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往事:為善自有連環報!客家人入川舊事

古籍往事:為善自有連環報!客家人入川舊事


清乾隆三十幾年的時候,福建汀州寧化縣(今屬三明市)客家人徐運初因父母雙雙生病耗盡家中財產,徐運初夫婦都是孝順的人,最後實在沒辦法連兩畝多山地和六分竹林也賣掉了,幸虧學得一些做染料的技術自此落在染坊幫工才好維持家中老小生活。

徐運初為人誠實做事勤快,染坊的當家舒二公很是喜歡他,時間一久除了染坊的事情外把家裡大大小小的要事也交給他辦理。

這個舒二公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經常咳嗽氣喘,有幾回差一點就撒手人寰。三房夫人和幾個子女見此便明裡暗裡的插手一些財產上的的事情,偷的偷,拿的拿,藏的藏,本來好好的一家人慢慢變得明爭暗鬥,搞得是烏煙瘴氣。

等到舒二公死後不到半個月,大房和二房便聯手把三房周氏母子三人趕了出來,只給了母子三人幾擔稻穀。那周氏父母早亡只有一個哥哥叫周紹良,這周紹良是個養馬替人運貨的駝夫,常年在外幾乎很少回家。周氏母子三人帶著稻穀回到孃家苦無所依,想做點什麼事情吧又因兩個孩子太小時時需要照料,兒子才五六歲,小女兒兩歲多,所以吃穿用度全靠那點糧食去換,沒多久就接不上炊了,附近一些地皮惡霸也藉機時常欺凌,徐運初夫婦心善常過去幫助接濟,但常常前腳送東西,後腳就被人強奪了去,為免母子再受欺負徐家夫婦便把母子三人接到了徐家,一直接濟到周紹良回來。周氏兄妹感念徐運初夫婦的恩情就讓一雙兒女認他們做了契爺孃(義父母)。後來周紹良帶著妹妹去了外地,雙方便斷了聯繫,聽說是幫著找了人家讓妹妹改嫁了。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徐家出了一件大事,徐運初的長子徐常鳴的兩個兒子在村中玩耍時被一個外地貨郎騙走了,徐家心急如焚,全家出動四處尋找,耗時大半年幾乎用盡所有積蓄依然渺無音訊,周圍親友不忍見這一家因為此事傾家蕩產紛紛前來安慰勸阻,徐家眼見無望也一天天愈加灰心起來。

就在徐家傷心無奈到就要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收到了周紹良託人送來的一筆錢,周紹良久在外地但一直感念徐家對妹妹的恩情,偶然聽說了此事後立即將自己多年的積蓄託人送了回來。徐家此時找人心切也顧不上推辭,拿了這筆又重新點燃了希望,又便迅速開始了四處尋找,三個月後終於在江西一個雜耍班把人找了回來,雖然錢財耗盡,老老少少抱頭痛哭,可總算一家團圓了。

由於此番緣故,徐家又陷入了貧困,遇上第二年早旱晚澇便愈發舉步維艱,乾隆五十二年(1787)冬初,徐運初收到表弟林秋富來信,林秋富一家此時已經遷移四川十幾年了,在隆昌縣(今內江隆昌市)做蠟燭生意,得知徐家困難便邀請他們舉家搬到隆昌來,又告訴徐運初現林家已在隆昌有地二十餘畝,收成還可以,若徐家搬來可分幾畝耕種,保一家老小粗茶淡飯不成問題,徐運初一家商量後便咬牙決定舉家搬遷。

徐家老少即走江西穿湖南到了晃州(今湖南省懷化市新晃縣),本來以為非富非貴,賊人是看不上的,只不過餐風露宿辛苦一些罷了,不料又在晃州出了事,徐常鳴那兩個被拐後解救回來的孩子似乎絲毫沒受一點影響,極是頑劣活潑,經常四處亂跑不聽教喚,本來徐家是與其他人結伴而行的卻因為這兩個熊孩子亂跑漸漸落了單。

這一落單可不好,怕什麼來什麼,果然就被土匪圍住了,將一家綁了起來送到山上去,這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世人誰不曾聽過土匪的殘忍?落到土匪手裡對男人來說那可能還好點,徐運初的老婆好幾十歲了也不怕,可是徐家長子徐常鳴的老婆才二十幾歲啊,況且還有兩個小孩,想到此處徐家人莫不心驚膽戰,除了兩個不懂事的小孩,大人嚇得個個面如死灰,便是被土匪捆拉推搡著走起路來也是兩股戰戰抖若篩糠。

徐家人被帶到山上先是被搜刮殆盡,然後拷打逼問,由於語言不通,那土匪說的徐家聽不懂,徐家說的土匪又聽不懂,土匪便住了手,將徐家關在一個石洞裡。待到第二天洞外鬧哄哄的,來了幾個人用不同的方言訊問,徐家答了一些話,忽然後面擠出一個青年來盯著徐運初,看了半天用汀州話大叫徐運初“契爺”,徐運初還愣了一下,那青年便提了舒二公及周紹良兄妹,徐家人這才想起來,原來這青年就是舒二公與周氏的兒子名叫舒應才,只是十好幾年不曾相見已與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

舒應才將自己與徐家的淵源向山上的人做了說明,原來這綠林山匪卻也是講嗯義的,便把徐家人都放了出來,把東西也一併歸還了,舒應才與徐家說了這十幾年的情況。原來,當年周紹良帶著妹妹母子來到了湖南,經人介紹嫁給了晃州本地的一個鐵匠,一家人也算是安安穩穩的,後來周氏與鐵匠又生了一個女兒,舒應才原本也是跟著鐵匠學手藝的,但鐵匠覺得這行太辛苦便將舒應才託付給一個獸醫學藝,這個獸醫跟這附近的綠林山匪幹系很深。此地既是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人很多,刺探盯梢拷問套話都需要一些會各地土話的人,也是因此舒應才便也加入了進來,不料竟因為這個機緣卻在這裡遇到徐家。

在舒應才的百般執意下,徐家人便跟著去鐵匠處見了周氏,那周氏極是念得多年前的恩情,對徐家眾人相待如至親一般,令徐家老少很是感動,這是其一,要說這天底下的事情有事真是巧的不能再巧了,徐家次子徐常聲與周氏大女兒舒細妹也是一見雙歡喜,雙方便把親事也定了,周氏和鐵匠考慮到徐家疲在路途就一切從簡什麼都沒要便把女兒嫁與了徐家。徐家在晃州住了十來日,實在是趕路心切,辭別了依依不捨的周氏和鐵匠,一家帶著舒細妹高高興興的上了路。

徐家到了隆昌後先是借表弟林秋福的田地務農,兩個兒子農閒學習做蠟燭,沒過幾年攢了積蓄便在富順買了地,徐常聲與舒細妹還在街上開了鋪面。

這段故事記錄於《徙路雜葉》,清嘉慶四年己未(1799)富順人鄒慶彥所作,共分《徙難》《路聞》《雜記》《文葉》四冊 ,因為鄒慶彥祖籍嶺南的原因所以記錄了許多廣府人和客家人千里入蜀途中的故事。

點個關注,分享更多古舊書畫修復中發現的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