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地樓市鬆綁政策幾日遊就下線?因為政策本身鼓勵增加槓桿

一場疫情可以說是讓樓市的地位又回到了往日的高點。隨著各地經濟下行壓力的增長,樓市的利好政策開始逐漸出臺。但是不少地區的政策卻未能頂住輿論的壓力,過了兩日就被匆匆退回了。這種鬆綁政策幾日遊的現象也是非常讓我們覺得樓市調控政策的調整過於兒戲了。

為何多地樓市鬆綁政策幾日遊就下線?因為政策本身鼓勵增加槓桿

編輯 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近日,荊州出臺政策首付不低於20%是大家最關注的一條政策。再配以媒體宣傳尺度最大等標題之後,政策出臺不到兩天就夭折了。當前已經有眾多的政策因為輿論而夭折。而這些諸多政策也有很多相同點。這個相同點就是刺激購房者加大槓桿買房。加槓桿最終就無異於炒房,所以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之下,這些政策註定走不遠。而這一類“急中生智”的調控鬆綁政策也絕不會就此消失,後續也會有其他城市試圖從這一缺口鬆綁樓市。

為何多地樓市鬆綁政策幾日遊就下線?因為政策本身鼓勵增加槓桿

編輯 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當前通過樓市來刺激經濟的趨勢其實很明顯。不少城市也正陷入了“危機感”當中。因此出臺一些短線有效快速的政策是不錯的選擇。而在選擇之餘這些政策的目的性也太過明顯。貸款買房加槓桿是最快實現購房的辦法。但這些辦法的副作用太大。例如荊州的政策就是在刺激首套房降低首付的同時還刺激了多套房的首付下調。可以說幾乎所有鏈條上的購房者都降低了直接購房的壓力。這是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樓市快速向上發展的。

不論調控政策如何定,都不能簡單地通過槓桿來解決樓市的現有問題,也不能簡單地說只要能讓房子賣出去就可以不惜犧牲其他代價。房地產是要發展,是要刺激經濟,可是房地產起到的也只是輔助的作用,並不是直接的作用。如果搞錯了這層關係,那麼錯就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