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要当爸爸了:爸爸只是你的身份,重要的是“爸爸”这个角色

90后要当爸爸了:爸爸只是你的身份,重要的是“爸爸”这个角色

作者:聂建芬

儿子打来电话,说胎儿四维检查结果出来了,一切挺好,让我们放心。

挂电话时,还喜不自禁地说:”根据各项数字分析,是个男婴,以后有人陪我玩了“。

我家老头子听了,冷笑了一声”还陪你玩呢,以后有你小子发毛的时候!“

我接了一句:”真能陪孩子好好玩,倒是个称职的爸爸“。

唏嘘时光匆匆,90后的儿子要当爸爸了。

几个“准奶奶”纷纷聊起这个话题,忧心忡忡:

“小两口都是‘独苗’,蜜罐长大,不会操一点心,成天就知道抱着手机玩”

“现在孩子自私,享福惯了,一天到晚不见人影,有了孩子家务活谁干?以后恐怕要忙着吵嘴了”

“上班忙,只生不养,就知道把孩子扔给咱们老家伙看管”

90后要当爸了,老辈们有埋怨,有担忧,那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01)

孩子是“甜蜜”的负担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人,生下来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

母亲有着培养孩子亲密性的天然优势:小生命在母体孕育,就唤醒母爱,唤醒了母亲的责任,妈妈很自然就进入角色,妈妈温柔、亲和直接影响着孩子。

爸爸就不一样,角色切换很难。

为什么呢?

是心理准备不足。

孩子呱呱坠地,小胳膊小腿还没来得及“把玩”够,爱撒娇的妻子、爱哭闹的宝宝,冲奶粉、换尿布、哄孩子睡觉的麻烦,折腾得爸爸每天都要顶个黑眼圈上班。

孩子成了温柔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对孩子们做过调查:94%的受访者,身边只有“影子爸爸”。

爸爸要么不堪其烦,不愿陪孩子,要么就认为“我负责在外挣钱,你(妻子)负责家里带娃”。爸爸早出晚归,孩子记忆里,就只有爸爸的影子。

上海社科院调查:孩子主要有父亲来负责的比例只有20%。

爸爸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02

爸爸只是身份,知道自己是重要“角色”才行

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是很重要的角色:

第一、爸爸有特殊的责任和巨大潜能

爸爸难以进入角色,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特殊责任和巨大潜能认识不清。

研究表明:婴儿从第5个月起,就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一样。

孩子6岁以前,母亲的影响为主;小学阶段,父母各半;中学以后,以父亲为主,母亲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孩子后天的性格之育、规则之育、责任之育、远见之育、独立之育、人格之育,得益于父亲的居多。

父亲往往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这些天然优势,使得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所担任的角色有时比母亲更重要。

第二、父亲缺位,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

孩子成长中,爸爸和妈妈关注维度不在一个层面上,妈妈倾向于喂养,偏重于感性;爸爸倾向于“玩耍”,特别是有创意的玩,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慈母严父,严父的理性教育不能缺失。

美国道教组织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90%离家出走的孩子、75%的吸毒少年来自于无父家庭。

儿童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会让孩子一辈子缺“钙”,男孩的男性行为特征就弱化了许多:缺乏冒险精神,探索意识,缺乏远见,没有阳刚之气,性格懦弱,做事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甚至变成“娘娘腔”。

我认识的一个小男孩,父母很早就离异,他几乎是在无父环境下长大,小男孩文文静静,与人说笑时,喜欢用手捂嘴,完全是“女儿态”。

爸爸是女孩依赖的港湾,爸爸的伟岸、强壮,能给女儿带来安全感,也成了女儿以后择偶的标准。

缺少父爱的女孩,内心往往脆弱,自卑感强。

缺少父爱的家庭,孩子感情障碍突出,抑郁,任性,多动,缺少自尊心,自制力弱,攻击性强。

陈冠希早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九岁搬到香港,希望周末跟父亲相处,却只得到‘没时间’的回答,我想从他身上知道,怎样成为男人,怎样成为绅士,但我得到的只有钱”。

张国立的儿子张默,曾有两次吸毒的经历。他说,他出生后,父亲就一直在外拍戏,极少回家。他经常受到同学欺负,自己瘦小,没有父亲给自己撑腰,越发孤僻内向。

龙应台在一篇文章里说到:

等孩子一到青春期,该说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的有效”。

03)

要演好爸爸这个角色

爸爸只是个虚头巴脑的身份,“做好”,才算演好了“爸爸”这个角色。

妈妈教会孩子生活,爸爸教会孩子生存。

那么,爸爸怎样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第一、陪孩子好好玩

“好好玩”,强调了重视和孩子相处的“质量”。

保证相处的时间,在玩中促进了父子间深层次的感悟,积累快乐的回忆,这种有“质”有“量”的玩,才能称得上是“好好玩”。

前面说了,孩子五个月之后,就能感觉到妈妈爸爸的不一样,爸爸们要多抱抱孩子,他能感觉到爸爸的“力量”。

孩子会跑会跳时,爸爸要参与孩子的互动,这是父亲的强项,是孩子感受父亲勇敢和毅力的体能类活动。

爸爸要参与讲故事、走迷宫、搭积木等活动,这是益智类的。

原北大校长陈佳洱,走上物理系研究之路,他说,是父亲在雷雨天给他做摩擦生电的游戏,让他消除了童年的恐惧,爱上了科学探索。

爸爸还要参与赛跑、捉迷藏等活动,这是竞争性的。孩子快乐的同时,知道玩也要讲究“规则”。

父亲是孩子的导师,对孩子未来之路影响很大。

第二、参与阅读,养出习惯

儿童读物,通过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动物的命运,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藏在其中,孩子通过阅读构建了自己的世界观。

爱读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但记着一点:读书,爸爸一定要参与进来,不能随便扔几本书了事。

孩子好奇心强,心中“十万个为什么”,爸爸要给与回答。

选择儿童读物,一定要与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相匹配。

读前,要预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

读后,用“输出”检验孩子的“输入”:随意(实则有意)“说个事”,回答个问题,那怕是一句话,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都是一个培养。

最后,莫忘对孩子鼓励,强化养成的习惯。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好习惯能让孩子搭上成功的快车。

第三、父亲的德行是孩子最好的遗产

父亲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的性格、人格中都能看到父亲的影子。

孩子的性格是父母贴上去的标签。

香港著名演员任达华守时、靠谱的品行在影视界得到一直的好评。

这个刻在他骨子里的习惯是他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

任达华的父亲是一位职业水警,人命关天、分秒必争的职业要求,使任达华父亲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迟到”二字。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撒切尔夫人5岁时,父亲就教导她:凡是要有自己的见解,用自己的大脑判断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在家里,父亲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造就了她机智沉着、语言充满了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

日本作家一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说明,作为一个父亲,该是一件多么严谨的事情,真是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第四、养育成本,你准备好了吗?

告诉你一个无情的实验事实:

小白鼠在丰富的环境刺激下(指吃喝住玩),小白鼠大脑发育具备了更多可变性,大脑变得更复杂。

这个实验结果你明白了什么呢?

爸爸们,备足孩子的“养育”钱吧,让你的“小白鼠”接受更丰富的刺激!

钱塑造儿童发展!

你得让孩子各种各样地玩。

新加坡、欧美国家的孩子课外知识获得特别多,包括早教机构、艺术机构都是教孩子会玩。

父母都使出浑身解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白鼠能变聪明,你的孩子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得规划好:基础教育金,这些刚性支出必须跟得上,“期望教育金”,才是你的“小白鼠”变得更聪明的。

90后的孩子大多是“双独”婚姻,国家政策也允许生二胎,养育成本得备双份的。

年轻的爸爸,学点理财知识吧,免得以后生活慌乱。

以上是个人一点见解,愿你的停留能给你带来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