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句古老的諺語從古至今,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它的作用。

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顧廷燁(馮紹峰 飾)與明蘭(趙麗穎 飾)最終結為一對親密無間的夫妻。然而他們在此之前,都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感情之路,這段感情路中出現的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因為他們的親身經歷都應驗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這句老諺語。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1、顧廷燁不相信朱曼娘心懷不軌

顧廷燁在外闖蕩的時候,看到朱曼娘被壞人盯上,路見不平,於是救下了她。之後朱曼娘以孤苦伶仃為由糾纏著顧廷燁。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顧廷燁漸漸對她產生了感情。

當顧廷燁嚮明蘭的好閨蜜餘嫣然提親之後,眼看著婚事就要塵埃落定了。朱曼娘去鬧了太師府,而且還請餘嫣然喝妾室茶,甚把餘老太太氣得吐血。朱曼孃的一番行為把顧廷燁的婚事攪黃了。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對於朱曼孃的一舉一動,明蘭看得很清楚。她覺得朱曼娘一直在耍手段為自己謀劃,而對別人不管不顧,因此認為朱曼娘不是一個好人。明蘭在與顧廷燁見面時,對顧廷燁說朱曼娘不見得是一個好人。可不管明蘭怎麼解釋,顧廷燁總有理由去理解朱曼娘,併為她辯解。

後來在常嬤嬤對朱曼孃的屢次懷疑之下,顧廷燁才試著觀察朱曼娘,並在最後看到了朱曼孃的為人,同時也證明了明蘭的看法是正確的。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顧廷燁是如此通透人情,又深諳計謀的一位才子,卻沒有看到朱曼孃的真實面目,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他是“當局者”。顧廷燁一直以為朱曼娘是出身卑微、柔弱無力的一個人,畢竟朱曼娘與自己日夜相伴,又是自己的未來妾室,自然很難去相信朱曼娘不是好人。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顧廷燁在做出判斷朱曼娘為人的時候,帶有主觀意見,無法從客觀角度出發去思考。明

蘭是“旁觀者”,沒有對朱曼娘懷有任何的偏袒傾向,因此在看待這件事上比較客觀,所以能夠識別朱曼孃的為人。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一次印證。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2、明蘭不相信顧廷燁“明皇楊妃”的說法

明蘭和齊衡都是對方的初戀,兩人當初有著一段真摯感人的愛情故事。但是在邕王妃以明蘭和盛府的存亡,逼迫齊衡娶嘉成縣主時,他屈從了,因此也就辜負了他們兩人的愛情。

當明蘭聽到齊衡與嘉成縣主定下婚事之後,傷心得走路都摔倒了一次。在祖母的一番引導之下,明蘭才從這段感情中走了出來。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明蘭與齊衡的這段感情結局,正應了當時顧廷燁的看法。顧廷燁曾經對明蘭說,她與小公爺的感情可能會像唐明皇與楊貴妃那樣。唐明皇身負天下大任,當出現重大變故的時候,無法保證與楊貴妃的愛情得到美好的結局。就像作為齊國公府獨子的小公爺,他沒有辦法將齊府的未來置之不理,也就沒辦法堅守與明蘭的愛情。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當顧廷燁將齊衡與明蘭比作明皇楊妃時,明蘭始終沒有相信。明蘭是一位擁有遠見卓識的才女,卻不能看透兩人感情的方向,為什麼?因為她是“當局者”。

明蘭與齊衡相愛得太深,齊衡對她許過此生必娶她的諾言,相愛的兩個人又怎麼能夠清晰地看待問題呢?作為“當局者”的明蘭看不出問題,可“旁觀者”顧廷燁卻可以。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當失戀的明蘭把齊衡送給她的瓷娃娃,託顧廷燁還回給齊衡時,對著顧廷燁微笑了一下。顧廷燁不解,忙問何事可笑。明蘭若有所思地說道:

“當初我對你說,朱曼娘不是個好人,你偏不信,我怨你笨。那一日在侯府,你拿齊衡和我,比作明皇楊妃,我也偏不信。如此看來,是我們太笨、太蠢了,都聽不進去話”。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明蘭與顧廷燁犯了同樣一個錯誤,那時的他們都沒有認真考慮對方的話,總覺得別人的觀點有誤,而自己以為的才是對的。因為他們都深陷當局,顧廷燁沒有清晰地判斷朱曼娘是否真的不是好人,明蘭沒有理智地思考明皇楊妃是不是她與齊衡的結局。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3、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人生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借鑑顧廷燁與明蘭的親身經歷。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作為“當局者”,就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反思自己的立場,客觀地看待問題,如此才能獲得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顧廷燁與明蘭在面對感情時,都犯下了一個同樣的錯誤

因為,當兩個人的觀點不一致的時候,總有一個是錯誤的,我們不能總以為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因為自己是當局者。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慎重考慮旁觀者的話語。因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