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温州望族】来福门陈氏:爱国济世之风一脉相承》施菲菲

《陈亦侯津门护宝》原载《北京日报》

温州市区信河街飞鹏巷98号,是温州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典型建筑之一。路过的人们经常惊叹于这栋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精美。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陈守庸故居

这里,曾经是温州辛亥革命元老陈守庸的故居,省级文保单位。据说,修建洋楼所用所有建材都是陈守庸亲自选择好,从上海运过来,水泥和钢筋都是从德国进口。这里也是温州首家使用抽水马桶的宅子。

陈守庸是清末大粮商陈崇鼎之子。陈氏的家世,要从其先祖、平阳金乡卫的守臣陈忠说起。陈忠是江苏丹徒人,饱读诗书,因遭遇世变,投笔从戎,因屡建战功,被封为襄阳伯。后因生性耿直忤帝,被谪职到金山卫,任指挥使。明成祖即位后,因不愿堕节,陈忠再被贬谪为金乡卫总旗。此后,陈氏在金乡繁衍生息,在金乡各大卫族中脱颖而出。明万历年间曾任督标左营游击将军、后官至贵州总兵的陈寅(?—1621)就出自陈家。到了近现代,陈氏家族人才辈出。

陈崇鼎在温州市区小高桥开设米行,在松台山下的八角井至来福门一带建有陈宅,育有五子一女,五个儿子依次为:陈励任、陈云舟、陈禹门、陈守庸、陈亦侯。

民国时期,来福门陈氏家族出了很多传奇故事:老三陈禹门和老四陈守庸率众参加辛亥革命,是光复温州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老四陈守庸还曾帮助著名民族企业家吴百亨,打赢了“白日擒雕”炼乳与英国英瑞公司“飞鹰”炼乳的国际官司,为振兴民族工商业立下功劳;老五陈亦侯更是因为冒死保护国宝金编钟,至今为人称颂。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上午,笔者拜访已经年逾八旬的油画家陈天龙先生,他是五兄弟中老三陈禹门先生最小的儿子,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口中,父辈那些尘封往事被娓娓道来。

辛亥革命中的陈家兄弟

辛亥革命时期,陈守庸、陈云舟、陈禹门都在温州史册上留名。

因为父亲早逝,长子陈励任成为大家庭的支撑者。他经营陈氏家业,还曾入股经营钱庄。陈家是个大家庭,五个兄弟和睦相处。陈励任为人忠厚、方圆,倾力培植四个弟弟到大学毕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月4日杭州新军起义,次日,温州“接杭垣光复电”。当晚,十中监督刘绍宽、师范学校监督黄式苏及教职员刘项宣、陈守庸等12人在中学礼堂秘密开会,从此开始温州光复的筹备工作。

在温州光复过程中,大哥陈励任筹钱出力,全力支持弟弟们。

陈云舟在陈家兄弟中排老二,曾官授安徽通判,金山场知事,浙江省硝磺总局委员兼温州硝磺分局局长和财政部秘书。

老三陈禹门,在当时的革命志士黄颂英(留学日本,曾在宁波任浙江陆军第八十三标排长兼全标体操总教习)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回温后,即和温州士绅姚泽夫(姚养吾)、胡方尧、王超凡、陈禹门等计划,组织响应武昌起义,由我召集从前学武的一班同学和绿营中的一班青年共100人成立义勇军……”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陈守庸

老四陈守庸在辛亥革命光复温州中最常为人提及。陈守庸(1882—1966),名亦常,官名权东,字守庸,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英文系,英语水平非常高。毕业后,温州中学校长刘绍宽先生高薪聘请他到温州中学任英文主任教员。

陈守庸与三哥陈禹门及黄颂英、姚养吾(曾任两广军火制造局代办)等人率先在温州怡园(曾宅花园)成立光复会义勇军(民团),响应温州的光复革命。义勇军通过交涉,向警署借来枪支,分班上街巡逻,为稳定当时温州局势而作努力。陈守庸、陈禹门还与义勇军队员一起,前往道署,将全部银库封存,又借大哥陈励任之力向钱庄借款,垫付本城光复活动的经费。陈亦侯则前往接管电报局。

其间,陈守庸、陈禹门家中还曾受到包围、威胁,在光复温州过程中,可以说陈家兄弟在其中功不可没。辛亥革命温州军政分府成立时,陈守庸被徐定超任命为温州军政分府交涉部副部长。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陈守庸与徐寄庼、黄式苏、刘赞文、张云雷、刘景晨等人摄于上海。

老五陈亦侯,曾任温州电报局局长,1912年进入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工作,在担任天津盐业银行经理期间,曾经冒死保护国宝金编钟,并于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代表盐业银行将金编钟完好无损地奉献给国家。

陈守庸曾帮助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四陈守庸精通中西文化,在温州中学任教6年间,其所教学生成绩为浙中诸校之冠。陈守庸还曾帮助温州著名民族企业家吴百亨打赢了与英国“英瑞公司”的国际官司,为维护温州企业家的利益和尊严,振兴中国民族工商业立下功劳。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吴百亨的“白日擒雕牌”注册商标

中华民国成立后,陈守庸曾任温州盐务稽核所收税官,后调任四川五通桥盐务分所经理。因为陈守庸清廉执政,才能出众,不久调升到北京盐务总局任秘书长,后又调任东三省盐务总监。1928年北伐成功,张学良仍雄踞关外,曾截留了应上邀的八百万银圆的盐税款,北京盐务总署无可奈何之下,派陈守庸前往交涉。陈守庸最终将全部税款追回。

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守庸的圣约翰大学同窗刘鸿生(时任上海招商局总经理)曾聘陈守庸到汉口招商分局(属二等局)任经理,月薪有七八百银圆,但陈守庸却选择回家乡,任温州招商分局(属三等局)任经理,月薪只三百银圆。陈守庸到任后,温州殷商豪绅纷纷推荐亲友前来要求提携,都被他一一婉拒。他认为办公人员要“精简”,以免多耗公费。

抗战期间,陈守庸的温中学生梅思平在南京的汪伪政府任职,他多次致电陈守庸,请他出山,并许以高官厚禄,都被陈守庸断然拒绝。后梅思平又千方百计邀请陈守庸之子陈俊良去南京任职,同样被陈守庸严辞驳回。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普华电灯公司旧厂房

陈守庸晚年闲居在温州,但对地方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如1947年温州普华电灯公司设备需更新,陈守庸特从上海美国救济总署为普华公司购到1700匹马力的发电机。因为运费昂贵、普华资金短缺,陈守庸又出面四处奔走,说服在沪的温州同乡赞助,终于解决困难,让先进设备在温州顺利安装,解决当时温州百姓用电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陈守庸及家人搬离了陈宅,移居市区蛟翔巷的一处普通民宅。在搬家时,他将原先摆放在陈宅厅堂里的红木椅子和大理石茶几等物品,捐献给国家。这些物品,如今保存于温州博物馆。陈守庸还曾留下很多珍贵的温州文史资料,记录《我所认识的孙诒让先生》、《辛亥革命四十周年回忆录》等。

陈亦侯与金编钟的传奇故事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陈亦侯像

陈亦侯的一生,因与他担任天津盐业银行经理期间冒死保护金编钟的故事,成为一则传奇。

国宝金编钟全部用黄金铸成,是清乾隆55年(1790),各省总督为了给皇帝80岁生日祝寿的“万寿节”贡品。这组金编钟共用黄金13647两2钱铸成(旧制,每金16两)。其中最重的金钟达1100两。有人算了一笔账,按当时粮价计算,共折合大米2000万斤,可供5万农民全年口粮。在《光绪大婚图》中,还能找到被置于太和殿东檐下的这组金编钟的身影。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金编钟

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大婚时为讲排场,就把包括金编钟在内的一批国宝以80万元的价格抵押给北京盐业银行。其中金编钟就抵押40万元。抵押合同到期时,由于“小朝廷”无力偿还贷款,编钟便归盐业银行所有。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许多军阀都曾经打过这批国宝的主意。张作霖、阎锡山曾探询编钟的下落,但盐业银行都矢口否认。

“九·一八”事变后,北京盐业银行深感这批国宝放在东交民巷不保险。此时,新落成不久的天津盐业银行大楼内有保管库,于是该行决定将这批国宝秘密运津保存。为避人耳目,这批国宝分批运到天津,每次都是陈亦侯亲自到北京,用自己的车运回。当时陈亦侯是四行储蓄会的负责人,因此他就将编钟存盐业银行库内,玉器、瓷器存在四行储蓄库。

“二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这批国宝垂涎不已,他们得知这批国宝在天津后,加紧对天津盐业银行的搜查。为了威胁陈亦侯,日本人甚至让宪兵队“请”陈亦侯到宪兵队参观,但陈亦侯不为所动。陈亦侯与已经离开北京到重庆的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联系,请示万一编钟无法保护,应如何处理。吴鼎昌的回复只有一个字:“毁”。

温州传奇家族!曾冒死保护国宝,为吴百亨打赢国际官司…

▲盐业银行(位于天津和平区)

陈亦侯找到天津四行储蓄会经理胡仲文,两人商议将国宝也运到四行储蓄会地下仓库。日本侵略者对这批国宝贼心不死,日驻津副领事几次向陈亦侯软硬兼施,要他交出编钟;还多次盘查,借口修防空洞,丈量地下室,希望从中找到破绽。此时,陈亦侯早已把编钟和其他国宝安顿完毕,其中瓷器、玉器在地下室做了夹墙,用泥封好,安放在夹墙中,两千多册宋版书则巧妙地放入屋顶。日本宪兵队数次搜查都没有查到,就误认为这批国宝已经销毁。

抗战胜利后,陈亦侯还受到国民党要员戴笠、孔祥熙的讯问,都被他搪塞了过去。1949年1月天津解放,陈亦侯、胡仲文代表盐业银行,将金编钟完好无损地奉献给国家。据档案中记载,古物包括“黄金编钟及玉器、瓷器等物计大箱拾箱,小箱捌箱,共计拾捌件。”1970年,陈亦侯病逝于天津,骨灰被安葬在天津革命烈士陵园。2008年清明,他的骨灰迁葬于温州郭溪塘下坑。

陈亦侯之子陈骧龙记得,父亲晚年时曾看到有人在政协文史资料里追述过此事,文中有一句话说:“幸亏有陈亦侯保存”。陈亦侯感慨道:我这一辈子,最满意的一个评价,就在这“幸亏”二字。

后代人才辈出

陈氏后人继承了先人家风,也是人才辈出。如老大陈励任三子陈夔龙(1911—1991),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东渡日本,在东京明治大学攻读金融专业。抗战爆发,他回到温州,跟随三叔禹门、四叔守庸投身到辛亥革命运动中,后参加战时青年服务团,被推为干事,成为该组织核心机构成员,负责社会募捐工作。他与妻子吴琼华两人带头将省吃俭用的钱捐出来,支持抗战,感动了很多市民积极参与捐款,有力支援了前线。

陈励任四子陈振龙(1913—1993),在长辈们严谨行事,爱国济世好风气的影响下,自小好学善思,上进心强。瓯海公学毕业后,1930年进中华艺术大学求学,后又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曾受美术大师刘海粟教导,立志以美术为终身事业。陈振龙曾在温州中学担任美术教员,后来福州师范学校任教,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市展览馆馆长郑士仰、在荷兰华侨中有一定名望的美工师杨长荣、中国杰出的温籍画家孟庆江等。

陈励任的小儿子陈圣龙,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酿造技术专家,曾担任贵州省食品研究所所长,有多项科技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是新中国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温州著名油画家陈天龙是老三陈禹门最小的儿子,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具特点的意象油画艺术家之一。1960年,陈天龙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在罗马尼亚博巴研究生班深造,并留校执教,在校期间曾赴北京为中国军事博物馆绘制朱德油画像及修改十大元帅像。后来,陈天龙回到故乡温州,致力于推动温州美术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年轻的优秀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油画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艺术机构收藏。

2017年底,“陈天龙美术馆”落户温州肯恩大学。陈天龙捐赠油画和国画作品各50幅左右以及素描、速写和其他绘画类作品;以及他艺术生涯中的文献资料和相关出版物。美术馆计划今年开馆,将为陈天龙先生的美术作品提供专业的收藏和展示空间,开展系统性的学术研究和活动,策划和举办国内外优质的艺术展览。通过陈天龙先生在美术界的影响力,利用美术馆资源实现教育推广、对外交流和服务等功能,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带动温州地区的美术事业发展。同时引进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文化艺术理念和运作模式,推进全国乃至国际性的艺术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