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關門預付費糾紛不斷 多部門聯合開展風險排查

商家跑路,消費卡、預付費的錢打了水漂……近年來這樣的消費糾紛層出不窮,特別是疫情期間,多地服務機構經營受挫,資金鍊斷裂,被迫關閉門店,導致預付費消費糾紛凸現。近日,商務部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將建立單用途卡髮卡行業和企業風險監測機制,開展風險排查,會同銀行等金融部門,嚴格執行對預付資金的存管要求。同時,加大幫扶力度,助髮卡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受疫情影響,多數經營者都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一方面經營者延遲復工甚至無法復工,另一方面消費者出於安全考慮減少了大部分消費活動。持續性的支出大於收入,對經營者的資金鍊而言是巨大的考驗。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已為監管部門和廣大消費者敲響警鐘。

健身房和教育機構都是預付費消費糾紛的“重災區”。僅2月份以來,全國有數十家教育培訓機構因關停、不返還消費者預交費被投訴,其中不乏知名機構。中國消費者協會不久前公佈,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其中,合同問題投訴量為35260件,培訓服務類預付費糾紛成為投訴熱點。

准入門檻低、存管資金監管不力 消費者維權難

那麼,預付費消費糾紛究竟該如何依法管、由誰管?目前,按相關文件,單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商務部,多用途預付卡的主體監管部門是中國人民銀行。不過,這兩個部門都沒有基層執法力量,消費者遇到問題還是得找市場監管部門。然而,市場監管部門是進行事後監管,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只能盡力找商家調解,如果商家失聯,他們往往也無能為力。即便是訴諸公堂,消費者也很難在短期內追回自己的預付款。

當前,預付費消費市場難以規範管理的痛點在於市場準入門檻低,大量規模小、資質差的經營者湧入營銷行列,導致市場主體身份複雜、良莠不齊。而作為防範措施之一的“企業備案制度”一直形同虛設、難以發揮作用。

2012年9月頒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髮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辦理備案,規模、集團和品牌髮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是否備案、存入存管資金,基本都靠髮卡企業自願自律,資金使用情況也無法做到跟蹤監管。

加強市場監管 強化事前消費者資金安全保障

那麼該怎樣做才能確保預付卡消費安全?有關專家認為,我國現有法律主要強調對消費者的事後救濟,應通過更加完備、嚴密的規定,強化事前對消費者資金安全的保障。目前預付卡的管理辦法僅適用於企業法人,有必要將個體工商戶也納入規範範圍,建全分類監管機制。應針對髮卡主體的資格、經濟實力、管理人員資信等情況進行嚴格規定。

同時,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預付費消費的監管力度,嚴格篩查經營者備案情況,把髮卡主體資質審核、經營狀況及風險提示、失信懲戒信息等打通,及時向消費者公佈和預警。此外,還應嚴格落實好資金存管制度,以便出現糾紛後,可解決消費者退款問題。

商務部發文 將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風險排查

針對近期頻現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糾紛,商務部辦公廳也積極應對,下發了《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在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積極有序推進商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提高工作前瞻性,制定應對方案,防範化解風險,紮實做好單用途卡各項工作。具體措施包括:

開展風險排查。建立單用途卡髮卡行業和企業風險監測機制,及時掌握轄區內髮卡企業經營動態。針對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不同行業的特點,梳理髮卡行業和企業兌付風險先導指標。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大幅折扣髮卡、存管資金異常變動、停止報送業務數據、重大負面輿情等各類風險信息。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建立異常髮卡企業名單制度,摸清風險底數,力爭把風險控制於源頭、化解在早期。

加大幫扶力度。積極向髮卡企業宣傳復工復產復市和促消費等相關政策,鼓勵髮卡企業增強信心,用足用好各類政策措施,儘快克服當前困難,恢復正常生產經營。推動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做好行業自救,加強行業自律,針對預付卡領域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靈活多樣的紓困和解決措施。鼓勵資金存管銀行等金融機構合理增加對髮卡企業的金融支持。支持企業積極創新營銷方式,完善用卡服務,增強客戶黏性。

加強協同監管。會同銀行等金融部門,嚴格執行對預付資金的存管要求,防止企業違規挪用存管資金。針對問題突出的行業或企業,基於客觀實際,適度增加檢查頻次,對假借疫情影響,違規開展單用途卡發行和服務等行為的,加大執法力度,震懾違法行為,避免形成“破窗效應”。同一髮卡經營者在多個地區髮卡的,由登記註冊地相關部門牽頭做好相關工作。鼓勵有關地區建立區域協同監管機制。

強化問題處置。加強輿情監測,及時處理各類舉報、投訴,避免形成負面輿情事件。推動有關部門或消費者組織發佈消費提示、預警信息。完善風險處置和應急預案,及時向本地黨委和政府報告重大風險隱患,加大協調處置力度,防止形成群體性事件。對因疫情影響產生的消費糾紛,配合有關部門推動當事人妥善協商解決或訴諸司法救濟。對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的,及時向公安部門移交問題線索,配合開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商戶關門預付費糾紛不斷 多部門聯合開展風險排查

(來源: 青島新聞網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社融媒體中心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