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如此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你,一定要远离“低配生活”

我们常听父辈们教导,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这句话常常听到,对吧?

当然他们很清楚,不希望你们的生活像他们一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这个想法也没毛病吧?

你听我说:“大手大脚”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可被选择中的一种可选择的生活。

前几日回到老家,几乎一大家子人都在,聚会桌上舅舅和爸爸说起表弟的生活。

“咱家衬啥呀”(就是家里没啥实力的意思)老舅半口酒下去,都来不及夹一口菜,空中摇摆的筷子增加着他的情绪渲染。

“这小兔崽子,开出租做滴滴,成天想着做甩手老板,非得雇人开,咱们自己开,自己赚这个钱不好么?”

我问坐在旁边的表弟:是不是做滴滴不赚钱啊?

“主要是你付出的和收入的不成正比”表弟讪讪的说

是啊,身边也有朋友在县级市开车,确实不赚什么钱,在大家交流下来就是给自己消磨时间找点事做了。根本不赚钱。

我的老家在东北一个没落的重工业城市,人口净流出非常严重,几乎高中一个班1/3的同学都在外地,重点高中的比例更好。所以在这样一个城市赚钱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相信表弟是有野心的,也不愿意将就着做那些消耗时间又不赚钱的买卖。说白了,即使赚钱了,也是自己的辛苦钱,而不是做生意投资赚的钱。

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窘境:

我投资了三十万做了一个小个体户,一个人忙不过来,招了两个员工。每天起早贪黑,担惊受怕,最后年底一盘账,赚了十万块,心里窃喜。春节了,回到老家的时候腰杆也硬了起来,仿佛做个三年就是一部奔驰E级轿车呀。

当然了,这种状况对于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那还好,毕竟不做这个自己做别的也差不多这样,而且相对还没有那么自由。

其实那样一笔账很容易算:

30万年化5%的理财,就是1.5万。

自己可以像做老板这么拼,如果你给自己这样的老板打工的话,要不要给自己开10万一年的薪资?

那如果这么一算是不是每年亏1.5万?

我曾经也不信这样的算法。我总对自己说,我们是有品牌积累的,我们锻炼了团队,我们得到了培养和教育。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他妈的不是!!!

做好了,你的员工会走。

做不好,你的员工会走。

在当今的社会氛围里,年轻人要么《王者荣耀》,要么《荒野求生》,他们不工作和啃老天经地义的,他们会在乎你那点工资?

那你告诉我,你剩下什么了?

好吧,我们回过头来,来看看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条创业路?

当然了,首先你要看得进去我说的,而且深有体会,那么接来下你才会读懂我要说的话。

我来告诉你,你这样愚蠢的选择,就源自于:“低配思想”和“低配生活”

那如果有共鸣,我想你也是一个创业者吧?或者你有激情向前的梦想……

但凡有共鸣的,一定生意没赚到钱,或者工作的你闷闷不乐

但是,回想一下,你这个工作或者事业,在当初你获得的时候是不是成本很低?

就像在拼多多9.9包邮了一个充电宝……

就像99元去了一趟新马泰,或者港澳台……

就像999元买一部七手的夏利……

当这个获取成本低于普遍行情的时候,你会心生愉悦,这个愉悦感持续的时间不太长,但它确实有,这个咱们不能否认。

最先获得的愉悦很快就在日后的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这种感觉就像我有一个男同学20岁就生了第一个孩子,而他老婆当年才17岁。我相信凭借年轻时的良好体力和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几年的快乐时光一定是有的。这点我们自愧不如。毕竟人家已经实践出真知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十年前我26岁的时候,我在老家的菜场见到他在卖菜。黝黑的皮肤让人很难相信跟我同龄。其实当年他要是喜欢读书,家里的条件供养他问题不大。说实话城市里的人一般不太爱做这个,但是打小我就发现他对这样的小生意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年他曾跟我说:“你知道吗?一块钱批发的蔬菜,我奶奶卖两块五。”

我现在看来:他的生活就是“低配生活”

低配生活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花钱的低配。我们消耗最低,不买没有用的东西,也不买贵的东西,买东西首先考量的标准是“是否便宜”。对于花钱是这样的态度。大家都听过,从一个花钱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个人赚钱的态度,对吧?

第二:赚钱的低配。这世界有两样生意最长久,也相对赚钱。一样是有量的生意,虽然每件只赚一块钱,但是我可以每天做一百万个。另一样是有质的生意,虽然我两年才能做一个项目,但是我一个项目可以赚一个亿,对,小目标就是这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