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2010年的时候,我已经在这家日资企业工作了两年。由于天津地区的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公司在日本的管理层决定对天津工厂计划性裁员,并且把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地方。打工就是这样,工厂要缩减员工,员工只能顺应时势地走人,哪怕员工已经过了找工作的黄金年龄,也不可能让企业为了这少数人的利益改变计划。至于员工赔偿方面,有的公司依法办事,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安抚好这些下岗需要再就业的人员;有的公司能拖就拖,能欠就欠,激起了民愤,再等着公安部门派人维持秩序;还有的公司是资不抵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当老板的和下岗员工一样艰难,巴不得政府出面联系好某个投资方过来把盘子接了。好在我拿到了应有的赔偿款,算是一点心理安慰。

对于一个本来打算在某个岗位上多干几年的人,突然之间要重新找工作还是有点难度的,我之前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而且来得这么快。在离开日资电子厂之前,我已经和很多有着相似命运的同事聊过未来再就业的问题。年龄偏大的一些同事,打算靠着一些旧相识给自己找一份新差事;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同事,基本上都没什么人脉资源,只能靠投简历去争取面试的机会。我自然也属于后者,于是又打开了许久不用的泰达人才网,期望它能像两年前一样给我带来好运。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2010年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只用一个招聘网站去投递简历,当时火爆的“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都能提供招聘信息,我同样关注。对比这三家招聘网站,我发现“泰达人才”公布的信息偶尔会带有招聘方的企业邮箱或者网页链接,这使得我在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之后,又会不厌其烦地把简历直接发送到招聘方的企业邮箱之中,以提升简历被查阅的概率。正是这个额外的动作,让我的简历被一家总部设立在上海的德资企业浏览到,并且被转发给了其天津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而一向为总部马首是瞻的天津分公司在接到这封邮件之后,及时地和总部沟通,安排了我的面试日程。

很多外资企业在刚刚进驻中国的时候,仍然保持着他们传统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只不过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接触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之后,慢慢地会有一些改变。德国的企业一直以做事严谨而著称,不管是生产制造环节,还是招聘人员方面,都有一套环环相扣的流程。按照这个流程去执行,或许在当时会花费一点时间,但是能为未来降低很多风险,或者即便发生了一些意外,也可以追溯到其根本原因并做出改善。在我应聘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们在天津经营了不到两年。这家德资企业对于员工的入职和离职都很重视,一定要有总部的人出面才能最终决定。我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以至于入职后有的同事问我:是否和上海总部有着某种裙带关系?让我十分意外。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面试当天约定的是上午10点钟,公司离我居住的地方大概有十几公里,位于一片新兴的开发区内,因为太新了,开发区里面很多地方都没来得及开通公交线路。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指定的工厂,那厂区非常大,占地超过了11万平方米。门口有保安人员值班站岗,严格审查进出的人和车。我没见过这么严阵以待的工厂,心想:“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国家机密么?”我向保安说明来意之后,他让我到旁边的接待室办理入门手续。走进接待室后,我发现这里的布置也十分讲究:玻璃门自动开合迎客,简约型地毯防尘降噪,浅色天花板隔热吸音,沙发、茶几、宣传架一应俱全,和某些配置一个老大爷负责收发信件的传达室完全不一样。前台后面站着一位浓妆重彩的女士,她脸上的粉底过于厚实,看起来和她脖子上的黑色皮肤极不相称。见有人来访,她先打量了我一番,然后礼貌性地笑了笑,说道:“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前两年我到日资企业面试,接待的人都是横眉冷对,好像新人就该被千夫所指,新人就该唯唯诺诺一样。今天遇到的态度大为不同,这才是大企业应有的姿态。“你好,我是来参加面试的,是XX联系的我。”我微笑着回答她。那女士把眼睛向右上方挑了一下,思考了一秒钟,说:“哦,是他们那啊,又要招聘新人了。”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心中疑惑:“他们那是指哪里?你和他们不是一起的吗?”这时又听她说:“请把身份证给我,我先作个登记,再把这身份信息给约你面试的人用邮件发送过去。必须有她确认的回复,你才能进去。”那女士把进入厂区的规矩向我交代了清楚。我说了一声谢谢,低头从裤子口袋里拿出钱包,取出身份证转交给她。她接过去仔细看了看,转过身坐到椅子上开始操作电脑。没等了多久,她应该是收到了招聘部门的回复,又重新站起来,从前台桌子上找了一个临时证件交给我,然后说:“你拿着这个证件挂到胸前,在门口的闸机上刷一下,通过之后沿着路一直走,找到7号楼就是了。你的身份证要暂时保存在我这,等出来的时候到我这里换回身份证。”我点了点头:“好的,谢谢。”

临时证件自带感应刷卡功能,这在当年天津的各大企业中实在算是高级配置了。门口的保安只认证不认人,对于佩戴着证件进出厂区的人,一概不予盘问。我不确定7号楼的位置,又向保安咨询了一下,他指着大门左前方的一条路,告诉我说:“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第一个路口的灰色房子就是。”我谢过保安,刷卡进了门,沿着那条路一直走,走了不到10分钟,果然看到一排灰色二层小楼。“应该就是这里了。”我心里想着,找到一个侧门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我发现这里非常安静,完全没有我之前工作过的电子厂里那些嘈杂声音,故而心里有些纳闷:“这是工厂吗?工厂里不应该有机器运转的声音吗?”侧门内正对的是楼梯,没有前台或者接待室,我索性走上楼去看看。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来到二楼,依然很安静,左手边的楼道略显昏暗,右手边的楼道中有两件屋门开着,光线从里向外射出来照亮了地面,偶尔还传出几句对话的声音。我轻手轻脚地走向那间有声音的屋子,探进头去,敲了敲门。屋里两位身着不同风格衣服的女士停下了交谈,同时朝我这里看了过来。我微笑着打招呼:“你好,我是来面试的。”这句“你好”其实分不清是对谁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位女士负责接待面试人员。“你是刘先生吧?请进。”其中一位穿着职业装束的女士站了起来,一边说一边走到她左侧的办公桌,拉出一把椅子,转过头来对我说:“请你先坐一下,把这份表格填写好。”说完她递给我一份求职人员信息表格,我赶紧提笔写了起来。

在我填表的这段时间,接待我的那位女士没有回到座位,径直走出了门口,过了一会又回到屋里,看我已经填完了表格,就走过来说道:“填完了是吧?交给我吧,请跟我来。”我跟着她走出这间办公室,朝着光线昏暗的那段楼道走去,没走几步我头顶上突然亮起了灯光,原来是感应到了有人通过而自动接通,至于是热感应装置还是声音控制装置就不得而知了。她推开了左手边一道门,请我进去,这门上贴着一个白底色标签,标签上清晰地印着一个蓝色的英文单词“Workshop”。我本以为走进去会是一个传统的会议室,没想到穿过门之后来到一个二层阳台之上,阳台是建立在一个如篮球馆大小的仓库中的跃层。女士没给我太多时间参观,带领我绕过面前代替屏风的几个更衣铁柜,走到阳台的尽头。这时候我才发现,对面摆放着一张长大的会议桌,桌子旁边零散地排放着六七把崭新的转椅。“请先坐这里吧,我去请经理他们。”她用手示意我坐到靠近会议桌一端的椅子上,随后走了出去。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我坐在椅子上,想着一会要开始的面试,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左顾右看了起来。仓库的穹顶很高,从阳台的地面望上去应该有五六米,没有天花板和天窗,钢梁和管道全暴露在室内的环境中,好像这房子还没有完工,但是一切又井井有条。我正看着,两男一女3位面试官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女面试官打扮得很洋气,身穿夏季黑色长裙,踩着高跟鞋,脸上的化了淡妆,笑盈盈的很亲切。两位男士则面无表情,动作僵硬,其中一位穿着休闲,另一位穿了一件工作制服。我看到他们,便赶紧起身相迎。他们和我打了招呼,然后大家分宾主坐下,开始面试。

这三个人先是低下头又看了几眼我的简历,然后其中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士侧过身子对唯一的那位女面试官说:“你先问吧?”女面试官点了点头,微笑着对我说:“我看到你的简历上写着英文水平良好。So,can we discuss in English?”从毕业到这次面试,我一直都没有在工作场合用英语和别人沟通过,虽然我知道英语水平对于找工作的重要性,也隔三差五地背单词,但是对方这突如其来的英语面试要求,着实吓了我一跳。我知道,如果直接告诉人家自己口语水平差,就等于放弃这次应聘机会,白跑了这么老远的路。我马上冷静下来,用一个万能单词“OK”回复了她。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欧美企业招聘员工时考核应聘人员的英语水平是无可厚非的,但凡是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上了大学之后又会参加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从原则上来讲这些人都能基本通顺地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但是语言这种东西毕竟是需要经常练习的,一旦放下一段时间,水平必然会退步。还好我平时有过复习,尤其在更新个人简历的时候都会附上一份英文版本。即便这版简历是靠查阅单词而完成的,毕竟会给我留下一些印象。我应聘的这个岗位是助理工程师,不需要会专业的英文术语,所以面试官提出的都是套路问题: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University?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major courses?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last job?

Why do you leave your last job?

What is your advantage for this job?

Could you please talk about yourself?

……

女面试官的口音很纯正,说话的语速并不快,但是我还是需要竭尽全力去听每一个单词,听漏的时候我只能抓住句子中某些关键词,然后在脑海中拆解那份英文版简历,寻找适合回答问题的答案回复给她。我回复的时候,另外那两位男士聚精会神的看着我,仿佛务必要在话语中找出我的破绽。我不敢和这几人有太多对视,时而环顾他们,时而盯着他们脖子下方的衣领。在我用英文介绍自己的时候,女面试官每隔几句就点一下头,然后又注视着我,好像等我再继续说下去,然而我心里的台词已经不多了。江郎才尽的时候,我不自主地冒出一句“那个”,女面试官笑了笑,侧过身对另外两位男士说道:“我觉得……还行。”

这句“还行”说出来的时候,我深出了一口气,因为在精神极度紧张并且不能用母语交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句中国话,就像屏住气息多时终于可以呼吸了一样。这时候两位男面试官也附和着说:“还行,还行。”女面试官又回身对我说:“接下来我们还是用中文沟通吧。”我这才发现,她说的中国话带有一些南方人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我故作镇定地点头,回答说:“好的。”而后她开始介绍起这个公司来。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这个公司属于跨国集团,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经营,总部设立在德国。我应聘的这个中国区分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经营的业务是工业维修外包服务。现在这个厂区属于公司的一个客户所有,客户在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专业设备,有大型机械,也有小型仪器。公司这次招聘的是助理工程师,负责协助维修经理的日常工作。经过面试官的简要介绍,我基本上明白了企业的来龙去脉,对于我的工作职责还不甚了解。但是我当时只有一个心思:尽快入职。

面试官们又问了几个关于我之前工作职能的问题,大部分都由那位女士发问。我便把以前工作过的环境、每天的任务和这几年维修电子生产线时发生过的一些状况简述了一遍。他们有的时候点点头,有的时候在笔记本上做记录。最后那位女面试官问起我的期望薪资是多少。我以为这家企业能给到的薪资和日资电子厂相差无几,便说了2500的数字。那女士听完一愣,侧过脸去看看那位衣着休闲的男士。男面试官倒显得比较镇静,依然像进来的时候一样喜怒不形于色,也礼貌地注视着那位女士。他们停顿了两秒钟,我几乎觉得自己的回答不大妥当了,那位女士回转过来对我说道:“好了,我没什么问题了。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问。”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我虽然对于刚才他们的反应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没有多想,问了问关于上班交通和中午工作餐的问题。他们回答得都很详细,我也比较满意,于是没有再问其他方面。最后面试官们让我回去等消息,一场面试宣告结束。提供个人信息表格的那位女员工重新出现,她带领我从“Workshop”的门走出阳台,把我送下楼去。我又原路返回到厂区门口的闸机,刷卡出门,换回自己的证件,去等公交车了。

面试结束后,我等了不到一周,接到通知入职的电话,并且收到了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份offer,感觉自己的选择了这么正规的公司,肯定没错。上班没几天,公司通知我需要提供一份自己的“未犯罪证明”,这给我找了入职以来的第一个麻烦,然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生的麻烦远不止这一点。

那些年经过的面试(其二)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