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A到中超聯賽,終有一天我們會培養出,自己的強大球隊

1998年8月9日,甲A聯賽延邊敖東客場迎戰前衛寰島。延邊隊先入一球,但全場比賽都受到當值主裁的"特殊照顧",下半場被罰下一人,本方球員在禁區內的胸部停球還被吹為手球,被判點球,最終1-2敗北,這個誤判後來被足協承認是那年甲A最大誤判。賽後,憤怒而又絕望的老高在球員通道對著"足球之夜"的鏡頭喊出了這句"中國足球沒戲了"。當年甲A剛剛火起來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窩蜂投資的足球學校也不再少數,其實也曾不缺少青少年球員。可是後來呢,球市連番受挫,雖然現在中超已經走進上升期了,但這種社會激勵效應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從甲A到中超聯賽,終有一天我們會培養出,自己的強大球隊

職業足球和高爾夫、F1之類不同,一開始就是個工人階級揚名立萬的行業。世界範圍內,雖然還是有不少球員出身優渥,但球員大多不是出身於什麼能夠靠正常升學工作就過上好日子的家庭,南美巨星們如果不是走足球道路,恐怕十有七八是社會最底層。說到底除了熱愛,職業足球的巨大商業價值才是驅動當代足球強國的核心因素。愛足球,最多隻能創造不錯的足球氛圍,其實美國中產階級青少年踢足球數量是非常大的,足球媽媽也是中產階級家庭婦女的一個代名詞了,問題在於職業足球並不是良好的業餘足球順理成章就能培育出來的事情。

從甲A到中超聯賽,終有一天我們會培養出,自己的強大球隊

強身健體和搏命的職業體育從來都只能是兩個平行的領域,你接觸再早,到了十三四歲敢不敢、願不願放下其他人生道路去賭一把,這才是大多數職業球員曾經面臨的選擇。其實所有職業體育領域都差不多,君不見現在圍棋的衝段少年幾歲就開始賭了?五歲。所以從這一點,我從長遠而言是看好中國足球的,因為中國的未來一定是個更加商業化的社會,中超只要一直火,總有一天會創造出與之相應的中國足球。

從甲A到中超聯賽,終有一天我們會培養出,自己的強大球隊

職業足球和正常的升學教育從來都是兩種道路,今天國內總是強調青訓,強調普及教育,這明顯是不肯直視這個問題的根本。今天的體育早就不是19世紀強身健體的概念, 也不是過去為國爭光的概念,它首先是一批人以身體為資本,甚至為代價的生意,不願在這個層面上去競爭,你自然踢不過人家。

從甲A到中超聯賽,終有一天我們會培養出,自己的強大球隊

說到底,你去強行要求現在哪個重點小學、中學的中學生把時間花在踢球上,踢球和考大學除了對少數人可以兼得,從來都是兩回事,中國的大學也不會提供體育獎學金(沒有像美國那麼普遍的體育獎學金,恐怕不少人又不滿了,實際上,美國的體育獎學金在真正的精英大學中也不是主流)。這些想法在國內由來已久,但是其實是不願意面對今天職業體育的實質,那就是它根本上就不是面對所有人的,踢球和愛球本質上隔著一條巨大的鴻溝,就像愛唱歌和職業歌手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