“一臺鑼鼓半臺戲”的說法。這是對鼓師重要性的體現,但同時,也是對鼓師的考驗。要想經得住這種考驗,練習則是必不可少的。石學仁在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基本功訓練。剛開始練習時,每天至少用三個小時練習手腕關節,練習鼓點韻律。練習生涯漫漫,面對非常枯燥、單調的練習,他也曾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這為他以後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鼓師打下了堅實的“童子功”。9歲的石學仁開始從藝,參加宣傳隊演出。1979年12月,15歲的石學仁走進洛陽戲曲學校,開始音樂專業學習。石學仁先生深知,在戲曲舞臺表演中,節奏無處不在,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和深厚的音樂修養,很難協調一致演奏各種鑼鼓點子。因此,在校學習期間,他在堅持練習擊鼓的同時,還記下了數以百計的鑼鼓牌子、戲劇曲牌,以及各類唱腔和板式的轉換變化。在洛陽戲曲學校學習五年後,石學仁經人推薦到洛陽曲劇院工作,開啟了他真正的藝術生涯。在洛陽曲劇院,他長期觀摩老藝人的演奏,用心領會,頗得要旨,技藝學識不斷豐富,功力日益紮實深厚。

戲曲的鑼鼓經大致分為三種:一是身段鑼鼓,主要配合演員的身段、形體,上場下場的人物、身份、情緒、性格的變化;二是唱腔鑼鼓,在開唱之前做鋪墊;三是念白鑼鼓,主要突出唸白的節奏,增強唸白的語氣和情緒的變化。手板鼓條節奏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展現的是藝術功底和藝術造詣。無論是哪一種鑼鼓,石學仁都能熟諳“鑼鼓經”,對整個文武場面全盤把握,做到快慢有序、錯落有致,當揚則揚、當柔則柔,當剛則剛、當止則止。同時,他還對整齣戲、對每一位演員的表演風格特色胸有成竹。演出伴奏中,既可以打出千軍萬馬、人喊馬嘶、浴血激戰的緊張場面,又能夠準確地描繪角色細緻的內心活動,甚至還能隨機應變,以表現舞臺角色的喜、怒、哀、樂、驚、恐、懼、疑、傷、思、羞、痛、苦等各種不同的情緒與情感。當然,成功的背後自然凝結著汗水,完美的伴奏不僅僅需要紮實的基礎,更需要在演出之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在打鼓時,石學仁始終盯著演員的身影“下鍵子”,從頭到尾,幾乎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確保鍵無虛發,恰恰打在演唱者的節骨眼上,感染舞臺演出的氣氛,烘托演員的感情。這樣一齣戲下來,往往累得夠嗆。

值得驕傲的是,石學仁先生參加了多屆河南省戲曲大賽團體賽事和個人賽事。特別是擔任司鼓的劇目《紅香爐》《彎橋村》《寇準背靴》《洛陽令》分別在河南省第七屆、第九屆、第十一屆、第十三屆戲曲大賽中,榮獲團體金獎和十多個單項金(銀)獎。他還曾榮獲了河南省民族器樂大賽(河洛音韻)金獎、第五屆河南省戲曲紅梅杯銀獎、第七屆河南省紅梅杯大賽“英德杯”金獎、首屆中國黃河流域戲曲大賽器樂演奏“英德杯”金獎、第八屆黃河戲劇節樂隊伴奏獎。只要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作為一名職業鼓師,石學仁先生以自己精湛的演奏技巧,充分詮釋了東方樂器的神韻。他的演奏起承轉合恰到好處,高低強弱精準自如,樂隊、演員在他的指揮下張弛有序,已故“曲劇泰斗”馬騏先生、曲劇第一花旦王秀玲老師及各派曲劇名家周玉珍、郭鳳娥、李振乾、馬金嬋、王榮光、牛長鑫等業界翹楚對於他的演奏技巧與精誠合作精神都曾給予肯定和讚揚。他伴奏的《寇準背靴》《洛陽令》《清風亭》《李豁子離婚》《竇娥冤》《玉嬋夢》《花為媒》《生死恨》《九齡救主》《跑汴京》《探陰山》《周仁獻嫂》《王二姐思春》《拉荊笆續集》《三子爭父續集》《劉丁生掃雪》《啞女告狀》《孟姜女》等近30多部劇目均被錄製成VCD光盤出版發行。

石學仁先生始終長期堅守在演出第一線,擔任樂隊隊長職務。不論劇院演出還是野外搭臺子演出,他都能恪盡職守,始終如一。多年來,他帶領洛陽曲劇院樂隊同仁積極參加“百場公益惠民”“戲曲進校園”“中原戲曲大舞臺”“舞臺藝術送農民”“週末劇場”“百姓大舞臺”以及“三進”“廉政劇目巡演”等各種演出活動,博得同行們的讚譽和觀眾的好評。

為了保持業務技術提高,石學仁先生還尊重業務理論研究。他在平時的業務工作中,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基礎上總結成功經驗,不斷汲取新的營養,不斷深化專業理論研究。工作之餘,他撰寫了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其中《淺談曲劇打擊樂和司鼓演奏》發表在《魅力中國》雜誌第2013年10期上,《曲劇打擊樂及其具體運用》發表在2017年中國文藝家雜誌上,《簡論戲曲的藝術特性》發表在《魅力中國》2017雜誌上,為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不斷加強注入了新的活力。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石學仁先生深知,每一場演出的成功舉辦,都離不開每一位參與者的奉獻與協作。在多年的演奏生涯中,石學仁也有一幫老搭檔。一級作曲梁獻君先生不僅作曲成就了得,還拉得一手好曲胡,石學仁先生與他交往甚篤,經常在一起切磋琢磨。一時興起,兩人還會各自操起傢伙什兒來上一段。二級演奏員、曲胡演奏家閆平信先生就是石學仁先生在洛陽曲劇院的老搭檔。他們二人一鼓一弦的聯袂演出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有著令人羨慕的默契。劉聯合院長曾說:“學仁生性耿直、坦率真誠,平時話不多,工作中很倔強,他要想幹的事兒沒有人能阻止。一旦瞄準一件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所以他想不成功都難!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石學仁先生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當然離不開他背後那個牽掛他、關心他、惦記他的女人。石先生的愛人張曉紅是一級演員、洛陽曲劇院演藝有限公司總經理。二十餘年來,兩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風雨同舟、相依相親,在藝術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奏出了最和諧、最溫馨的旋律。對於司鼓這門藝術,石學仁先生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謙虛態度。他所奏出的每一段音樂都是在用最精彩的方式詮釋心靈的感觸和律動。今天他擂響河洛,明日就可以擂響中原、擂響中國。我們堅信,在前方,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更大、更精彩的舞臺在等著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