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真的會武功嗎?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組電視劇《神探包青天》的截圖。截圖中,張子健飾演的包青天手握戰刀親上戰場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併成功擊退敵軍.此雷人的劇情也引來網友的一片吐槽:“展昭估計要下崗了吧。”“文武雙全包黑炭,王朝馬漢靠邊站。”“元芳,你怎麼看。”還有人說:導演純屬吹牛逼……

二十年來,北宋年間包青天的那些事兒在熒屏反覆上演,當包公走進千家萬戶,他個人的故事也幾近被挖掘殆盡。然而正在熱播的《神探包青天》卻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雖是翻拍,獨具匠心地以包拯的父親角度開篇,將一部個人英雄主義作品拍成了“開封一家人”這樣閤家歡的作品。看來,如今包拯也只能“啃老”救市了。

在古往今來的官員裡,“包公”的知名度最高。很多人或許分不清宋朝有幾個皇帝,但沒聽過他名號的人卻寥寥無幾。原因無他,“包青天”一向是備受觀眾喜愛的題材,自從上世紀90年代由“鐵三角”金超群、範鴻軒、何家勁三人打造的《包青天》問世以來,它就成了熒屏經典IP,每隔幾年翻拍一次。但IP的特殊性很值得一提,有別於《還珠格格》、《新白娘子傳奇》、《西遊記》等簡單翻拍,“包青天”這個大IP長年累月被不斷開發,他或以主角、第二主人公、龍套身份,又或以少年或以壯年身份,遊走於各大影視作品之間,忽而豔福不淺忽而生人不近,人氣銳不可擋,魅力妙不可言。

由“鐵三角”打造的《包青天》系列劇,長達600集,該系列為單元劇,由近百個撲朔迷離的案件組成,堪稱國內古代涉案劇之經典。而故事一開始,幾位主角都已任職,金超群扮演的壯年版包青天已成開封府尹。十年後,“鐵三角”又聯手出擊,奉上的《新包青天》同樣延續這一單元劇路數,而“五鼠鬧東京”、“狸貓換太子”、“憤鍘陳世美”等曾在舊版上演過的故事,也重新上演。

那還用展昭來幹啥???????元芳你說呢?看少年包青天的話,他還有很多女友呢,能信?姜子牙還是年輕人呢,濟公還帶幾個女人呢,現在的電視劇真TM的弄得沒法看。其實古代的文人也是要習武的

其實是必修課,當然跟現代電視劇裡尤其是武俠片裡的“武”是兩回事,電視劇有誇張的成分,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中國古代文人通常都是文質彬彬、弱不禁風的樣子,無論是許仙還是梁山伯,一個個都長得細皮嫩肉、文靜清秀,似乎和以激烈對抗為特徵的體育運動八杆子打不著,這或多或少與我們從小就熟知的古代戲曲故事有關。在戲曲舞臺上,這些文人走起路來一步三搖,彷彿一陣風吹過都會倒地不醒似的,也因此,“中國古代文人”作為不事稼穡也不愛運動的一拔人,被固化進了我們的頭腦裡,再加上當我們環顧四周,發現身邊有不少架著厚厚眼鏡片的所謂“知識分子”們,成天叫喚著腰痠背痛的時候,我們對“中國古代文人”身體孱弱的想象,也就更加由近及遠、深信不疑了那麼,中國古代文人果真只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嗎?非也。事實上,有相當多的文人不僅能動手,而且動手能力還強悍得很,套用今天的話來說,真正配得上“複合型人才”這樣的光榮稱號。

儒家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子路、冉求、樊返等,都是既能文又能武的“全才”。孔子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那意思就是人要文武兼修,缺一不可。孔子本人就精於射、御,體格非常健壯,據史書記載,他力氣大得可以舉起城門的頂門槓。孔子還善於奔跑,速度之快可以追得上城外的兔子。

孔子的學生中能文能武的也不少,比如其得意門生子路,就性格爽直、豪勇有武。孔子非常看重子路,我們如今常常掛在嘴邊的“聞過則喜”這句成語,就是當年孔子特地用來表揚子路的。子路認為,君子應以劍自衛,故常著戎裝,練習劍術。有一次子路隨孔子外出,受困於陳蔡之間,7天吃不上飯,但他仍然操著盾牌堅持習武。後來子路在衛國作官時遇上內亂,在戰鬥中,子路帽子上的頭纓被打落,他想起孔子曾說過,大丈夫正人君子,帽子上如果沒有纓是極大的恥辱。於是便拘於禮教,放下劍來系頭纓,結果被刺死了。孔子的另一個學生公良孺善於格鬥,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在路過蒲國時,為蒲人所阻,公良孺提劍就衝,蒲人見他來得兇狠,嚇得急忙退走。孔子還有一個學生叫冉有,則有將帥之才,他曾率魯國部隊抵抗入侵的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了勝利。只是冉有不太贊同孔子“安貧樂道”的說教,最終孔子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令弟子對冉有“鳴鼓而攻之”。

歷史上真實的包青天真的會武功嗎?


晉代的陶侃,也就是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曾祖父,為官廣州時,“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即閒暇時候早上把一百塊磚運到書房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裡。別人問其緣故,陶侃回答說:“過分的悠閒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而唐代的李白,則既是“斗酒詩百篇”的“詩仙”,也是一位運動天才、體育健將。據稱他“十五好劍術”,畢生堅持擊劍、射獵、騎馬、登山、划船和拳擊等,在現存《李白全集》964首詩中,僅描寫擊劍的詩就有100首之多。

在中國古代,禮、樂、射、御、書、數被稱為“六藝”,這是儒家要求文人所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作為“六藝”之一的“射”,不僅僅只是字面上“射箭”的意思,而且也包括了多種形式的體育運動,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不僅僅指的是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而更成為古代文人修身養性、培養君子風範的一種方法。也因此,作為中國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之所以被他那個時代的人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被後人戴上“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許多頂高帽子,靠的絕不僅僅只是拔尖的“文化課”;同理,如果不是擅長舞刀弄槍,李白也很難寫出諸如“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這類動感十足的詩句來。

和中國古代的文人比起來,倒是現代社會的知識分子們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當下,運動常被看作是文化人擁有的一種時尚,並被貼上了“小資”的標籤,而不是像古代的文人那樣,將運動內化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剛需”。所以,古代的文人能將運動“玩”得順風順水、得心應手,而對現代人來說,運動卻更多地代表著一種奢侈、沉重甚至無奈。眼下,然而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神探包青天》把包老爺拍成武林高手戰場殺敵也不離譜,這個時候將中國古代文人彪悍的一面“曬”出來,不僅僅是希望改變一下我們對他們的“歷史成見”,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將運動化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這樣的才能傳輸更大正能量,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