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煙臺教育拔節長 | 市區6所公辦高中上收市級統籌

人間四月,花開正盛。窗外的玉蘭,染就一樹芳華。再多些時日,一群群陽光少年就會花兒般開滿在那衝散疫情的校園。

這個春天,煙臺教育也分明讓人聽到了拔節生長的聲音。

3月24日,煙臺高等學校“朋友圈”再添新成員的喜訊傳來:煙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經省政府獲批設立,歷時三年的批覆之路畫上句號。

學生們參觀航天展,開展科普教育。(資料片) YMG全媒體記者 申吉忠 攝

同樣是3月,煙臺一中新校區有了最新進展:6月底前原地塊騰空,9月進場施工,計劃2021年交付。“好上學”“上好學”,這個多年來無數家庭翹首以盼的心頭大事,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我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這是煙臺老百姓的心聲。

“一把手抓”,優先發展,把滿足群眾高質量教育需求作為初心使命。

這是煙臺教育的回應。

教育改革的征途,一項項改革實錘不斷落地,市委、市政府帶頭啃最硬的骨頭,殺伐決斷,破除枷鎖,理順體制,盤活資源。市區6所公辦高中、3所高職、2所中職上收市級統籌直管,下放高職中層幹部任免、教師招聘、職稱評定等權限,高中、高職實現了教育資源高效整合、合理配置。“大職教”格局顯現,緊密對接煙臺8大主導產業統籌調整中高職專業設置,在全國創出高職改革創新的“煙臺經驗”。上萬平米的藍色智谷正成為煙臺的新型智庫。

“回應人民期待,學有所教。”

公辦普通高中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家長的心。得知煙臺一中新校區即將在家門口拔地而起,孩子剛剛上初一的林女士格外興奮,“可選的學校多了,家長的焦慮就沒了。”

市區公辦普通高中有11所,市屬普通高中僅1所,其它均為區屬管理。長期以來,“各自為戰”的管理體制,導致學生能夠選擇的高中較少,讓子女接受高質量教育成了家長呼聲最高的要求。

難以發揮統籌作用,嚴重影響高中資源合理配置,招生矛盾越來越突出。2018年底,市委、市政府啟動市區普通高中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每一次改革都是一項系統工程,怎樣既從體制機制變革上促進每一所學校健康發展,又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長?

在這次關乎千家萬戶子女的改革中,我市將6所普通高中學校上收到市級統籌管理,原區屬普通高中學校的初中部全部歸所在區管理。目前,市屬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由原來的1所變成現在的7所。改革中,市直普通高中如何招生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的綜合考量下,市教育局綜合考慮各方面利益訴求,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從維護絕大多數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制定具體招生政策。總的指導思想是,學生可以根據家庭住址、學業成績和個人意願自由報考,學校擇優錄取。最終確定7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面向四區統一招生。如今,改革已近一年,我市普通高中管理體制改革經受住了時間檢驗,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

圍繞辦好改革之後的高中教育質量,市教育局局長蔡潤圃表示,體制改革之後,跟進建立“看基礎、看發展、看變化,多維度、多方案評價”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讓所有的學校都有擔子、有壓力,也有幹勁、有奔頭,讓每所學校都有出彩的機會,讓不同生源基礎和生源結構的學校都能振奮精神,進行自我革新,走向內涵、特色、優質發展。

在蔡潤圃看來,理順普通高中管理體制,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煙臺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以及山東自貿區三大片區之一,將迎來社會經濟發展新機遇。優良的教育環境和氛圍、高端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對於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今年初,煙臺船舶工業學校機電專業學生王聚蕾在富士康CP自動化事業處頂崗實習,主要負責工業機器人的裝配與調試。實習還沒結束,他就憑藉過硬的技術被提拔為生產線上的小組長,成為技術“大拿”。煙臺船舶工業學校副校長吳躍江說,這得益於全市上下重視產教融合,學校場地“換”設備,引入富士康、大宇造船、LG Display等多家企業設備和技術,在學校建成工業機器人、計算機服務器、模具等6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引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28人擔任兼職教師,從事專業實訓教學指導,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實習的公司和學校的實訓車間都是一模一樣的,自然上手快。”王聚蕾認為,真刀真槍的職業教育實現了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銜接,畢業即上崗,是企業看好他們的主要因素。

煙臺職業教育走過了42年光輝歷程,從改革開放初期單一的種植、建築專業,到新時代的3D立體打印、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技術,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原本“條塊分割”的職業院校逐漸盤活成“一盤棋”,成為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的大國工匠“孵化器”。

來自市教育局的數據顯示,35所職業院校中,其中“國字號”示範校6所、“省字號”示範校16所,煙臺職業學院成為全省重點發展的10所職業院校之一,整體實力比較強。“但是對照新舊動能轉換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仍存在人才培養機制與新動能要求不匹配的問題,比如,學校辦學特色不鮮明,新工科、智能化等專業建設滯後。”對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教育領域工作三十多年的市教育局副局長許箕展清楚地意識到,市區公辦職業院校歸屬不同部門和區政府管理,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問題,不但專業無法實現統籌,教職工也無法實現合理交流,導致職業院校缺乏辦學活力,這些頑疾不根除,僅憑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職教”之路永遠不可能暢通。

2019年1月1日,市委、市政府對職業院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由教育部門統一負責招生、教育教學等管理,實現區域內職業院校的一體化管理。原由市人社部門代管的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煙臺工貿技師學院和福山區政府代管的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統一調整為市教育部門代管;芝罘區屬的煙臺城鄉建設學校、牟平區屬的煙臺工貿學校上劃市教育部門直屬,至此,我市徹底理順了職業教育體制機制,職業教育“一盤棋”和“大職教”格局初步形成。

職業院校“趁熱打鐵”,專業優化調整隨即啟動。“我們對全市職業院校的專業進行了評估,淘汰落後、過剩專業,對設置雷同、就業率連續不達標的專業,引導學校及時調減或停止招生,爭取用3—5年時間,把各高職院校調整到5—8個專業群,中職學校調整到3—5個專業群。”據許箕展介紹,每一家職業院校都在努力改變之前專業同質化發展的現狀,比如以建築專業為特色的煙臺城鄉建設學校將學校機電類、財會類等專業適當往建築方向調整,學科建設由“小而全”向“強而精”轉變逐漸成為職業學校的辦學共識。同時,引進騰訊公司在煙臺建設新工科研究院,助推職業院校工科專業轉型升級。

2020年初,經過一年的運行實踐,煙臺城鄉建設學校校長姜代坤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迴歸市裡以後,專業建設的方向更明確了,以前師資年齡老化,現在一下新招進50多名教師,辦學經費也更充足。今後專心於以建築業為主的專業群,突出優勢特色。”

2019年1月,富士康煙臺工業園牽頭成立的山東電子信息產教聯盟掛牌成立,為新舊動能轉換、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這是我市深化職教改革的一個縮影。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推進煙臺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的意見》,從考試招生、專業調整、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全方位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通過改革形成突破,啟動產教融合的“快進鍵”。

依據新舊動能轉換八大產業,我市支持大型骨幹企業牽頭組建8個產教聯盟,將傳統“以校為主”校企合作的虛體化方式轉變為“企業牽頭”產教聯盟的實體化運作模式,引導校企雙方共同參與職業院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等工作,構建起具有煙臺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機制。

截至目前,我市已掛牌成立了山東職業教育電子信息產教聯盟,吸納職業院校、企業、科研院所等24個單位;成立煙臺醫養健康產教聯盟,吸納43所學校、醫院、養老機構;成立煙臺現代物流產教聯盟,吸納成員單位超過200家;成立中國(山東)自貿區煙臺跨境電商產教聯盟,吸納省內外上市公司、本專科院校49家。

“辦職業教育必須要圍繞兩個關鍵點,一是必須圍繞當地經濟發展,二是要圍繞學生終身幸福,為其成長奠定基礎。”改革運行實踐一年多來,許箕展欣慰地看到,“大職教”格局之下的管理體制,對建設特色學校、專業結構調整、師資人員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消除了原有體制下存在的障礙;開始構建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到專業碩士的職業教育新體系,職業教育充滿生機活力,更有吸引力;新開工建設智能製造、VR+、裝配建築等公共實訓基地,成立高端化工、文化旅遊等產教聯盟等一系列舉措,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更加貼近社會、企業需求。

“人才是最核心的創新要素。”

從最初的“煙臺旅遊職業學院”到最終的“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市教育局副局長宋守傑全程見證了它的誕生。

2016年10月,我市將建設煙臺旅遊職業學院納入《煙臺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煙臺市“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11月,教育部同意將煙臺旅遊職業學院納入山東省高等學校設置“十三五”規劃。2018年,國家組建文化和旅遊部,“煙臺旅遊職業學院”的校名變更為“煙臺文化旅遊職業學院”。

我市校地融合發展再度開闢出一片新高地。

2019年9月,“駐煙高校、科研院所業達行”活動在開發區業達智谷舉行。這是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揭牌以來舉辦的首場創新協作盛會,“高校在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宋守傑如是說。

據市教育局統計,2018年5月,我市建立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校地合作專項資金。在第一次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前,“煙臺校地合作示範基地”揭牌,一批優質項目陸續簽約落地。2019年,清華大學工業視覺項目、海洋科技與高價值產業推進中心、東華大學資源環境高等研究院煙臺分院項目、山東省智慧海洋聯合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國家輕量化材料成形技術及裝備創新中心汽車輕量化中心項目、魯東大學生物納米技術研究院等11個項目落戶。截至目前,示範基地引進項目29個,儲備一批意向合作項目,藍色智谷11200平方米的“啟動區”騰籠換鳥,全部佈滿。

宋守傑說,以示範基地為依託,我市打造“雙一流”高校創新協同聯盟。依託“雙一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立“雙一流”高校煙臺聯絡站,線下首批20家“雙一流”高校進駐。自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以來,主要研究解決駐煙高校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研究和推進駐煙高校服務地方、校地合作的重大課題和項目實施;攜手打造新型智庫,更有針對性地服務地方和企業發展。

一年多來,駐煙高校與我市的合作更加緊密。煙臺大學與綠葉製藥校企雙方共同構建新平臺、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去年以來,學校與榮昌製藥合作共建生物製藥專業,擬增設臨床藥學等專業,積極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煙臺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魯東大學聯合北京理工大學空間機器人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空天技術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大AI國家重點實驗室、京儀集團自動化研究總院建成“智能製造聯合創新研究院”,開發智能製造系統集成、類人智能機器人及其核心部件,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數字車間、智能化工廠,支撐引領煙臺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促進煙臺新舊動能轉換。

校地的深度合作,也提升了駐煙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來,駐煙高校承擔國家、省裡各類科技計劃的數量逐年提高,煙臺大學進入全省重點發展的省屬高校行列。

1984年,煙臺勇立潮頭,掛上“國家素質教育改革首批實驗區”的牌匾。30多年後的今天,煙臺教育接續發力,吹響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再出發,破舊立新,在教育體制改革上再度佔領“制高點”。

責任編輯:偉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