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似一頭久夢初醒的雄獅,沉睡許久的波斯人走下伊朗高原,開始在全世界尋覓美味的獵物。威猛的雄獅很快以秋風掃落葉的氣勢橫掃歐、亞、非三洲,在交織70多個民族的血淚和歡笑聲中演繹帝國的輝煌。究竟,誰是他們的朋友?誰是他們的敵人?各族心中自有數。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居魯士誕生前的故事

一直在西亞地區叱吒風雲的米底王國在英俊的王子普拉歐爾鐵斯登上王位後,氣焰更加囂張。在征服慾望和強烈野心的驅使下,王子毫不留情地將軍隊開進了同族的波斯人地區,用暴力強迫波斯人成為米底的臣民,這是米底王國最為榮耀的時刻。如果米底有能預測未來的預言家的話,那麼,所有的米底人,都願歷史的車輪永遠停留在這一刻。不過,這都是米底人一廂情願罷了,厄運卻在慢慢降臨。

 據說,米底的第四代王阿斯提亞格斯在位時,曾夢見自己的女兒曼丹尼肚子中長滿了葡萄藤,並遮住了整個亞洲。他迷惑不解,詢問占卜師,占卜師告訴老國王這個夢預示著國王女兒的後代將要取代他而為王。老國王聽後膽戰心驚,思慮再三,特意撇開米底的名門望族而將女兒下嫁給溫順老實的波斯人岡比西斯。以後,當阿斯提亞格斯得知女兒懷孕後,為了根除後患,便把女兒接回米底,命令心腹務必想方設法除掉女兒肚子中的孩子——未來的居魯士。

或許是老天要懲罰這個失去人情味的阿斯提亞格斯——老國王心腹手下的牧羊人為彌補自己失去兒子的痛苦,並沒有讓野獸吃掉這個小男孩,居魯士就這樣神奇地活了下來。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居魯士想要建立波斯帝國  

長大後,當居魯士得知自己離奇的經歷後,心裡的傷口就永遠無法癒合了。他要讓波斯人擺脫米底人的統治,他要建立偉大的波斯帝國。經過充分的準備,勇謀兼備的他率軍向米底發難。  原本的主臣和祖孫,這時卻成了戰場上互不相讓的敵我雙方。年邁的外祖父和年輕氣盛的外孫親自帶兵出戰,雙方誓不兩立。造化總是捉弄人,戰爭的結果,昔日的臣民兼外孫搖身成為舊主的主人,米底王國註定成為歷史舞臺上的匆匆過客。但米底人卻在時刻伺機報復這個強大的敵人。  

雖是敵對的雙方,米底人固然桀驁不馴,埃蘭人固然執著,但居魯士對這些戰敗者採取了較為寬鬆的統治政策,還是讓他們成為了自己的"夥伴"。老國王雖為俘虜,卻被奉養在居魯士的宮殿中享受天倫之樂;米底首都哈馬丹和埃蘭首都蘇薩都升格為波斯帝國的首都;形式上保留米底王國及其貴族的部分特權。頑固的米底,執著的埃蘭,儼然是躺在敵人懷中的寵兒。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大救星"波斯"  

波斯崛起後,只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向外擴張,它們依靠著軍事建立了包含大眾文明的大帝國。然而,在征討的戰鼓和廝殺聲中,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對於猶太人、阿拉米人和腓尼基人來說,波斯卻是當之無愧的大救星。  

公元前587年,對於猶太人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它給猶太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深深的創傷。此年,新巴比倫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瘋狂進軍巴勒斯坦,拆城牆,燒神廟,滅猶太,並把大部分猶太國民擄至巴比倫,親手釀造了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猶太人陷入苦難的深淵。但歷史並沒有遺棄猶太人。波斯在征服巴比倫之後,出於進一步征服埃及和長遠的戰略目的,不僅釋放"巴比倫之囚",將巴比倫的猶太人全部送回耶路撒冷,而且還尊重他們的宗教傳統,讓他們修復聖殿,建立一個自治的神權國家。難怪猶太人念念不忘,正是波斯人實現了猶太人重返家園、恢復古國的夢想。  

對於阿拉米人來說,波斯是他們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大救星。伴隨著亞述古國的腳步,阿拉米語文字似燎原的星星之火,開始傳播。波斯為阿拉米語文字提供了施展魅力的大舞臺。汲取埃蘭之精華,波斯最初的文字是楔形文,鐵血大帝大流士在平息帝國內部的動亂後,途經"神仙之地"時,在貝希斯頓石崖上用3種文字記錄其功績以名垂史冊,有楔形的古波斯文,還有傳統而又龐雜的埃蘭文和巴比倫文。但笨重的波斯楔形文書寫需要大量的黏土板,十分不便。在簡潔方便的阿拉米語文字的衝擊下,楔形文便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明智的鐵血大帝便將阿拉米語文字定為波斯的官方語言。阿拉米語不僅成為文件上跳躍的美麗符號,而且還成為整個帝國最漂亮最動聽的語言。統一的語言不僅是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阿拉米人至尊的文化瑰寶,世界文化寶庫中獨一無二的珍品,偉大的波斯不愧是阿拉米人心中的大救星啊!  腓尼基雖被併入了波斯帝國的版圖,但腓尼基商人卻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內陸貿易區。不僅如此,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與希臘商人競爭時,波斯一次次把腓尼基商人從商戰的泥潭中解救出來,並給予支援。腓尼基人對此投桃報李,將其所有的戰艦作為禮物貢獻給波斯,使波斯帝國由陸上王國一躍又成為海上強國。

埃及人的剋星  

波斯帝國不願放過任何一個有價值的目標。征服的快感和勝利的喜悅帶給他們的是永遠不知滿足的野心。  

公元前525年,波斯覬覦已久的文明古國埃及終於被征服了,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波斯王以高壓政策統治文明聖地的埃及人,苛徵重賦,虐待僧侶,詆譭埃及人信仰,使埃及人民飽受異族統治的苦難。但埃及人並沒有屈服於現狀,而是在波斯王遠征時,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但是,埃及又一次成為波斯口中的美食,埃及的權貴們被波斯王玩弄於股掌之中,埃及的法老和重臣被波斯王集中在空地上,目睹自己的女兒們都穿上奴隸的服裝去挑水,兒子們從他們面前走過趕赴法場。

法老們撕心裂肺的哭聲哀號震天動地,而一旁的波斯王卻手舞足蹈,這讓埃及人蒙受何等的恥辱呢?波斯王又犯下了令人髮指的罪行——刺死了埃及人祭祀的神牛阿庇斯。儘管後繼的波斯王以溫和的手腕對待埃及人,但對埃及人尊嚴的踐踏和神靈的褻瀆,已成為埃及人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公元前404年,埃及人終於擺脫了波斯人的統治,贏得了尊嚴,獲得獨立。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強敵口中的美味佳餚  

世間的萬物有時也處在一個奇怪的食物鏈之中。對於波斯而言,就是如此。一直所向披靡的波斯也無奈地扮演了一回捕蟬的螳螂,最後卻成為黃雀的美食。  波斯所向披靡,成為歐洲霸主的野心隨著帝國的強大而日益膨脹,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王者的腳步。自公元前5世紀以來,波斯王親自率兵,把征服的腳步邁向了古希臘的土地,並不斷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藉口,歷史也毫不吝嗇地給予波斯一個征討的理由,米利都動亂遂成為希波戰爭的導火線。但同時也把波斯送上了一條不歸路。

公元前500年,在波斯野蠻征服嚴重威脅到古希臘半島各城邦的安危的這一背景下,愛奧尼亞的米利都發生了動亂。米利都向希臘各邦發出求救,古希臘的眾多的城邦由於畏懼波斯不敢出手相助,而雅典和愛斯特里亞城邦在民族情節的驅使下,派軍援助米利都,拉開了希波戰爭的序幕。

橫跨歐洲的波斯帝國,是各民族的救星還是宿敵?

結語

從公元前492年開始,這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拉鋸戰,經過馬拉松戰役、溫泉關血戰,再到影響深遠的薩拉米海灣之戰,歷時近50年,希波雙方最終於公元前449年締結和約,以古希臘的勝利和波斯的失敗而落下帷幕。波斯從此由盛轉衰。再也不復之前的輝煌了。

參考文獻:《波斯帝國史》《世界帝國史話:波斯帝國》《伊朗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