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1-

第一個故事

前些天,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令許多人在震驚之餘,倍感憂心和痛心。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看得出來,這個孩子非常努力,不能返校的日子裡,對學習絲毫沒放鬆。

可是在他眼裡,所有跟主課成績無關的事,都被視作絆腳石,無論文體課程、還是同學交流、甚至關乎生死、國計民生的疫情。

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那種自私冷酷,隔著屏幕都讓人不寒而慄。

這場疫情,國家經濟一度陷入停滯,大大小小的企業及個人損失慘重;無數醫護人員、軍警日夜奮戰一線,殉職和病倒的消息時有傳來。

截至目前,國內累計三千多人不幸死亡,近兩萬名確認患者在與病毒鬥爭,每一個冰冷數字背後,都有一個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可這一切,在這個孩子心裡,比不過擁有一個長假安靜學習、彎道超車。

第二個故事

2月17日,90後女孩吳尚哲接到媽媽電話,告知在火神山醫院的外婆情況很不好,幾天不吃不喝,拒絕醫護人員的幫助。

醫院通知家人,若有親人來照看,老人興許能重拾求生欲。全家只有吳尚哲是陽性,她當即決定:去火神山,照顧外婆。

火神山醫院裡多是重症患者,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所以這個決定遭到了爸爸的極力反對:“你不能拿20多歲的生命去換外婆90歲的生命。”

然而,在吳尚哲看來,根本無需抉擇:“那是我的家人,我必須去。”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2月19日,她在從方艙醫院轉到火神山醫院前對媽媽說:“媽媽,我一定會把你媽媽帶回家的。”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第三個故事

因延遲開學期間,上海一名高三女生Tracy發動身邊的同伴,成立了一個8國語言的抗“疫”情報站。

隨著疫情形勢擴散海外,外媒的報道越來越多,這群高中生認為應該將防控疫情的目光聚焦全球,把國外的新聞報道譯成中文,供國人參考。

於是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俄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日語的她們,決定在“疫”常時期發揮自己的優勢,當起了“人工”翻譯。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2月7日,一個名為“2019新冠肺炎-全球報道”的中文網站(2019ncptoday.news.blog)正式上線,裡面聚合了路透社、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日本產經新聞社、德國之聲、《科學雜誌》《自然》《共和報》《費加羅報》《解放報》等國際知名媒體和機構的實時疫情新聞摘要,每篇還附上了原文作者信息和鏈接。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如今,這個“零零後”翻譯團在豆瓣、新浪微博上開通了賬號,吸引了更多年輕網友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目前已經成了一個30多人的大部隊。

在疫情面前,這些年輕人的表現竟有“天壤之別”!

有的孩子珍視真情,勝過生命;

有的孩子心懷世界,盡己所能;

但為什麼有的孩子卻將災難視為自己進步的“跳板”,逃避問題的“契機”呢?

思想家呂坤說: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自私自利的孩子,缺乏家國情懷、缺乏悲憫同情,他們越努力、越成功,對這個世界的傷害反而越大。

如果說成績決定孩子走得遠不遠,那麼,品行則決定他走的方向對不對。若方向錯了,走得越遠,後果越嚴重。

有句話說:無知識的道德很可怕,無道德的知識更可怕。

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人生的前提和唯一。擁有知識,卻放縱自己的私慾,只會因其身居知識的高度和地位,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殺傷力,給不如他的人,帶來更惡劣的示範力。

如今,全民重視教育,我們為了孩子傾其所有,買最好的學區房,上最貴的補習班,做最含辛茹苦的父母。

下足心力的智育同時,是否忽略了徳育的重要性?

這也讓人不禁思考,除了成績,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品行?

身教父母做品行端正的示範者

教育家馬爾庫沙說: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休息的雷達一樣注視著你。

父母的品行,是孩子描摹人生藍圖的範本。

全民偶像鍾南山,84歲高齡,身先士卒,至今奮戰在一線;17年前“非典”,他一句“所有重病患者,都送到我這裡來!”至今令人動容。

這份無私無畏背後,是父母家風的真實呈現。

小時候,鍾南山的父親工作很忙,回到家,還有病人上門求診,父親總是不厭其煩,鍾南山說:“爸爸,你沒必要這樣啊!”爸爸說:“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1955年,鍾南山的媽媽聽說他同學家庭貧困,上大學旅費都成問題,雖然自家也相當困難,她還想方設法擠出十塊錢,送給他的同學。

“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一名中學生朋友圈震驚無數家長……

▲青年時期鍾南山一家合照

從小受到父母優質豐足的精神灌溉,鍾南山養成了高貴的品質,澤被眾人,為人敬重。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是父母的品行格局。父母品行不端,才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孩子是一團沒有定型的橡皮泥,父母的塑造非常關鍵。我們要剋制無意識的負能量,用心傳遞正能量。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除了修煉自己的知識技能,更要修煉自己的精神內核。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推遲開學。在這個超長“假期”裡,我們不能讓孩子置身一切事外、只安心讀書,他們需要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付出,體會社會的冷暖,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即使做不了什麼,至少也要心存善念、胸懷感恩。

絕不能因為適應了居家學習生活的節奏,享受到不用早起上學、不用考試等所謂的“甜頭”,就忘記了這些都是建立在舉國犧牲和痛苦之上的自私的快樂。

品與學是人生的兩條腿,只有兩條腿都健康,孩子的人生路,才能走得精彩而穩當。

有朝一日,他們離開父母,背上行囊,才能無懼跋山涉水,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走向一個又一個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