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從別人口中的“爛劉村”到臨潼區的美麗鄉村南廟村,從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到1.6萬元,南廟村人的記憶中,全國勞動模範龐玉芹的精神和龐玉芹紅色教育基地是這個有2600多人的大村莊的精神財富。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24年如一日 留下一座豐碑

南廟村在龐玉芹當支書的年代還叫南劉村,2018年整村合併後,改成了如今的南廟村。這個村的老人,對於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窮被別人叫作“爛劉村”的往事一直耿耿於懷。老人們說因為龐支書下決心給村裡修了水庫,南劉村1500多畝旱地變成了水澆田,村裡才甩掉了窮帽子。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如今,當年修建的南劉水庫還在發揮作用,春暖花開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一道風景。現在南廟村的村支書劉偉鋒在龐玉芹書記在世時和她一起共事多年。他說:“1994年,逢大旱,南劉村1500多畝土地上種植的玉米、蔬菜幾乎絕收,小麥減產在一半以上,群眾的吃水也成了問題。當時龐玉芹書記意識到,南劉村要擺脫貧困,必須要解決水的問題。但當時村集體經濟很差,資金缺口巨大,人力也不足。龐玉芹書記召集所有幹部,集思廣益,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形成了全村每人完成30立方米土方,每立方米土方按3元計算,每出一個工按10元計算,允許以勞代資,提倡有勞出勞、無勞出錢的方案,解決了水庫的資金問題。”整整175天,投資41.2萬元,完成土方5.5萬立方的南劉水庫竣工了,此後南劉村的1500多畝旱地變成了水澆田,村民從每年一料小麥改成了小麥、玉米兩料種植,每年增收玉米150萬斤,按當年玉米的市場價格,增加收入97萬元。

除了修水庫,龐玉芹去世前在南劉村當了24年村支書,其間平整土地、修學校、搞三產,她佝僂著身軀帶領群眾,24年如一日不畏艱難,致力於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旱澇保收的土地和品種豐富的經濟作物,讓南劉村人的餘糧多了,錢包鼓了,一下子甩掉了“爛劉村”的窮帽子。

紀念館成了紅色教育基地

2010年龐玉芹彌留之際,在病床上最後一次醒來時問的第一句話是“村裡是不是在澆地”。這位全國勞動模範去世後,為了完成她生前遺願,南劉村後任兩委會班子加固水庫、打深水井、硬化村道、平整了100畝坡地,利用南劉水庫資源,發展旅遊業、蔬菜基地、現代化養豬場等,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為了紀念龐玉芹和她留下的不怕苦、有韌勁、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的精神,村裡修建了一個龐玉芹紀念館。通過一幅幅舊照片、一件件遺物,記錄在艱苦環境下龐玉芹帶領群眾搞生產、抓經濟、修水庫、建學校,使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事蹟,從最初希望村民記住龐玉芹和南劉村的奮鬥史,到現在這裡變成紅色教育基地,龐玉芹先人後己、無私奉獻、鍥而不捨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更多人。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馬額街辦的新黨員小孫是在龐玉芹紅色教育基地莊嚴宣誓的,他說:“站在教育基地的黨旗前宣誓時,龐玉芹同志的精神特別能感染人,從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努力做她那樣的優秀黨員”。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劉偉鋒說:“這些年每年都有人來參觀,現在馬額街辦接收新黨員都在這裡舉行宣誓儀式,龐書記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她的精神一直在。”龐玉芹去世後,劉偉鋒就一直擔任南劉村的村支書,整村合併後他擔任南廟村的村支書,在他任上,村裡搞了環境衛生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南廟村不僅被評為臨潼區的美麗鄉村,村民經濟收入在馬額街辦也是數一數二的。劉偉鋒說:“這幾年大家經濟好了,我們村修了禮堂,建了文化大院,定期請黨史專家來上黨建課,農技專家來上農業課,技能專家來上家政課,給大家武裝頭腦,也教大家實際本領。村裡還購置了健身器材,閒暇時間總能看到村裡的娃娃們在文化大院裡打乒乓球、打籃球和到圖書館借書。”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如今的南廟村,常住人口774戶,2600多人。村裡人的幹勁特別強,家家有車,房子氣派。南廟村有十條《村規民約》,除了號召村民遵守各項法律規章制度、尊老愛幼、破除迷信等條款外,其中有一條號召大家“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有益群眾身心健康的業餘文化生活,達到物質和精神雙豐收。”劉偉鋒說:“龐書記是我們村的精神火種,南廟村建設美麗鄉村就是要精神物質雙豐收。”

作者:張 佳

編輯:詩 薇

審核:王 琨 劉吉路

監製:程 方

傳承龐玉芹精神,臨潼“爛劉”成了示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