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1759年8月12日,庫勒斯道夫戰役(Battle of Kunersdorf),也有翻譯成庫涅斯多夫戰役爆發,是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俄國-奧地利聯軍在爆發的一場戰役。是腓特烈大帝輸的最慘的一仗,4.8萬的普魯士軍隊第二天能集合起來的沒超過3000人,腓特烈二世戰後一度絕望的都想自殺。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背景,七年戰爭是歷史上歐洲列強的一場大型戰爭,當時歐洲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賓。 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

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見其影響之大,波及之廣。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腓特烈二世(德語: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譯作弗里德里希二世,後世尊稱其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霍亨索倫王朝的第三位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公認的天才人物。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並且在寫作和作曲都頗有建樹,除德語外,能表達5國語言,在七年戰爭之後封神,在西方軍事歷史學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大帝是公認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漢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拿破崙齊名的軍事偉人。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庫勒斯道夫戰役作為腓特烈大帝輸的最慘的一仗便有了很重要的意義。這場大戰腓特烈大帝不顧士兵疲倦連續強行軍(其中有許多已經整整行軍了三個星期而沒有一天休息),並且沒有做好偵查工作,主觀判斷俄軍東南方向無備,到達東南方向發現與自己的判斷有出入,並且地形不利(在米爾堡和庫涅斯多夫村間普軍主力預定突擊路線上遍佈著池塘,形成了天然屏障)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依然出擊,靠著炮火火力較對方強大和出色的士兵素質,先行普軍很快控制了俄軍約1/4的陣地,並繳獲大小火炮八十餘門。並且依舊不休息,持續進攻,在一段拉鋸後,決定令騎兵全線出擊衝擊敵軍後方,大什皮茨以南地區遍佈池塘,遲滯了騎兵行進,位於普軍陣列最前端的先頭團Schorlemer龍騎兵團的五個中隊(第六龍騎兵團)更是陷入了大什皮茨炮兵陣地的可怕炮火之中,幾乎被徹底摧毀。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統率輕型部隊出身且嗅覺極為靈敏恩斯特·吉迪恩·馮·勞東立刻捕捉到了戰機,俄奧兩軍的精華正規騎兵早已蓄勢待發,一聲令下,俄羅斯皇儲胸甲騎兵團、第三胸甲騎兵團(原米尼赫元帥胸甲騎兵團)、基輔胸甲騎兵團、喀山胸甲騎兵團、新特羅伊茨克胸甲騎兵團(這三個以地名命名的胸甲騎兵團共計只有三個騎兵中隊,僅相當於皇儲胸甲騎兵團或第三胸甲騎兵團)、梁贊擲彈騎兵團(號稱龍騎兵之花)、阿爾漢格爾斯克龍騎兵團、託博爾龍騎兵團,奧地利勒文施泰因輕騎兵團、Kolowrat-Krakowski 龍騎兵團、利希滕施泰因龍騎兵團一舉自普軍騎兵左翼出擊,不到半小時便徹底擊垮了一度在賽德利茨麾下無敵於世的普魯士騎兵。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普魯士整個戰線出現鬆動。俄奧聯軍乘勢開始總攻,戰至下午六時,普軍步騎均陷入崩潰。腓特烈只得逃跑,當他終於脫離險境後,立刻下令將殘餘部隊指揮權交給弗里德里希·奧古斯都·馮·芬克中將,命令芬克遵守海因裡希大元帥(即亨利親王)的命令,並向他的侄子和繼承人——未來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宣誓效忠。留下遺書,一度想要自殺。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在芬克的整頓之下,到8月13日為止,奧得河東岸的普軍潰兵已有一萬八千人被收容,有效的保存了普魯士的有生力量,至此,腓特烈大帝輸的最慘的一仗落下帷幕。

評論:在高超的將軍也要注意基本的戰爭法則,單單靠著主觀臆斷和一腔熱血是無法獲得一場戰爭的勝利。

1908年8月12日,“T型”福特牌汽車問世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福特T型車的面世使1908年成為工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T型車以其低廉的價格使汽車作為一種實用工具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美國亦自此成為了“車輪上的國度”。該車的巨大成功來自於其亨利·福特的數項革新,包括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代替傳統個體手工製作,支付員工較高薪酬來拉動市場需求等措施。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流水裝配線的應用

福特T型車的革命性創舉流水裝配線是由威廉·C·克萊恩在參觀芝加哥的一個屠宰廠動物肢解與傳送帶傳送的過程後將其引進福特汽車公司的,個體工人重複切片的高效率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後他將流水裝配線的概念報告給了彼得·E·馬丁。

雖然馬丁對此抱著懷疑態度,但仍然鼓勵他繼續。對此雖有其他人聲稱自己將此想法報告給了亨利·福特。但亨利·福特博物館的檔案室中很好地保存了威廉·C·克萊恩的關於參觀屠宰廠啟發的文件,他由此成為了現代流水裝配線之父。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提高員工薪酬

為了增加工人的積極性,亨利·福特大幅度提高工人的工資,一天5美元的工資標準不僅讓他的工人們率先擁有了汽車,還在美國引發了一場社會革命,從此,在很長時間裡引領了汽車技術的發展。

評論:先進的生產力來源於持續不斷的思考和學習

1954年8月12日聯合國軍撤出北朝鮮的最後一塊土地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1954年8月12日,聯合國軍指揮部今天撤出朝鮮,又一次使南北朝鮮的人隔著一條狹窄的無人區互相對望。在3年的戰爭和50萬人的死亡之後,唯一實質性的變化是南朝鮮從北緯38度線向北擴大31.2萬平方英里的地盤。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落下帷幕,朝鮮戰爭從1950年6月開始,一直到1953年7月結束,整整持續了3年之久。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在這3年的時間裡面,中美雙方在不到20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半島上投入了超過300萬的軍隊進行戰爭,其中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總數為120萬,中朝聯軍人數為188萬,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140萬。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志願軍武器裝備十分落後,既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並且沒有坦克,沒有摩托化裝備,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很少。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美軍一個軍有坦克430輛,我志願軍最初入朝的六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美軍一個師10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有432門,我軍一個師7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僅有12門。志願軍一個軍的火炮數量還不如美軍一個師(959門)。美軍一個師擁有電臺1600部,無線電通信可以一直到達排和班。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我軍入朝時從各部隊多方抽調,才使每個軍的電臺達到幾十部,勉強裝備到營。 美軍運輸全部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約7000輛。志願軍主力第三十八軍入朝時只有運輸車100輛,第二十七軍入朝時則只有汽車45輛。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美國空軍在朝鮮擁有1100架作戰飛機。志願軍不要說飛機,連防空武器都十分缺乏。最初入朝的志願軍只有一個高炮團,36門舊式日製75毫米高炮,還留12門在鴨綠江保衛渡口,帶入朝鮮的只有24門。至於雷達,則一部也沒有,搜索目標全憑耳聽和目視。可以說,我們完全沒有空中防護的力量,所以美軍能夠隨意空襲志願軍設在後方的指揮部。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所以這場戰爭的勝利才尤其的振奮人心,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戰敗聯合國軍,打出了中國人的自信。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回談判桌上,並且戰線穩定在三八線,美軍司令親口承認:“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

評論:

歷史上的今天:普魯士大帝最慘一敗,聯合國軍全面撤出北朝鮮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就此形容:“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朝鮮戰爭結束後,原來臺灣的蔣介石得知後,仰天長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毛澤東的對手,盟國(美國)說我蔣介石不行,可是他們又怎樣呢,我看他們西方國家也是一群蠢豬。他們與中共毛澤東比,從哪方面都無法相比!16個國家最精良的軍隊,竟然被毛澤東打的如此狼狽,恥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