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有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會了解一些農村生活場景,在農閒時期,大家往往會在村口屋後拉家常,聚在一起說說村裡新鮮事,回想起以前的農村生活,雖然不像現在這樣方便,但是鄰居之間相處還是很和睦的,很享受那種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時光。

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也會有很多趣事發生,每到夏天,小夥伴們都會一起到田間河堤去捉蝌蚪,路過田間地頭,鄰居奶奶都會把自家地裡面種的小甜瓜送給我們,在農村,除了好玩外,也能學到很多課外知識,尤其是一些野草野花的藥用價值,一些民間神話傳說,最主要的還有一些俗語。

在農村,一般到了五、六十歲的年齡段,大都是有了孫子、外甥的人,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輩分的,這些人人經歷的大半輩子,懂得俗語也是比較多的,也很喜歡唸叨些俗語,像鄰居奶奶每次和別人鬧不愉快是,都會念叨“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只是這句話具體是說什麼呢?

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先來看一下這句“五十望人三不爭”,人到了五十歲,就逐漸步入了晚年,無論身體還是事業都應該到了上限,這時候自己的子女也都長大成人,能夠自立門戶,這時候自己也能退居二線,不用那麼拼命勞累了,沒事可以帶帶孫子孫女,這時候面對一些事情就要看開些,不要再像年輕人一樣衝動,血氣方剛。

所謂的三不爭也就是不爭權力,不爭地位,不爭錢財,不過小編覺得這三不爭應該是泛指,不單單是說這三種情況,應該還包括其它方面,反正就是希望人到了50歲之後,能夠對一切放寬心,不要有憂慮,自尋煩惱。

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六十望棺三不有”是說人到60歲的事情,記得以前在農村,有些老人家裡會放棺材,這些老人多半都是年過60,且子女不在身邊,60歲又被稱為花甲,到了60歲,人生是真的到了下半段,何故時候看到棺材,應該做到三點,一是不要有恐懼,二是不要有後顧之憂,三是不要有悲傷。

不過這裡應該三也是量詞,除了上面的三種心態不要有之外,應該還包括其它方面,總之人到了60歲,對世間萬事萬物應該都看淡了,見慣了大場面,內心早已是波瀾不驚,能夠樂觀的去面對日後的生活。

當然這句話是以前經常聽家中老人唸叨的,以現在的眼光看有點落後,畢竟五、六十歲還能幹一番大事業的大有人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過這句話也只是說的是大部分的自然現象,希望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關於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