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文县:舍书乡糜地场村

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文县糜地场村在舍书乡党委、政府与帮扶单位扶持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干克难,真抓实干,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糜地场村与乡政府驻地板石村相邻,平均海拔1500米,辖糜地场、马家湾、刘家沟3个社,有村民81户,286人。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

糜地场村支书陈占银告诉记者,近几年来,糜地场村在经济上和人居环境上有了明显的改观。经济上主要是以发展花椒、中药材为主。基础设施建设上主要是庭院硬化、道路硬化、亮化,有了明显的改观,这几年来村上抢抓精准扶贫机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精神文明这一块村干部平常时间带领党员,走村入户讲一些文明道德,不忘初心,学会感恩,教育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糜地场村新建3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安装健身器材3套;建设文化墙2面,宣传栏2个;硬化村内道路460米,新建防护墙400余米;改建青崖坝灌溉渠2000多米;实施了糜地场村安全人饮工程,新建10立方米蓄水池3个,铺设管道3000余米。新建60平方米卫生室1处,文化室一间,修建扶贫产业路一条,2018年“8.7”暴洪重建22户和维修46户。一桩桩、一件件的惠民工程的建成,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脱贫致富不仅要基础设施完善,还要有产业支撑,让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在乡党委、政府与帮扶单位扶持下,糜地场村大力发展以花椒、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按照“养殖大户+贫困户”和“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种上了花椒、马铃薯、白芷等农作物和中药材。每家每户比前几年经济收入翻了一翻。”村上种植大户马相明说。”

同时,乡党委、政府督促帮扶工作队队员、第一书记,入户对接,与帮扶干部一道落实全村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动态更新,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掌握当前发展的短板、瓶颈,帮助联系户出主意、理思路、谋产业、想办法。积极开展“五想、五问、五评比”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干事创业的氛围。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让村民从精神上脱贫。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该村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精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

该村时刻把村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经济建设,积极为村民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羊”,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同时,推行村务公开,推进农村政治建设,管理不断民主化。村委会实行“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为糜地场村的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该村的发展。

舍书乡乡长谭德军说:“乡党委与政府积极协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通过“3+1”冲刺清零和“5+1” 巩固提升活动,明确了发展思路,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全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经济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也进步提升。在产业培育方面我乡大力发展以花椒、中药材、油橄榄、马铃薯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花椒5000余亩,中药材5000亩,油橄榄5000亩,旱作农业5000亩,通过提质增效,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群众收人。全乡新建了文化广场6处,打造了文化墙78面,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宣传栏;硬化了村组道路27.6公里,新建产业路3条24.5公里,新修村卫生室5个。全乡干部群众勤力同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326户1236人稳定退出,为全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