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為何說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世界上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這時候,東方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並且很快確立了以侵略中國為主的“大陸政策”。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日本通過《馬關條約》佔領了中國遼東半島和臺灣島。日本人逼迫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引起了同樣企圖在中國東北擴張勢力的沙俄的極大不滿。於是,沙俄糾結法國、德國兩國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日本人對此深感屈辱,大力發展國內軍事工業,這也就為後來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這時候,沙俄趁機派兵佔領了中國東北,日本對此極大不滿。所以,日俄戰爭爆發也就不可避免了。


日俄戰爭為何說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日俄戰爭形勢圖

日俄戰爭發生於一個帝國主義爭奪相當激烈的時間節點,但是和美西戰爭、英布戰爭相比較,日俄戰爭重要性強的太多。因為日俄戰爭不是終點,恰恰是日俄對遠東地區爭奪數十年的一個開端,對一二戰都有很多影響。日俄戰爭的結果正式顯現出20世紀的政治與戰爭的數項特點,許多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都首次用於日俄戰爭,如速射炮、機槍和射擊準度更高的卡賓槍都在日俄戰爭中首次被大規模使用。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


日俄戰爭為何說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日俄戰爭日軍一方

相對於對日俄雙方而言,對東北的爭奪起始點也正是在此,當然也可以稍微往前推幾年,也可以是三國干涉還遼。日俄戰爭中,沙俄在東北利益被遏制,但是日本還不滿足,當然沙俄更是氣惱。於是後續蘇聯出現後,我們就看到日本在遠東干涉蘇聯,看到圍繞著東北蘇日的各種爭端。可以說,二戰亞洲策源地的形成和此也有關聯。有歷史學家這麼認為:假如沒有日俄戰爭,也就沒有後來的就沒有東三省的建省,也不會有同盟會在東京的成立;沒有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勝利,關東軍就沒有資格在東三省駐軍;沒有東三省的駐軍,就沒有後來的偽滿洲國,更沒有侵華戰爭。所以,日俄戰爭不論是對於當時的清政府還是當時的世界格局來講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日俄戰爭為何說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日俄戰爭漫畫

就當時的戰爭最終結果而言,由於這次戰爭的沉重打擊,沙俄從此一蹶不振。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正式誕生。日本從此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加速了在軍國主義道路上的迅跑,覆亡朝鮮,屯兵滿洲,伺機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這對中國、朝鮮半島乃至當時東北亞各利益相關方,都影響深遠。日俄雙方只是發動戰爭的雙發,但是他們的背後卻有各自的支持者和陣營,比如日本背後的勢力就是英國和美國,沙俄的支持者則是法國和德國。這場戰役背後的各種勢力錯綜複雜,堪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日本通過這次戰爭的勝利加入了列強的隊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格局最終形成了。


日俄戰爭為何說是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日俄戰爭雙方交戰情景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將俄國勢力驅逐出東北,致使俄國佔領中國長城以北的“黃俄羅斯計劃”宣告破產,避免了東北被列強瓜分的命運。朝鮮也因為失去中國勢力的扶持,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不可否認,這次在東北土地上進行的日俄戰爭給東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揭開了東北幾十年屈辱史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