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站在普通人中最高貴的做法,即使最落魄最低谷

立、行、坐、臥,成就高貴人生。


老祖宗的忠告,站在普通人中最高貴的做法,即使最落魄最低谷

任何美麗都是自己經營的結果,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

無論是在傳統的中國,還是在現代的中國,或者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講禮,講悌道。我們從觀察一個人是不是守禮,懂禮,尊禮是不是講悌道。就基本可以看出他有沒有家庭教育,基本上可以判斷出他在社會上,人群中是否受到歡迎,是否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在人群中你要講悌道,你就要首先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這是古人講的坐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

立如松就是像松樹一樣挺直,堂堂正正的做人。有的人無論是站還是坐都在抖腿,這在現實生活中的常態,就連小孩子有時候也在抖。這不僅是不禮貌,比如別人和你在床上坐著,你抖腿連床也在哆嗦抖腿也會讓旁邊的人非常的煩躁。你要做賊心虛,你要是時常被罵,你確實很難立如松,因為你的內心缺乏自信。

有的人往那裡一站就是一表人才,中國以前在觀人時叫做望氣。看看你的氣質身上散發著是匪氣流氓氣,還是修行人身上的道氣祥和氣,還是讀書人身上的書卷氣,還是樸實農民身上的清新山野氣。又或是知識分子身上的迂腐氣。你可能還看到霸氣,惡氣,賊氣,鼠氣。有攻擊性外貌的人,有平和眼神的人,有身體較弱表情卻奇異的人,也有外表乾淨內心險惡的人。清朝的名臣曾國藩就有這樣的一個習慣,當你去見曾國藩的時候,他先要愣愣的看你一會兒。他是在望氣。我也常常有這樣的一種習慣。

老祖宗的忠告,站在普通人中最高貴的做法,即使最落魄最低谷

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氣色吧

走路的時候叫做行如風。這可不是讓你走路像颳風一樣。正確的要求是挺胸抬頭,步伐並不匆忙,但卻很輕盈。輕盈的腳步代表了心情的愉悅和內心的自在。猶豫不決的人不會行如風。悲觀絕望的人不會行如風。大難臨頭,東窗事發也不會行如風。

中國從清朝才有了比較正規的床,古人大多是席地而坐,唐朝才開始有了較矮的桌椅,坐在地上就像現在日本韓國一樣盤著腿坐,也就是修行人的那種打坐的樣子。盤腿一坐就像古代的大鐘。鍾是穩定的安靜的。有修行的人往那裡一坐,你看著他,你的內心都有一種安靜的感覺,而且還頓生敬慕之情。其實在醫學上說,盤腿坐著可以改變血液的循環方式,有利於你安靜下來,更有利於你反省自己,或者是參禪悟道。當然這樣的話不能反過來說,修行必須打坐,這樣說就成了一種執著。這也是很多開悟人說的話被其他人誤解的原因,因為其他人不由自主的反過來想。

最後講的是臥如弓。兒童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是一個弓形,出生了的小孩你觀察他還是一個弓形,但有的小孩是個大字形或者是趴著睡。這兩種方式我是睡不成。我觀察我的兒子和女兒,我認為趴著睡你會更有安全感。你的身體正面都壓在了身子下面,後背就不管了。睡成大字兒了,我認為和性別有關,男孩子會睡,睡成大字,弄個尿不溼,總是不舒服。男人總是開放的。女兒年齡小總想吃奶,抱著媽媽更安全,所以女兒總是弓著睡。

弓著身子睡,還有一個問題是向左還是向右?我們去過民權縣的白雲寺,那裡有一尊臥佛。所有的臥佛都是向右的,因為心臟在左邊最好不要壓住。我睡覺時總是想靠著牆睡,這樣比較安靜也可以避光。說到這個白雲寺。他的故事很多,順治皇帝在那裡修行。、那裡還有個鐵鍋槐。這座寺廟原來的規模非常大,是建在黃河邊,現在黃河改道,寺廟的規模也非常小。有時間大家可以去看看。我認為那裡有些神氣。

你真的做到了,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你在人群裡頭就叫做鶴立雞群。這又是一個典故,說的是竹林七賢當中的嵇康的兒子嵇紹。說的是嵇紹氣宇軒昂,鶴立雞群。站在普通人當中顯得高貴。

老祖宗的忠告,站在普通人中最高貴的做法,即使最落魄最低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