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鎮】文縣:舍書鄉糜地場村

近年來,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文縣糜地場村在舍書鄉黨委、政府與幫扶單位扶持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創新工作機制為抓手,以幹克難,真抓實幹,無論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糜地場村與鄉政府駐地板石村相鄰,平均海拔1500米,轄糜地場、馬家灣、劉家溝3個社,有村民81戶,286人。2018年實現全村脫貧。

糜地場村支書陳佔銀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糜地場村在經濟上和人居環境上有了明顯的改觀。經濟上主要是以發展花椒、中藥材為主。基礎設施建設上主要是庭院硬化、道路硬化、亮化,有了明顯的改觀,這幾年來村上搶抓精準扶貧機遇,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精神文明這一塊村幹部平常時間帶領黨員,走村入戶講一些文明道德,不忘初心,學會感恩,教育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

糜地場村新建300平方米文化廣場1處,安裝健身器材3套;建設文化牆2面,宣傳欄2個;硬化村內道路460米,新建防護牆400餘米;改建青崖壩灌溉渠2000多米;實施了糜地場村安全人飲工程,新建10立方米蓄水池3個,鋪設管道3000餘米。新建60平方米衛生室1處,文化室一間,修建扶貧產業路一條,2018年“8.7”暴洪重建22戶和維修46戶。一樁樁、一件件的惠民工程的建成,使全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方便村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

脫貧致富不僅要基礎設施完善,還要有產業支撐,讓老百姓的錢袋鼓起來。在鄉黨委、政府與幫扶單位扶持下,糜地場村大力發展以花椒、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按照“養殖大戶+貧困戶”和“種植大戶+貧困戶”的模式,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我們種上了花椒、馬鈴薯、白芷等農作物和中藥材。每家每戶比前幾年經濟收入翻了一翻。”村上種植大戶馬相明說。”

同時,鄉黨委、政府督促幫扶工作隊隊員、第一書記,入戶對接,與幫扶幹部一道落實全村貧困戶“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動態更新,分析產業發展現狀,掌握當前發展的短板、瓶頸,幫助聯繫戶出主意、理思路、謀產業、想辦法。積極開展“五想、五問、五評比”活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增強幹事創業的氛圍。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不僅要在物質上脫貧,也要讓村民從精神上脫貧。抓好思想教育,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該村堅持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精心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一些村民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

該村時刻把村班子成員及黨員隊伍的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圍繞經濟建設,積極為村民出謀劃策,真正當好村民的“領頭羊”,真正為群眾當好家、理好財。同時,推行村務公開,推進農村政治建設,管理不斷民主化。村委會實行“四議兩公開”,讓群眾參與到村務管理中來,為糜地場村的發展建言獻策,共同推動該村的發展。

舍書鄉鄉長譚德軍說:“鄉黨委與政府積極協調,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創新工作機制為抓手,以精神文明創建為導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通過“3+1”衝刺清零和“5+1” 鞏固提升活動,明確了發展思路,創新了經濟發展模式,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通過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全鄉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經濟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的精神面貌也進步提升。在產業培育方面我鄉大力發展以花椒、中藥材、油橄欖、馬鈴薯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花椒5000餘畝,中藥材5000畝,油橄欖5000畝,旱作農業5000畝,通過提質增效,拓寬了增收渠道,增加了群眾收人。全鄉新建了文化廣場6處,打造了文化牆78面,並安裝了健身器材和宣傳欄;硬化了村組道路27.6公里,新建產業路3條24.5公里,新修村衛生室5個。全鄉幹部群眾勤力同心,攻堅克難,真抓實幹,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戶326戶1236人穩定退出,為全鄉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