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出處】《資治通鑑·漢紀三十一》

【原文】秀收郎文書,得吏民與郎交 關謗毀者數千章;秀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譯文】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現有自己的官吏與平民的奏章數千封之多,奏章上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內容。劉秀並不察看,他集合全體將領,用火燒燬奏章,說:“使背叛的人安心。”

【解讀】公元24年,代表朝廷在“鎮慰河北州郡”的更始朝大司馬劉秀,在北方王朗政權長期壓制之下,終於站穩了腳跟,並且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取得南欒之戰的勝利,還攻破了王朗政權的首都邯鄲,殺死了王朗。

戰鬥結束後,劉秀檢查戰利品的時候,發現有自己的官吏與平民的奏章數千封之多,奏章上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內容。在權衡利弊之後,他把自己的部下全部召過來,當著全體將領的面,一把火就把這些信件全部燒燬了。

這一招“令反側子自安”,效果十分明顯。

一方面,穩住並拉攏了革命隊伍中的中間派,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彰顯了劉秀不計前嫌、信任下屬的胸襟,進一步打造王者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奔於他。

《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讀歷史最大的好處在於,當我們面對未知情況時,總能在回看歷史的過程中發現類似情況,找到解決辦法。

數百年後,在官渡之戰中打敗了袁紹的曹操,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

操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曰:“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資治通鑑•卷六十三•漢紀五十五》

面對在袁紹丟棄的物品中發現的手下文武官員與袁紹暗通的書信,曹操看都沒看,說,燒了吧!然後,又很感慨的說了句:袁紹強大之時,我都沒辦法自保,何況別人啊!

《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一千多年後,康熙在打敗吳三桂、平定三藩之亂後,同樣在吳三桂家中也搜出大量朝中官員效忠、討好吳三桂的書信。

面對這些罪證,康熙效仿劉秀、曹操,也是在午門召集群臣,當著那些大臣的面一把火就燒燬了這些書信。這不僅表現了康熙的寬容大度,更表現出康熙的自信大氣,還讓手下這幫人更加死心塌地地效忠康熙。

《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上述三則“燒信安人心”的案例,都有幾個共同點:

一是當時組織正處於危難之時或者正處於用人之際。當老大的尚且難以自保,他更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體會下屬的這種“牆頭草”行為。

二是必須當眾燒、一次性燒。當眾燒是為了寬慰下屬,也是為了警告下屬,否則那些騎牆派怎麼能感受到老大的用心良苦呢。一把燒則表明老大毫無保留、傾情付出,讓下屬徹底地感受到安全感、信任感。

三是燒信後沒有後續行為。當老大的不能燒信歸燒信,燒完之後還繼續對曾經的騎牆派保留追究的權力,或者另想別名追加後續打擊,不能過河拆橋、言而無信。

《資治通鑑》告訴你:水至清則無魚,領導如何裝聾作啞取信下屬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在一個組織中,當好領導,必須要有容人之量、寬人之心

對於一些不想看、不願看、不能看的事情,當領導的就是要裝聾作啞,知道的也當不知道。

現代職場中,已經沒有傳說中的“忠誠”古風。大家的關係,無非是我為你打工、你支付薪水,或者是我藉助你的資源或者能力,你提供另外的交易價值。

所以,大家就是簡單的利益關係,彼此就是平等的價值交換。

僅此而已。

當領導的必須知道,你對手下也是有“信任”和“不信任”的分別,為什麼手下不能對你有“忠誠”和“不忠誠”的投票呢?

所以,燒信

籠絡人心這點事,就有糊塗的智慧,也有清醒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