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毛主席的母親去世後,他的父親變了很多,不再以強硬粗暴的方式,干涉和阻撓兒子的選擇,毛主席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惡,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毛順生以這種方式,肯定了兒子的所作所為。不僅如此,毛順生在經濟上還給兒子做了強有力的後盾,毛主席的學習生活及社會活動等需要的費用,父親毫無二話的給了他強有力的支持。毛主席對父親的轉變,充滿著感激之情。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在離開家鄉三十二年之後,回到闊別已久的韶山。曾經在1921年和他一起在父母墳前告別的弟弟毛澤覃和毛澤民、妹妹毛澤建,全都犧牲了,只有他自己回來了。在楠竹坨父母的墳前,毛主席給父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並恭敬地將一把松枝放到了墳前,沉默片刻,他輕輕的講了八個字,“前人辛苦,後人幸福。”


這一晚,毛主席浮想聯翩,徹夜難眠,他回憶往昔的歲月,懷念著父母和家人,而韶山發生的巨大變化,又讓他倍感欣慰,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提筆寫下了《七律·到韶山》這首名揚四海的著名詩篇。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1959年6月,毛澤東在闊別家鄉32年後,回到了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首聯中的“逝川”即一去不復的流水,指流逝的歲月。“咒”指痛恨。作者寫道,離別家鄉後,多次在夢中詛咒歲月的無情,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十二年。詩人此刻的心情定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舊社會的韶山非常落後和貧窮,地主豪紳稱王稱霸,勞動大眾遭受了道不盡說不完的苦難,在如火如荼的戰爭年代,中國人民最終團結一心,建立了新中國。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頷聯的“紅旗”指中國共產黨,“農奴”是指舊中國受奴役與壓迫的貧苦大眾。“戟”指武器。“黑手”在這裡指反革命的武裝。詩人以“紅旗”“黑手”和“農奴戟”“霸主鞭”兩兩相對,顏色鮮明,對比強烈,生動形象。詩人說,紅旗漫卷,獵獵飄揚,農民的武裝力量如燎原之勢,席捲中國大地,他們不再自甘受奴役,而是拿起武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勇敢的向惡勢力反抗與鬥爭,在全國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將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革命武裝力量徹底打敗。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1959年6月,毛澤東在韶山傾聽鄉親的意見。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頸聯的“為有”指因為有。“多”在這裡是增強和激勵的意思。“敢教”,是可以讓或能使的意思。“日月換新天”,指曾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變成了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頸聯的意思是,為了新中國,有那麼多人為了偉大的理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因為他們,才讓舊的日月,換成嶄新的天地。蔣介石曾多次發動反革命政變,他們無情地向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屠刀,詩人這兩句,是對為國捐軀的烈士的歌頌,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菽”,是指全部豆類的總稱,非某一種。“千重浪”是指一望無際的莊稼在風飄過之時,如波浪般層層起伏,煞是壯觀。“下夕煙”指新中國萬千的勞動者辛苦勞作之後,在暮靄與夕陽中歸來。尾聯中詩人欣喜地看到,漫無邊際的廣闊土地,豐收的莊稼在微風中,如波濤滾滾,放眼望去,盡是農民英雄們在落日的餘暉中,收工歸來。前句詩人讚歎農業大豐收的壯觀景象,後句則是對建設新中國的萬千勞動者的高度讚美。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毛主席這首《七律·到韶山》,反映出他深厚而紮實的文學功底和精湛嫻熟的寫作技巧,字斟句酌,反覆推敲,又似信手拈來,妙筆天成。他以極其嚴謹的態度,對這首詩做了多次的修改,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直到1963年12月,這首詩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中發表。


《七律·到韶山》,作者以離鄉三十二年的諸多感慨,映射出毛主席偉大的胸襟,豪邁的氣魄,高遠宏大的思想境界。詩中沒有古代詩人劉禹錫、賀知章等歸鄉之作中的消沉哀愁,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以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博大視角,讚歎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終於迎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偉大的胸襟,輝煌的詩篇

1959年,毛主席在韶山同社員親切談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