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南朝宋時的文學家劉義慶著的《世說新語·傷逝》中,講了一段“喪子之痛”的故事。其中有句名言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這個故事講的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的兒子萬子死了,他的好友、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的兒子山簡前去弔問。看到王戎如此傷心欲絕。山簡說道:“不過是一個懷抱中的孩童罷了,你怎麼就悲痛到這種程度!”王戎答道:“聖人超然物外、不為情所困,世俗之人為名利所困,顧不上情;情有所鍾,也就是我這樣的人罷了。”山簡被王戎的至情感染,益加地替他感到悲痛了。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句話誠可謂是至情至性。魏晉的一幫名士們熱衷於“玄學”、“清談”,講究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後世多譏之為“好黃老,語多虛無,不切實際”。其實,我個人到覺得,他們這些人是蠻率真、可愛的人。像嵇康的傲骨凌雲、灑脫不拘,阮籍的狂歌當哭、放浪形骸,劉伶的嗜酒佯狂、任性放浪等,都令人心馳神往,恨不得與之醉酒當歌、促膝長談。

如王戎這樣“苟媚取寵,熱衷名利”之徒,已能說出:“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樣至情至性之語,可見“魏晉風流”,果然名不虛傳!

古人云:上等人忘情,中等人鍾情,下等人薄情。而人和世間萬事萬物一樣,也在不停變化。我們自己究竟是忘情、鍾情,還是薄情?誰又能說得清楚!

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