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韵学研究著称于世

他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韵学研究著称于世

清代学者中,研究《说文解字》的很多,但比较出名的是所谓“四大家”,即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段、王的名气很大,后面的朱骏声其实贡献也很大,只不过光芒被掩盖了而已。下面就简略介绍一下朱氏的生平和学术贡献。

朱骏声,字丰芑,号允倩,江苏吴县人。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读即通晓,时有神童之誉。“十五冠群试补府学生”,并拜在大学者钱大昕的门下。当时,钱大昕为有这么一个学生感到很高兴,曾说:“衣钵之传,将在子矣!”

但可惜的是朱骏声后来一直科场不利,郁郁不得志。因为他在民间名气比较大,就在江苏巡抚张师诚那里做过一阵子幕僚,然后四处教书,主持江阴、吴江、萧山各书院。

他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韵学研究著称于世


朱骏声前半生比较坎坷,时人记载他“奔走风尘,穷愁落寞者积计余年,未尝一日废学。”直到被任命为黟县训导,才安顿好生活,开始著书立说。他学识渊博,思路敏捷。经常需要弟子数十人拿着笔墨记录下他的口述。

朱骏声的主要学术贡献在对于《说文解字》这一典籍的研究上,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在学术方法上,他认为,“自二徐以后至本朝段、钱、严、桂,推衍已极精密,而六书中转往假借二义究未有确诂。因独创义例,以为转往者,即一字而推广其义,非合数字而雷同;其训通其所可通者,为转注;通其所不可通者,为假借。假借不异声而役异形之字,可以悟古人之音语;转注不异字而有无形之字,可以省后世之俗书。”

他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韵学研究著称于世


声训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推源求故、和协名实的认知方法。声训以声为训,声音是联系并启动词汇语义逻辑关系和相似关系的重要因素。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朱骏声将音韵学提高到统领《说文解字》和语言系统的重要地位,在声训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备的因声求义法。他的《说文通训定声》以声为经,以义为纬,体例独特,成为研究《说文》不和忽略的一部重要著作。朱骏声通过对"转注"的重新解读,使自己的词义理论在六书的框架下付诸实践。他的转注系联超越了字形的局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词义序列的完整性,体现了朱骏声对形义关系的理想追求。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讬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另外,朱骏声还精研周易,他的《六十四卦经解》是其易学研究的代表作。朱氏以汉易体例治易,在理论总结和解经实践上都继承和发展了汉易特色。朱氏以传统小学考据见长的治学特色也充分应用于解易实践,并于考据中阐扬儒家义理,显示出大儒风范。

他是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韵学研究著称于世


朱骏声的其他著作还有左传旁通十卷,左传识小录三卷,夏小正补传一卷,离骚补注一卷。

朱骏声的诗写得也不错,比如有首《客中七夕》:“辛苦驱铃驮,长亭复短亭。去家经两月,入夜看双星。积雨汶流白,浮云泰岱青。客衣谁远寄,预戒早霜零。”

有一年,广西学政上书奏请朝廷下令让民间学者献所著书,朱骏声的著作就被选上了。其书经礼部修订后由皇帝审阅,得到很高评价,赏国子监博士衔,并升为扬州府学教授。然而,朱骏声还未到任就去世了。时年七十一岁。朱骏声有个儿子朱孔彰也是位著名的学者,著有《中兴将帅别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