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維摩詰經》,學做事態度

維摩詰是一位居士的名字,他是居住在毗耶離城的一位在家菩薩,相傳他是金慄如來的化身。為教化眾生,常常以疾病形態示眾,為了傳播佛法,他也常常深入到各種人間場景中去,甚至包括酒館等地。維摩詰辯才無礙,慈悲方便,受到居民們的愛戴。

有一次,維摩詰生病了,他心裡想著:怎麼佛祖也不派人來看我?

這個念想一動,佛祖就知道了。

佛對座前的弟子們說:維摩詰生病了,你們誰能代表我去看望一下他?

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沒人響應。

佛只好自己點名。沒想到,一連點了十幾個弟子,甚至還有菩薩,都告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只不過是代表佛去看望一下生病的維摩詰而已,為什麼大傢伙紛紛表示自己不堪此任呢?接下來,每個被佛點到名的弟子,都講述了一段自己與維摩詰的故事。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點便是:維摩詰居士的智慧辯才很高,每個被他點化過的佛弟子,都深深折服。也因為如此,不敢再去會見維摩詰,生怕再次討論起佛法來,自己不是對手呀。

在佛弟子中被稱為“智慧第一”的舍利佛說:有一次我在樹林中打坐,維摩詰居士路過,對我說:所謂禪坐,不必拘泥於形式上的靜坐,甚至連打坐的念頭也不應該有,才是真正的靜坐。

關於何為禪坐,維摩詰一番論證說完之後,舍利佛默然而止,啞然無對。

在佛弟子中有“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也講述了一段他與維摩詰的故事。有一次大目犍連為居士們說法,維摩詰對他說: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

一番論述講完,大目犍連也無話可說了。

在佛弟子被譽為“苦行第一”的大迦葉也對佛說: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大迦葉曾經在貧民區裡乞食,維摩詰批評他說:大迦葉,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從貧乞,住平等法,應次行乞食……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

毫無疑問,從那以後,大迦葉再也不勸人修習聲聞小乘之道了。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最後,佛問文殊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文殊菩薩回答: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以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聽到文殊菩薩這一段,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才是做事該有的態度呀。

果然,聽聞文殊菩薩願意去探望維摩詰居士,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原本不願意來、不敢來、不能來的,都跟著來了,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毗耶離城。大傢伙都不想錯過一場精彩的佛法對決,更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想起剛讀大學時,老師對我們說:要多讀書,多讀書,才不會總像個傻子似的聽不懂別人在做什麼。可能一開始的確只能像個傻子似的站在一邊,聽別人說,既聽不懂,也插不上嘴;後來自己讀書思考,慢慢的,就可以大智若愚了。

自己不懂的知識,聽聞別人講,便是學習精進的機會。

果然,文殊菩薩與維摩詰一見面,便開始討論佛法了。每一句都帶著禪機——

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

《維摩詰經》中有一句話非常有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句話讓人想起王維的詩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